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寨商品的弊端
实际上,“山寨”最主要是摧残了我国的研发能力。
我们知道,中国在五千的历史长河中,大部分时间处于世界文明的前列,而到了大航海时代以后,中国逐渐落伍,乃至在近代被西方列强打败,丧权辱国。
这种现象是我们对知识产权不够重视的恶果。
知识产权主要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和商标权等。它的主要作用在于保护智力劳动成果所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处分权。因为智力劳动多数是无形的,而对它的侵犯也可以是无形的。而进行智力劳动的主体却需要物质帮助,简单说就是吃穿住行+娱乐等。
比如,某人发明了火药枪,在西方,他可以组织生产,然后进行销售获取利润,也可以通过出卖技术得到回报,在有知识产权保护的情况下,还可以把技术出租(特许使用)来收取租金(专利使用费),进行购买、租赁的人都是专业人员,且属于不同集团,他们知道这个东西的价值,支付的对价是优异的,研发人员因而一夜暴富,并可荫及子孙(诺贝尔就是个例子),从而推动发明者和相关人员的研发激情。进而可能发明火绳枪、燧发枪、来福枪、现代步枪、机关枪……从而使西方的火器业得到迅速发展。
而在中国,一个百年不遇的奇才发明了火药枪,由于生产归属政府(也就是皇帝),他只能销售(敬献)给皇帝,皇帝可能对火器不专业,只能当作“雕虫小技”来把玩,支付的对价(赏赐)是随意的,可能只是三品官、四品官甚至八品官、九品官的虚衔。加之技术人员一不会做官,二不会捞钱,也许只做了一任两任就丢了(考评成绩差)。他和那些靠读书考取功名的书生做官的成本不一样(投入研发时卖房子卖地的消耗了大把银子),中国没有专利制度,武器的生产中他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而做了几年官的收入又入不敷出(中国古代的官俸一直不高,做官主要靠灰黑色收入)。于是生活陷入困顿,有这样一个失败的例子,当然不可能激发技术人员的研发热情。等到武器的进一步研发升级,只能是下一个百年不遇奇才的出现。
[ 转自铁血社区 / ]
武器如此,其它生产工艺命运也类似。
正因为这样,所以西方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特别重视,几年前的中国加入WTO时,有关知识产权的争执引发了大规模讨论。当时有很多国人不理解,你比尔?盖茨已经这么有钱了,我们穷的吃不上饭了仿造你几个软件你们跟我们较什么劲呀?这不仅仅是利益的争夺,更是对制度的维护。你们只看到贼吃肉,没看见贼挨揍,多少个人、厂家、集团为研发一门技术、一个发明、一项计划、一条创意倾家荡产、破产倒闭(美国的那个什么卫星电话公司就是例子),主要就是因为他们有知识产权的保护。就像当年中国造反起义一样,虽然失败了要满门抄斩,但一旦成功,回报率是相当高的。
经过最近几年对保护知识产权的普及、打击,现在,对外国的知识产权是不敢侵犯了,或者说不敢明目张胆的侵犯了。但是,国内的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仍然没有提高。我们有些地方政府认为,只要能提高GDP,管他什么知识产权。这是一种急功近利的行为,将严重摧残我们尚未成形的研发能力。试想,某个厂家花了几千万、几亿元,哪怕是几万元研发的一项技术(或许这技术很简单,只是一层窗户纸,一点就破,但你怎么就没想到呢?就像在机器上划一条线一样,划线一美元,知道在哪儿划线九百九十九美元),你上去就给用了,他们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在继续的研发上就可能会出现困难,乃至丧失兴趣。而你由于这次得来全不费功夫(可能只是花几万元招来个没有职业操守,技术又不高的技术员),只会守株待兔似的等着下一次兔子的来临。
:“山寨手机”,人家正规厂家全是西装领带的白领,光工资就得多少?好不容易研究出一种功能,是多少人的心血!你上来给用了,且卖的比人家便宜,人家吃什么,这些白领还研究个什么劲!再多研究几项功能,把你们给弄发了,人家倒喝西北风了。、
“山寨食品”,不仅危害了正牌厂家的经济利益,更加危害国人的身体健康。我在北京西站,基本上没有买到过真正的“康师傅”,什么“康帅130”“庚师傅”“唐师傅”充斥市场,味道难吃不说,有时候还要吃坏肚子。
“山寨春晚”,中央电视台花了三十来年的时间,几十亿的资金(别管资金从哪儿来),才形成的一道新民俗,别管演的对不对你的胃口(也许你的胃口有点儿特别)。你上来加上“山寨”两字就给用了,当然知名度提高的快了,要是没有春晚,你别说加“山寨”,加“瓦岗寨”都没用!
希望我们的政府,尽快的尽到自己的职责,莫再让“山寨”产品泛滥下去,从小处说,是在拯救处境艰难的各项产业;从大处说,是在挽救我们的民族复兴大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