iPhone用的“液态金属”是什么意思?

受到@张茅和@张的启发,因为他们的答案一开始完全矛盾,仔细一问才发现都是对的,只是受环境限制,没有说全。可以看出,张茅确实是研究液态金属的,但是因为没有接触过iPhone的生产工艺,所以不知道iPhone的液态金属用在哪里,而张先生和刘先生接触过iPhone外壳的生产,所以能够具体到al用的型号(多亏张先生资料不多,足够我完成验证),但是因为iPhone生产零件的OEM太分散,张先生不知道液态金属的应用零件。

非晶合金是iPhone所用材料的总称,其中非晶指非晶,合金指合金。但由于生产难度大,工艺要求高,这种材料不能用于iPhone的外壳,只能用于iPhone的SIM卡座。这个零件是美国LiquidMetal公司(液态金属这个名字的由来)生产的,张老师可能没有接触过。

(取卡针)

这是真正的非晶体金属体。在接触之前,很多人会误以为液态金属是这样的:

或者,像这样:

哦,不,应该是这样的:

甚至有人在看到苹果用液态金属的新闻后这样说:

这.....脑洞太大,完全堵不住...

所以我来结束这一切。

主体

要说液态金属,首先要从普通金属说起:

作为一个读过初中的好孩子,我们知道金属是由金属键连接的,被老师描述为:

被电子海洋包围的正离子。

即金属阳离子浸没在自由电子的海洋中。

金属结合会影响金属的以下特性:

困难

熔点

强烈的

艰苦的

可发芽的

导电的

导热的

其中,对于日常使用,我们主要关注:

困难

强烈的

艰苦的

可发芽的

其余的,除了特殊用途,一般生活中不会有太大影响。

困难

硬度被描述为材料抵抗永久性损伤(刺穿、缺陷)的能力。说白了就是你的手机砰的一声掉在地上,被捡起来的时候,外壳上有没有划痕。

其中伤害一类也是初中老师提到的(初中老师这么大...),可分为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

然后想一想,为什么这两个不同是由同一个力造成的?

初中老师这个时候不工作了,因为初中知识只能告诉你,当力超过材料的弹性极限时,物体就会发生塑性变形。那么,为什么呢?

万能的大学老师出现了,大学老师说,因为原子出轨了。

(原谅我没有发现原子...)

本来每个人都应该认真去做的,比如如下:

嗯,很有规律,但是在外力的作用下,上面的“王。八个蛋”出现了,于是大家走散了...

严肃地说,这叫原子永久位移,那么为什么材料在位移后会改变性质和形状呢?

接下来,我们应该引入一个概念:

结晶性

不好意思,我也不确定这个用中文叫什么。这叫做结晶度(谢谢@)京京京京京京)...

这是什么?其实就是元素中原子排列的形式。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把金属放大,就不会乱七八糟了。这是它的自然属性,也就是它有着鲜明的晶格结构。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物体都具有这种鲜明的晶格结构,如玻璃、陶瓷等陶瓷(无机非金属)材料或聚合物(有机聚合物)材料。

所以,下面会有三种类型的材料:

结晶晶体

半结晶的

无定形的

这时候看到非晶,就应该知道非晶合金属于哪种液态金属了吧?

回到前面的晶体性,为什么要提这个晶体性,因为它决定了原子排列的顺序,而根据生活常识,我们知道一个房间越有序,越容易让它混乱。

这就是为什么物质总是倾向于从有序到无序,从高能到低能的变化。

为了更好地理解,用作晶体的金属在原子结晶形成上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京京京京京京京京京京):

体心立方

面心立方

六角形紧密包装(HCP)

很无聊,好吧,我也很无聊,尤其是最后一个的发音...

首先,根据图片在头脑中想象。不要只看一张图。试着想象一下,把大量相同的结构拼接起来之后会发生什么。那我就分别解释一下:

体心立方

因为它是以一个原子为中心的立方体,许多相似的结构组合起来后,会出现大量的原子重叠(应该翻译为重叠),因为每个原子都可以作为周围八个原子的中心。所以!每个原子在各个方向上的应力是均匀的,所以需要更大的力才能使其发生塑性变形。所以硬度很高(但不比陶瓷高,原因后面解释)。同样是强韧,但这导致这种结构的金属延展性不是很强,在三种结构中属于中等水平。

这种结构的主要材料是钢(含铁)。我为什么要用英语?因为后面会有钢铁的表示。

面心立方

可以想象,由于BCC中没有重叠结构,所以内力不均匀。内部矛盾表现出来就容易瓦解。也导致了大量的滑移面(知乎里提到过,翻译成滑移面),下面说。所以它的硬度比BCC低,强韧度也更低,但反过来,可塑性好,适合成型加工。

这种结构的主要材料是铝(简称al)。

记住这两种主要材料的分类,就能记住BCC和FCC这两种结构的大致性质。

六角形紧密包装(HCP)

这个很特别,中间层和上下两层没有联系,上下两层是FCC,中间是BCC,所以有BCC的硬度,强韧性。你认为它结合了BCC和FCC的所有优点吗?你真的想太多了...如果有,那我们可以一起打造钢铁侠...它的缺点是比BCC低,以至于可以用脆来形容。

*刚才提到了一个滑移面,这个东西是这样定义的:

滑移面本质上是阻力最小的路径,原子能够通过它移动,以补偿施加的载荷和力。

说白了就是滑面,然后王八世。鸡蛋,哦,不,原子在受到压力后可以从这里跑到那里。

这个面存在的越多,原子越容易运动,原子越容易运动,材料越软。

然后,我们开始讨论一个比原子稍微宏观一点的结构:

五谷(精,错,邪输入法,五谷)

如图所示,基本晶体单元或晶胞是重复的

这东西就是水晶颗粒:

这些纹路的形成是这样来的,就像搅拌底座一样。一开始两个原子觉得合适,后来就凑在一起了,这很正常。然后他们遇到第三个,这很好,三个人在一起,就是三人行。然后他们走啊走,看到了第四个人,很自然。随着人数的增加,会逐渐变成5P,6P,7P……...

但是随着人数的增加,每个人喜欢的姿势和角度(排列或朝向)都不一样,有的喜欢上下,有的喜欢前后,有的喜欢69,各种姿势拧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多晶体。但是因为每个人都是一样的东西,除了一部分人,主要成键位点(化学键)和方向(键角)基本一致,保证了晶体结构基本保持三个方向转动。

所以我想出了这样的东西:

这就是乱伦的社会...然后不同的乱伦社会,有大有小(大小),由于外力和内力在晶界相遇在一起,一旦在一起乱伦...于是就形成了上图所示的样子。

因为毕竟每个人口味不同,所以还是会有一点不合适,所以有这样的错位:

当然这些都不重要,我只是说说。

休息一会儿

我们已经在上面描述了以下几点:

三种不同的晶体结构具有不同的性质;

金属内部的结构可以重组(一起分手然后换伴侣);

同一种金属也有不同的晶体结构、晶粒大小和位错。

接下来,讨论一些合金和无机非金属:

合金分为:

铁合金(包括铁合金)

有色合金(不含铁)

其中,铁合金在iPhone中的应用是钢;iPhone中有色合金的应用是铝。

钢分为低/中/高碳钢:

低碳钢

碳含量小于0.20%

中碳钢

碳含量在0.20%和0.50%之间

高碳钢

碳含量为0.50% ~ 65438±0.0%

超高碳钢(铸钢)

碳含量为1.0% ~ 2.0%

铸铁(铸铁)

碳含量超过2.0%

这里我们知道碳,也就是碳,和铁Fe一起加热可以转化成Fe3C。这东西是一种非常特殊的金属间化合物,硬度很高,但基本没有可塑性。与铁混合后,可以大大改变铁原有的性质,体现在含碳量越高,钢的硬度越高,但质地越脆。

以下是解读钢铁的方法:

比如1018钢,前两个10XX,告诉我们里面都是什么元素就好了(钢可以加碳,也可以加铬增加硬度和耐腐蚀性,铜可以增加切削性,锰可以降低脆性,钼可以稳定碳化物和防止晶粒长大,镍可以增加韧性和耐腐蚀性,钒。

最后两位XX18告诉我们碳含量,比如18就是0.18%碳。

(我在这里洗了个澡然后回来在电脑上看了一页顺手就关了...幸运的是,它得救了...吓死我父亲了...)

补充一点知识:

有三种不锈钢:

铁素体(铁素体不锈钢)——含有大量的铬(铬),使其不会变成奥氏体(奥氏体),价格低廉,抗氧化性好。

奥氏体(奥氏体不锈钢)-含镍,具有高韧性、高塑性和低强度。

马氏体(马氏体不锈钢,谢谢@文志恒)——铬含量比铁素体低,是非均相能制造的最硬的钢(别问我什么相是什么意思...也可以说是简单的混合物或简单的物质,具有均匀可定义的结构和已知的化学成分,如空气和冰)。

然后介绍有色合金,以铝为例:

耐腐蚀性(耐腐蚀性)

易于制造(易于铸造)

高电气和热性能。

重量轻(轻,拿iPhone 4/4S和iPhone 5s对比一下大概就知道了)

高温下的强度(温度基本不影响强度)

美观(漂亮,铁和一切)

请结合al的晶体结构来理解以上特点。

然后,在张毅先生的回答中提到:

我很明确的告诉你,iPhone 5外壳不是液态金属,是金桥铝业生产的AL6063 T6铝合金(铝挤压)做的。腔体和形状用数控机床加工,然后上中下金属块注塑连接,再用数控机床加工,中间省略阳极染色(怕被指泄密),加工外壳。

我能说液态金属阳极染色工艺不好吗?其实连AL7075阳极染色都有问题。

AL6063和AL7075这两个字是什么意思?

与钢不同,铝读作

X-X-XX

第一个数字类似于钢,用于定义添加的元素种类:

1x xx–99%铝基本上是纯铝。

2 XXX–铜加铜

3 XXX–锰加速

4xxx–硅加硅

5 XXX–镁加镁

6 XXX–镁及镁合金;硅,这是硅和镁

7 XXX–锌

8 XXX–其他元素

第二个数字表示对合金中元素或杂质的极限含量的控制要求。如果第二个数字为0,则表示对杂质的限量没有特殊的控制要求。如果是1 ~ 9,数字越大,控制要求越多,一般为0。

后两位不像钢,是用来表示这种铝在同类型中的编号。

所以我们知道iPhone 5用的铝是硅镁铝合金。为什么用6063而不用6061(强度更高),因为6063更适合挤压和阳极氧化后的抛光。

介绍完材料,再来说说应变和应力。

应变(?)

材料对外力或载荷的变形反应

指材料对外力的变形响应,原子通过破坏晶体结构来补偿外力。

想象一下,当两个人(当然,也可以是三个人、四个人或更多人)在一起生活时,你身下的床和床垫非常和谐...

根据不同的姿势,劳损有不同的表现:

压缩压缩

拉伸

剪切变形

想想吧。太生动了...

应力(σ)

材料如何在内部分配施加的载荷。

请多注意这个词,对内,对内。

也就是当你和女朋友在生活中达到大和谐的时候,床垫里的弹簧把力分散到各个部位。

为什么要强调这一点?高潮以后再说。

在正常情况下,应变和应力是线性的:

但直到外力不断施加...

你会到达一个叫做屈服点的点,这个点就是材料中的原子开始从原来的位置移动到新位置的点。(也就是上图中两条线的焦点)

然后继续给它施压,它就变成了这个枯萎的样本:

是...这是高潮...

这一点被称为极限抗拉强度(UTS)...过了这座山,东西就破了...

这是几种常见材料的各种数据...

其中铝依然使用强度高于6063的6061。

好了,废话了一大堆,正式说一下什么是非晶态金属(俗称液态金属)...

最后一次,真的,我发誓

让我们来学习如何改变金属的属性:

看过金刚狼的小朋友应该记得,在金刚狼的身体里,有大量超高密度合金(像美国队长的盾牌)经过改造。在电影中,有这样一段对话:

将军说:你知道往你身体里注射金属最难的是什么吗?

将军自己回答:就是把超高密度合金保持在液态(把液态的涂料注入金刚狼的体内...我的天啊...难怪金刚狼当时那么惨,后来又那么心碎,想去找将军)

谁给我擦屁股了!

这种熔化金属的过程是我们改变金属的一种方式:

热处理

为了改变材料的结构和性质而对其进行的受控加热和冷却。

掌握了这两种元素,就可以控制金属,每个人都是万磁王:

温度

冷却速度

怎么做?

“循序渐进”

我们知道,金属具有独特的晶格结构,并且倾向于自然形成。

合成合金时,作为溶质的原子溶解到作为溶剂的原子中,就像这样:

然后不断加热,金属就会溶解,变成熔融状态。

这时,如果让金属冷却下来(我没说速率yo),金属原子就会失去能量,开始形成固体。

是如何形成的?失去能量的低能金属原子会开始重新排列(高潮过后,能量低了,然后重新找伴侣,换位置)。这时候就叫成核点。

然后,找到好伙伴,改变姿态的原子又开始形成颗粒。至于如何形成它们,请看前面...具体来说,各方面晶粒尺寸变大。

晶粒开始在晶界与其他晶粒相遇,并逐渐形成新的金属。

前面有个坑。这种金属的冷却速度和温度是改变金属性质的重要元素吧?那么,费用是多少?

完全退火

标准化的

熄灭

这个我先留坑,以后再说。

热处理是改变金属晶粒大小的一种方法,但这种加热不是唯一的方法。为什么?因为加热为金属原子提供能量,不是吗?只要我们能提供能量,我们能改变它吗?

所以,如果我一直去白万拿一根金属棒(请不要误会),它就会断,不是吗?

这是第二个:

机械硬化

塑性变形改变了晶粒尺寸。

具体流程:

你需要一根硬棍子...

白万,它...

另一方面,白万,它...

复读(请不要这样...很痛苦)

这种弯曲总是导致大颗粒被破碎成小颗粒。

结果,内应力在晶界区域急剧增加(现在你知道为什么内应力是内部反复的了吧?)

应力和应变在某种程度上是线性的(还记得图吗?)

随着应变的增加,应力增加,然后晶粒数量增加,尺寸减小,金属材料的整体延展性降低(可以尝试折断回形针,折断后会发现断口很硬)。

如果此时继续进行语用变形,就会造成材料的断裂。

这时,如果我们在第9步之前对材料进行加热,热能会为晶粒提供足够的能量,形成新的晶粒,那么内应力就可以降低,可加工性就可以提高,材料不会断裂,但会细分成足够小的。

所以这次回到升温速率的问题:

回想一下晶粒尺寸对金属性能的影响:

颗粒越小=硬度越高。强度、较低的延展性

颗粒越大=硬度越低。强度、更高的延展性

现在回到前面提到的三种速率,不同的速率对于相同的材料会有完全不同的结果:

完全退火(最慢)

材料被加热到其相变温度以上,并在熔炉内缓慢冷却。

材料熔化后,在烘箱中冷却(例如对于AL6061-O,每三个小时可以从940摄氏度降到10度),为原子形成晶粒提供足够的热量和时间,从而形成大而整齐的晶粒。

生产出来的产品有足够的韧性。

标准化(中间)

材料被加热到相变温度以上,然后在静止的空气中冷却。

是放在空气中冷却,不是主动加热,不是主动冷却。

左为完全退火,右为正火。

淬火(最快)

材料的“快速”冷却。使用各种材料作为淬火介质,热量以加速的速度从材料中移除。

将其置于一些低温介质中,可以迅速降低温度,如水、油、金属、沙子、高分子化合物等。

这就是马氏体(目前最硬的钢,可以看出基本没有晶粒结构)

好了,至此,我们大概知道了,如果金属的温度越高,金属的冷却速度越快,金属的晶粒就会越小,晶粒组织越少,直接影响到硬度越高,延展性越低,反之亦然。

那么什么是液态金属呢?

是非晶合金,非晶合金,也就是说它没有晶体结构,完全没有晶粒,所以延展性低,但恰恰相反,硬度极高,类似玻璃。那么为什么不用玻璃呢?因为玻璃基本上没有延展性...虽然……非晶合金的延展性很低,但它仍然保留了一些金属的性质,包括一些延展性,但比常规的结晶合金要低很多。

这种材料非常适合用作手机外壳。它不仅具有超高的硬度(是钛合金的2.5倍,65438+不锈钢的0.5倍),还具有一定的延展性,不会像玻璃一样被一点外力折断,并且保持了非常轻的重量。但问题是成本太高,工艺要求高:

这是张茅的简单描述:

要么直接浇铸淬火,要么在过冷液相区成型。

说明一下,我们前面提到马氏体是淬火极冷铸造的,那么假设一下,如果金属保持在900度以上的高温下瞬间冷却会发生什么?那么我们就可以得到一种由无序原子组成的合金,硬度会比钢强很多。

第二个问题是:面对一大块金属,如何让金属内外同时均匀快速冷却?这就是为什么苹果至今还没有将液态金属用于iPhone和iPad的外壳。

为了达到这个条件,苹果甚至想通过反重力铸造达到极致的冷却时间:

当然,理想总是美好的,现实总是残酷的。现在我们只能在iPhone的取卡针上看到液态金属的存在。希望有一天,不管是谁,都能找到一种相对简单的铸造方法。到那时,也许21世纪将不是钛的世纪,而是液态金属的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