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薯种质资源的收集与保存现状怎么样?

我国栽培使用的木薯品种,绝大多数都是从国外引进的,少数是国内选育的。

种质资源是作物育种的物质基础,因此,广泛收集,妥善保存,积极创新和充分利用,可为木薯育种提供多样性的亲本,促进木薯的品种改良工作。

现在世界木薯产地收集保存的木薯种质(包括野生木薯种质)有8500多份,主要分布在巴西、哥伦比亚、尼日利亚、印度、印度尼西亚和泰国等40多个国家。其中国际热带农业中心(CIAT)已经建立了国际木薯种质圃,收集保存木薯种质6000多份,同时进行了木薯贮存特性的研究,成功地利用组织培养技术,诱导无菌试管苗进行室内保存,在良好的条件下可保存18~24个月,大大地节约了田间保存的土地和劳动强度,避免种质丢失的危险。最近的研究表明,在低温低湿的条件下,木薯的种子亦可长期保存。但用种子保存,其后代分离,保存的不是原种的基因型,而是分离的基因型,因此,要保存原有的基因,必须在自然群体中的多个母株上采取适量的种子,否则将引起遗传转移,造成基因丢失。

而我国和亚洲的其他国家对木薯种质资源的研究则比不上国际热带农业中心和印度那样的广泛和深入。尤其是,我国木薯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和利用工作起步较晚,基础较差。“七五”期间,华南热带作物研究院开始进行了此项工作并取得了一些进展。通过对国内木薯种质资源考察,收集了一批国内木薯种质资源,与此同时从国际热带农业中心等国外科研机构引进了一些国外的优良种质,至今已在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建立了我国惟一的木薯种质资源活体圃,保存了收集和创新的种质200多份,同时对部分种质的农艺、品质、抗寒等性状进行了鉴定评价,建立了种质卡片档案,并开始进行了一些种质间的亲和力和配合力的初步研究,取得了初步的结果,但和国际热带农业中心等科研单位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异,须继续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