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克利,硅谷狂人_1200字

当时间回溯到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当时的电子技术还没有走出“真空管”阶段,所谓创造一个真正的电子工业只是那些胆大妄为的科学家们的一个美好梦想。硅谷作为技术的摇篮,当时只是斯坦福大学一个普通的技术研究园区,除了惠普这个只投资500多美元的车库公司,几乎空无一人。正是“晶体管”技术的出现震惊了整个技术界,当它的发明者威廉?;肖克利在AT & amp;在T的贝尔实验宣布可以取代“真空管”电子信号放大器的新技术诞生后,电子技术终于找到了一条走向产业化的黄金之路。用于生产芯片的原材料硅已成为新技术的象征,因此得名硅谷,并从此一飞冲天。如今,半导体芯片产业已经形成了每年数千亿美元的规模。因此,肖克利成为硅谷最大的贡献者,精神意义上的“硅谷之父”。他不仅被《时代》杂志评为“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还因为发明了晶体管获得了1956诺贝尔物理学奖。

然而特立独行的肖克利给人留下了相当复杂的印象。一方面,他是技术带头人,是业内最受尊敬的科学家。另一方面,他又是一个傲慢、自大甚至自大的麻烦制造者。很多和他共事过的人几乎都会抱怨,“他是个很难相处的人。”包括摩尔和诺伊斯(英特尔的另一位创始人)在内的许多天才都曾受雇于他,他们都离开了他。尽管如此,评价褒贬不一的肖克利依然占据技术领域的最高位置。正如摩尔评论的那样,“他发明了晶体管,让硅谷声名鹊起,开创了一个伟大的产业。我们都是受益者。”

和许多技术天才一样,肖克利大学毕业后选择在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当时他已经在学术界小有名气,他的一些技术论文也频频见诸报端。获得博士学位后,他直接去了贝尔实验室。当时二战爆发,他参与了美国最初的核武器研究,并与他人合作研制了世界上第一座核反应堆。因为在军事技术上的一系列贡献,他还获得了一枚国家勋章,成为历史上级别最高的科学家。二战后,他成功成为贝尔实验室的负责人,并将研究重点转移到电子技术领域。

当时“真空管”是非常流行的电子信号放大器,但体积大、温度高、寿命短限制了它的应用。肖克利决定研究一种新的固体元件来代替“真空管”。很快,他找到了两个这方面的专家。几经失败,他们终于在1947+01的末尾找到了最佳替代物——点接触晶体管,并在12+06上正式宣布了“晶体管”的诞生。所有的媒体都称这项发明为“奇迹”,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晶体管技术。1948年,他的R&D团队申请了晶体管技术专利,1949年,他提出了三明治晶体管的概念,这是一种更小、更容易散热的硅片材料。一年后,结型晶体管研制成功,爆发了一场电子技术革命。

1955年,高精度硅片的技术已经相当成熟,晶体管收音机就是在那个时候问世的。在看到硅片背后隐藏的巨大商业潜力后,肖克利从贝尔实验室辞职,在硅谷成立了肖克利半导体实验室,专门生产硅片晶体管。他招募了像摩尔和诺伊斯这样的技术天才,教他们如何生产高精度的硅芯片,并将其应用到电子产品中。然而,由于他缺乏管理经验和不切实际的想法,他最终失去了市场机会。两年后,那些技术天才离开了他,用从他那里学到的技术创办了自己的公司。

随着围绕晶体管技术的公司越来越多,硅谷逐渐成为科技创业的发源地,但肖克利已经无法主导科技市场。1963年,他卖掉了自己的公司,回到斯坦福大学任教,彻底结束了自己的商业生涯。不幸的是,肖克利患了癌症,于8月1989去世。“他为这个伟大的电子行业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摩尔在《时代》杂志的一篇文章中写道。“不管他有多大的名声,只要他认为他的智慧渗透在从超级计算机到普通电话卡的一切事物中,毫无疑问,他将永远是技术领域受人尊敬的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