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课改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山东省长清实验中学董莉莉一、语文素养的内涵语文课程标准在序言中明确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是一个划时代的概念,它包括两个要点:一是提高全体学生(即每一个学生)的语文素养;二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课程应当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使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学生具备读写能力,能够进行阅读、写作和口头交流,以适应实际需要。语文课程也要注重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人格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和谐发展。”这段话明确了语文素养的内涵,充分体现了语文的综合性和实践性特点。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能力、方法、习惯三个维度提出。是“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感情、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综合”。也就是说,语文素养不仅包括听、说、读、写等语言能力,还包括语言积累、语感、思维品质、方法习惯、文化品位、审美情趣、情感态度、人格道德修养,这就要求我们要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不断更新知识。这是根据素质教育思想提出的具体要求,全面涵盖了语文教育的目标。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必要性在课改1中,课程标准的要求明确指出:“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基础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在这里,课程标准把语文课程的地位提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过去已经提出了教学大纲。它是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但这是本次课程标准新提出的。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基础作用”,既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又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不仅为学生的语言能力打下基础,也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课程标准将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确定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和方法包含在教学目标中,这是过去的教学大纲所没有的;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放在教学目标的突出位置,在过去的教学大纲中更是缺位。比如,课程标准提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了解中国文化的丰富和博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在语文学习中培养自信心和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能够初步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和兴趣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初步学会以文明的方式进行人际交往和社会交往,培养合作精神”。所有这些都反映了课程标准的新取向,即在注重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文能力的同时,要特别注意丰富学生的人文素质。根据时代的发展,对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课程标准提出了其他一些新的要求。比如强调略读和浏览,要求学生掌握、收集和加工信息(包括网上学习);突出口语交际能力,特别是提出口语交际和沟通的要求;提出读、写、写的速度要求,有量化指标。又如,要求学生关心当代文化的变化和发展,努力吸收人类进步文化的营养。再比如,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提出综合学习的学习模式;倡导独立阅读、自主阅读、探究阅读、创造性阅读;鼓励独立写作、自由写作和创造性表达;鼓励原创想法,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学习。这些新要求是课程标准在注重更新观念、借鉴国外课程理论、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这样做,有效地增强了课程标准的现代意识,有利于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人才。2.适应新教材的新特点根据课程标准的精神,初中语文新教材增加了人文因素的比重。在单元组织上,不再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是按照主题和内容相对集中地安排单元,一般按照“生活、自然、科学、家庭、想象”来安排,在整体框架上对加强人文教育进行了新的尝试。新编写的语文教材在“讨论与练习”的设计上也有新的特点,每节课基本上都安排了旨在整体理解和体验的活动或练习,充满人文教育内涵,注重语文素质的培养。以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两篇短文”(《行道树》和《第一次真好》)课后“讨论与实践”第二题为例: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讨论以下问题。2.每个人都讲自己的“第一次”,看谁讲的最感人最精彩。像这样的“讨论与练习”的设计,贯穿于新编写的语文教材中,既有课文,也有课文外的内容;既是中国的,也是人文的。如果把人文素养纳入语文能力的培养,语文能力的培养过程就变成了人文素养的培养和教育过程。新编写的语文教材精选富有人文内涵的优美文章,投其对家庭、社会、亲情、友情的视角,引导学生联系自身实际,感悟各种人生哲理。它追求人文教育与语文能力培养的合作互补,在语文能力培养过程中丰富学生的人文素质;在人文教育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语文素养。3.应试需要(2004年济南中考试题分析,略)3。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方法初探(1)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在心理环境方面,学生必须有一个宽松的学习和探索的环境,能够不受太多的限制和约束,自由地学习和探索。国外一位学者认为:“80%的学习困难与压力有关。释放压力,你就能解决那些困难。”实践证明,教师的民主和宽容可以创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这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必要前提。教育的对象是具有丰富情感的人,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是提高人的素质。因此,教师要有民主意识: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独立意识;我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巨大的智慧潜力,只要教育方法得当并加以依赖,他们在自我发展过程中都可以成为有价值的人;能够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和学习状态(即他们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个性需求、学习态度),针对学生的不同层次及时给予不同方式的指导。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愿意配合老师,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宽容的前提是允许学生有不同意见,展现个性,教师不要搞“中心化教学”和“家长式作风”。《语文课程标准》在序言中明确指出:“要重视语文的影响,注重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珍惜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进取精神。“教师的终评不是终评,而是公开的,以正面评价为主。这样,每个学生都能自由快乐地发展自己的潜能和个性。一位老师教了我的信仰这门课。在谈到居里夫人拒绝申请镭的专利时,她问了一个问题:“如果你是居里夫人,你会怎么做?“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很多学生认同居里夫人的做法。一个学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如果我是居里夫人,我会申请镭的专利权,用奖励来改善实验条件。”老师的评价是:“这位同学法律意识很强。“老师不仅尊重学生的不同意见,还对他们进行了适当的评论,有利于深化讨论。(2)立足课堂,把学生带入课本,让学生在阅读课本的过程中直接体验作品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好方法。语文课程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刻而广泛的,对学生心灵的震撼是极其深远的。因此,我们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的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和判断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