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理论:龙和鹰能在一起吗?
20世纪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世纪。本世纪人类所创造的科技成果和物质财富超过了以往任何时代。它们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已经并将继续改变世界的面貌。其中有些是科技界公认的伟大成就,将永远在人类历史上大放异彩。
20世纪初科学革命的两大成就。
20世纪的科学是在19世纪重大理论成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如热力学和电磁学、化学原子论、生物进化论、细胞理论等。19世纪的三大发现(X射线、放射性和电子)引发了20世纪前30年的物理学革命,诞生了相对论和量子力学,成为20世纪科学发展的先导和基础。
问:
中国有哪些新的?
回答:
我国在基础研究方面取得了一批重大原始创新成果,1。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国际论文总量上升至世界第四位,占国际三大论文检索系统(sci、ei、istp)论文总量的7%,进入世界第二方阵,与英国、德国、日本相当;纳米科学论文数量世界第一,工程科学论文数量世界第二。在前沿技术领域突破了一批核心技术,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不断缩小。非线性光学晶体、量子信息通信、超短激光、高温超导等前沿技术研究居世界领先水平,涌现出载人航天、超级杂交水稻、高性能计算机、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第三代中国移动通信国际标准等一批自主创新重大成果。
2.工业技术创新在许多方面取得了突破。近年来,中国在基础产业、加工制造业和新兴产业方面的技术创新能力大幅提升。石油、钢铁、造船、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生物技术等领域出现重大技术创新,行业整体技术素质迈上新台阶。重大技术装备的自主开发能力、成套水平和综合工程能力显著提高,有力支撑了三峡工程、西电东送和西电东送。
3.科技走进千家万户,惠及亿万人民。近年来,中国政府把解决民生问题和发展社会事业放在突出位置。科技进步为人口健康、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防灾减灾、公共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撑。杂交水稻的种植应用和粮食高产科技工程的实施,为解决粮食安全提供了重要支撑。在能源领域,突破了石油勘探、大型煤炭液化工程成套设备、大型水电设备、先进核电等一批关键技术,攻克了燃料电池、风能、生物质能等一批新能源关键技术,为调整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奠定了基础。艾滋病、病毒性肝炎、非典病毒、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疾病和重大传染病防控技术取得重要进展,一批新药创制成功,中医药新发展,为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提供了基础。
4.知识产权产出水平大幅提升。五年来,我国国内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持续快速增长,知识产权创造能力进一步增强。2002-2006年,国内发明专利申请量从3.97万件增加到12.2万件,国内发明专利授权量从0。五千八百万到两万五。随着我国知识产权制度的建立和逐步完善,中国专利局受理的国内外发明专利申请数量逐年增加。2006年,中国发明专利申请总量达到21万件,居世界第四位。
5.高技术产业规模继续高速增长。五年来,高技术产业平均增速达到27.0%,比“九五”期间的平均增速高6.5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总产值从14.5%提高到16%。2006年,规模以上高新技术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132.2亿元。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总额达到5288亿美元,是2002年的3.5倍。通过优化贸易结构,国际市场竞争力日益增强。
6.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已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2006年,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收入和总产值分别达到4.3万亿和3.6万亿。聚集全国一半的高科技公司和科技公司孵化器,研发投入占全国1/3;区内公司拥有的发明专利数量为3.26万件;区内企业创造的工业增加值达到8520.5亿元,占全国工业增加值的9.4%。2007年上半年,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现营业总收入258965438+8亿元,工业总产值21873.2亿元,工业增加值502654.38+0.6亿元,出口创汇967亿美元。
7.科技投入的规模和力度继续加大。2006年,全社会科技总支出4500亿元,全社会研发总支出30031亿元,居世界第五位。R&D投资强度不断提高,全社会R&D总支出占GDP的1.42%。近五年来,全国财政科技投入保持了年均17%的增长,其中2006年中央财政科技拨款达到100.97亿元,比上年增长25.0%。
8.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科技人力资源大国。2005年,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约3500万,世界排名1。2006年,我国全职R&D人员达到654.38+0.5万人/年;一支充满活力的中青年科技人才队伍正在迅速壮大,45岁以下的中青年科研人员占科研人员总数的80%;高校在校生总数达到2300万人,是世界上培养科技人才最多的国家。
9.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科技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逐步增强,高校和科研机构在技术创新中的骨干和引领作用进一步发挥。2006年,中国公司研究与开发费用总额达到2134.5亿元,占全社会研究与开发费用总额的71.1%。民营科技公司从20年前的7000多家发展到2006年的65438+50万家。高校研发人员22.7万人,取得一批重大创新成果,如人体细胞衰老领先基因、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家蚕基因组等。科研院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应用开发类科研院所市场化创新能力加强,公共类科研院所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取得了一批重大创新成果。
10.国际科技合作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拓展。目前,中国已与152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与96个国家签署了102项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签署了1000多项部门间科技合作协定,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政府间双边和多边国际科技合作框架,积极利用国际科技资源。中国参与了国际重大科学工程项目,如iter、伽利略全球卫星导航、国际对地观测、地球空间双星探测、人类肝脏蛋白质组、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等。中国科学家和科技人员参与国际科技合作的渠道进一步拓宽,人员交流与合作更加密切便捷,方式更加灵活多样。迄今为止,中国参加了约350个国际科技组织,206名科学家在国际科技组织中担任各级领导职务。提问者询问2009-08-04 14:34只需要具体姓名和时间,不需要具体介绍!谢谢2009-08-04 14:46生物技术-生物科学:1965中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成功合成牛胰岛素基因,并于4月1998日中科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成功利用基因方法重组人类。1984年3月9日,中国青年学者旭日干与日本学者合作培育出世界上第一只“试管山羊”,1989年,“试管羊”培育成功。
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于1973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直到20世纪90年代,杂交水稻的影响还在继续。
基因工程:1980以来,上海医学遗传研究所和复旦大学遗传研究所对牛奶中含有人凝血因子ix的转基因羊的研究取得重大突破,使我国转基因羊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成功培育出一种饲料消耗低、肉质好、抗病力强的转基因猪。基因导入总效率为2.1%,是国外的一倍多,超过国际先进水平。
基因药物方面,1988,我国成功研制出乙肝基因工程疫苗;1992年研制成功一批对甲型肝炎、丙型肝炎有特殊疗效的合成人工干扰素等基因工程药物,部分已进入市场。农业技术:早在1956年,广东省农民育种专家就培育出中国第一个大面积推广的矮籼稻品种。此后,随着一系列矮秆品种的选育和推广,1965。
20世纪90年代,中国农业科技人员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分离克隆光敏核不育基因,进一步开发出仅利用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的两系杂交水稻技术。在我国大面积试种中表现出高产、优质、多抗的特点,平均每公顷产量11.250公斤。
1995 165438+10月,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国家重点实验室与山东大学生物系联合培育出世界首个抗大麦矮病毒转基因小麦品种。
1997年7月,中国水稻研究所研究员黄大年及其研究合作者经过多年攻关,成功将抗除草剂基因转入水稻,并应用于杂交水稻。
1997 10,郭三堆,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中心,研制成功国内首个二价抗虫棉。
百度一下,你知道“酷影模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