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凤兰的个人经历。

1987年7月至今,在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从事大白菜育种工作,先后承担国家科技攻关、国家863、科技部成果转化基金、国家自然基金、国家科技支撑、农业部948、北京市科委重点项目、北京市成果转化、北京市自然基金、市新星等37个项目,在大白菜新品种选育和推广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特别是在大白菜原料筛选与创新、自交不亲和系S等位基因类型分析与杂种优势利用、抗病性鉴定技术、营养成分分析与品质评价、盐喷结合蜜蜂授粉克服自交不亲和性、游离小孢子培养与基因转化新技术、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体系建立、大白菜分子遗传图谱构建与功能基因组学等方面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在大白菜育种、良种产业化、芸薹属单倍体育种、标记辅助育种等领域形成学科优势,在国内占据领先地位。通过田间育种与高科技育种相结合,先后培育出了适合春夏秋栽培的优质、多抗、高产、适应性广的京新1号、新2号、新3号、杂、京春、夏静、京秋。大白菜30个品种通过北京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8个品种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个品种获得植物新品种保护权。这些品种已在28个省区100多个大中城市推广,年推广面积超过1.5万亩,良种产业化规模全国领先,年种子销售额达到1.5万元以上。

在国内外官方期刊发表论文107篇;在SCI期刊上发表了7篇文章,如《植物细胞报告》、《育种科学》、《理论和应用遗传学》、《Euphytica》、《JIPB》和《植物育种》。“一种橙心大白菜的育种方法”和“与大白菜橙心性状紧密连锁的特征序列标记及其获得方法”分别于2002年和2006年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先后获得各级科技成果奖9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北京市科技进步奖2项,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奖1项。参与制定《大白菜新品种特异性、稳定性、一致性试验指南》,编写《21世纪中国农业科技展望》、《优质高产蔬菜栽培理论基础》、《大白菜品种及其栽培技术丛书》、《大白菜良种及关键栽培技术》等7部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