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冤枉了“黄金大米”

自8月底“国外科研机构用中国儿童做转基因黄金大米人体实验”的消息在网上爆出后,舆论哗然,群情激奋。即使是一个多月前,事件的责任人之一被停职,微博中仍不时提及此事。

然而,公众对这一事件中暴露出的科研实验缺乏管理技巧的愤怒,确实冤枉了黄金大米这一造福发展中国家穷人的科研成果,也反映了以儿童为样本的医学研究的误区。相关部门在此次事件中的表现,足以再次引起我们对科学和监管的反思。

首先,关于黄金大米的真相

黄金大米的研发始于科学家探索和利用科学造福穷人的努力。它旨在解决的问题是如何以低成本、方便的方式克服不同程度的维生素A缺乏。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估计全球有6543.8+0.9亿儿童和6543.8+0.9亿孕妇不同程度地患有维生素A缺乏症(VAD)。发展中国家每年有35万儿童因VAD致盲,67万儿童死于VAD引起的免疫力低下和继发感染。

人体缺乏维生素A后,没有足够的原料制造视紫红质,会损伤视网膜中的视杆细胞,最终可能导致全盲。而且,不同程度的维生素A缺乏还会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引起儿童呼吸道疾病和腹泻的增加,甚至增加感染艾滋病的可能性。

动物性食物富含维生素A,很多植物如胡萝卜等蔬果都含有可以转化为维生素A的胡萝卜素,但目前很多贫困地区的人吃饱肚子就好了,很难吃到肉和蔬果,也无法获得廉价的维生素A胶囊。几经探索,科学家想到了通过转基因手段培育富含维生素A的作物。

从2000年初开始,经过反复努力,科学家将合成维生素A的前体β-胡萝卜素的基因导入水稻,这些基因的产物可以富集在水稻主要可食部分的胚乳中,使水稻具有胡萝卜素的金黄色,因此被称为“黄金大米”。

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位于菲律宾,由世界银行资助,是全球黄金大米的主要研发单位。负责IRRI黄金大米传播的Jill Kuehnert女士告诉我,目前,黄金大米正在社区层面进行广泛的研究,以充分确认其补充维生素A的实际效果。

目前,IRRI科学家已经与菲律宾和孟加拉国的水稻育种家合作,培育了一批适合当地生产条件的黄金水稻优良品种。IRRI科学家与这两个国家的科学家一起,正准备向这两个国家的政府提交安全评估材料。“只有得到国家监管机构的认可,才能推广。从现在开始,审批预计在2-3年内完成,”Kuehnert RT介绍。届时,就有可能开始黄金大米的生产和应用。

如果黄金大米获得国家监管部门批准,著名慈善机构海伦?凯勒国际基金会将组织一项评估,看看每天吃黄金大米是否会提高成年人的维生素A水平。这一评价将为黄金大米的进一步推广奠定基础。Kuehnert说:“我们还准备了几个方案,以确保黄金大米能够到达最需要的穷人手中。”

第二,科学与慈善的结合

黄金大米能到达最需要的穷人手中,最重要的是靠它的价格。虽然在育种专家多年的努力下,这种水稻的营养成分有了很大的提高,生产效率不亚于常规水稻品种,但其价格与常规水稻品种相同。

Kuehnert表示,之所以能够实现这一点,是因为尽管R&D费用巨大,但在公私合作伙伴制度的支持下,黄金大米的专利归属问题已经基本通过协商解决,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农民可以免费使用,这意味着发展中国家的农民不需要为黄金大米的种子支付比常规大米更高的价格。

早在2000年,黄金大米的发明者、瑞士联邦理工学院植物科学研究所的Ingo Potrikus教授和德国弗赖堡大学的Peter Beyer教授就将其专利作为礼物捐赠给贫困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