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之前,广东揭西有多少家饼干厂?
揭西县位于广东省东部,莲花山南麓,潮汕平原西北部,榕江南河中上游。位于东经115' 36至16' 18,北纬23'18至23' 41。东接揭东县,西南接陆河县、普宁市,西北接丰顺、五华县。
行政区划的演变1965在揭阳县西北部划出13个公社(镇),在陆丰县划出2个公社,设立揭西县。1975年,普宁县三个大队划归揭西县管辖。原属汕头特区管辖,后属汕头市管辖,1992年汕头市分为汕头、潮州、揭阳三市,揭西县属揭阳市管辖。县政府设在河坡镇。
行政区划全县辖16个镇、4个乡、6个国有农林场,有280个村民委员会、37个居民委员会、16、41个村民小组。
人口面积全县总人口88.65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654.38+08.47万人,农业人口706.5438+08万人。海外华侨和港澳台同胞约54.6万人。民族构成以汉族为主,有壮、回、苗、满、畲族、黎族等12个少数民族。客家话和潮州话都是地方语言。全县东西长51公里,南北宽36.6公里,总面积1,365.375平方公里,其中山区面积654.38+0.267万亩,耕地29.76万亩,农业人口人均耕地0.42亩,人均山区面积1.78亩。
自然地理条件
揭西县是广东省的山区县之一。山地(含丘陵)占全县总面积的84.9%。西北部山区,中部丘陵,东南部平原。大北山区,以县内最高海拔1222米的李为主峰,是一道天然屏障,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倾斜成一片开阔的平原,最低海拔3.2米(绵胡公山阳)。
气候属于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热充足。年平均气温21.1℃,10月1.7℃,7月28.1℃,极端高温1982年7月28日37.3℃,极端低温65438+。一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884小时,最大1971年达到2262小时,最小1975年只有1576小时。无霜期超过300天。大多数霜冻日发生在65438+年的2月至2月。年平均降雨量为2105毫米,降雨量较多的尚平莲花山年平均降雨量为2612毫米
97.4%的水文国土属于榕江水系。全县河流总长298.9公里,其中榕江南河在县境内达到71.7公里,自西北向东南贯穿11个城镇。河流密度为每平方公里0.219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8.172立方米。
自然资源揭西县水力资源丰富,理论储量21.6万千瓦,其中可开发利用1.3万千瓦。目前,已建成龙井、北山、横江等大中型水库63座,建成中小型水电站75座,装机容量93455千瓦,年发电量3.75亿千瓦时。其中,揭阳有4座电站,装机容量40300千瓦,年发电量1.4亿千瓦时。地热资源丰富,温泉多,流量大,温度高。主要温泉12处,天然涌水量7.32至10升/秒,水温58℃至84℃,为水产养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地带。山势辽阔,主要树种有松、杉、桉、相思、格木等。主要水果有橙子、香蕉、橙子、桃子、李子、橄榄、龙眼、荔枝、无核黄皮和猴桃。金属矿产种类繁多,主要有钨、锡、铜、铅、锌等。非金属矿产主要有优质矿泉水、稀土、瓷土、水晶石、钙长石等。稀土和瓷土储量特别丰富,品质优良。稀土储量约20万吨,瓷土储量5亿多吨。还有丰富的中药材和野生动物资源。
自然灾害揭西县靠近沿海,台风多,平均每年4.8次,多在7、8月份。春季低温多雨,深秋寒露,冬季轻霜有时会结冰,对农作物生长有一定影响。
经济发展概况
建县以来,揭西县经济发展迅速。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速度加快,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001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44.53亿元,比2000年增长7.3%(下同);工农业总产值64.83亿元,增长65.438+02%。
农业揭西县一直以农业为主。盛产大米、小麦、红薯、甘蔗、花生、黄洋麻,以及土豆、蘑菇、生姜、蔬菜等。耕作制度多为稻、稻、麦(蔬菜)。揭西县于1988被列为广东省唯一小麦生产基地县,于1997被列为国家商品粮基地建设县。粮食生产连年丰收,2001年粮食总产量197300吨。近年来,我们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大力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重点建设甜玉米、青橄榄、青梅、茶叶、蔬菜、珍禽五大龙头企业。目前,全县共建立甜玉米基地1.1.000亩、青兰基地9万亩、青梅基地3.5万亩、茶叶基地4.3万亩、蔬菜基地1.000亩,年饲养珍禽654.38+0.5万只,初步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主导产业。2001年,全县农业总产值1105万元,农村人口年均纯收入达到3100元。
经过30多年的努力,工业已拥有医疗器械、汽车零部件、摩托车制造、塑料、纺织、陶瓷、印刷、稀土、电器、五金、建材、食品等20多个门类,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地方特色工业体系。2001年,全县工业总产值53.78亿元。主要工业产品有一系列高科技医疗仪器、汽车配件、摩托车、变压器、电子仪表、轴承、日用陶瓷、建筑陶瓷、五金工具、电缆、电线、硅铁、毛巾、塑料制品、电子琴、石板材、饼干、矿泉水等。近年来,个体私营企业发展迅速,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了棉湖五金、电线电缆、塑料、彩印、摩托车、汽车配件、河坡电子琴、灰寨纺织、丰江果脯加工等特色产业和产品。“三资”、“三资”企业逐年增加,现已发展到236家。
全县有综合、专业市场31个,总面积654380+07.3万平方米。在实施规范化市场管理方面,棉湖中心市场被评为全国文明市场。从事商品流通的零售网点9161个,从业人员1.6万人。社会商品零售总额2001 9。32亿元,市场贸易成交额7.35元。
2001年外贸出口总值1155万美元。主要出口产品有刺绣、服装、毛巾、医疗器械、化工机械、陶瓷、电子玩具、打包机、五金制品等。出口到5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际利用外资948万美元。
财税金融收入稳步增长。2001年全年工商税收收入102059万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753万元,其中地方工商税收收入3483万元。财政总收入31亿元,财政总支出3.09亿元。金融安全和平稳运行。2001年,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654.38+0.99亿元,各项贷款余额654.38+0.445亿元,累计净投放现金654.38+0.224亿元。社会保障制度
逐步完善,社会保险覆盖全社会,退休人员养老金全面社会化。
基础设施概况
交通全县公路总长748.2公里,公路密度为每百平方公里54.8公里,20个乡镇、280个行政村均有汽车通达。全县机动车16872辆,总货运量487.6吨。特别是1992以来,公路全面升级,水泥公路从1992增加到现在的10.4公里,实现了乡道水泥化,被评为广东省八五交通建设先进单位。县内有6条出口公路,连接国道和省道,县城至国道324线38公里,棉湖镇至省道1930线8公里。
邮政通信65438+1980年9月,全县开始使用程控电话。到2001,全县程控电话总容量为12.5万门,电话普及率达到每百人10门,实现了程控电话交换和数字传输。全县程控电话网和6芯光缆480路数字微波通信可直拨全国各地和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移动通信覆盖全县;建立了三个寻呼台,开通了DDN专线、互联网、可视电话、传真、特快专递等邮电业务。1992被列为中国邮电业务收入百强县。
电力建设全县有122万伏输变电、4座11万伏输变电、6座3.5万伏输变电、15000千瓦火电厂,与省电网联网,形成水电、火电、省市电网三位一体的供电体系,2006年基本建成第一个农村电网按电价网格分类计算,对外资企业和工业园区给予优惠。
供水设施揭西县淡水资源丰富。县城供水系统日供水量可达4万吨,棉湖水厂日供水量可达2万吨,可为生产和生活用水提供充足保障。
旅游业概况
揭西县山清水秀,争美夺利。旅游资源丰富,全县有风景名胜188处,名胜古迹48处,其中主要景点35处。林天祖殿、天柱古岩、广德洞、宝塔杜菲、龙潭瀑布、咆哮仙石、胡云岳跃、十陵古寺被称为揭西八景。近年来,新开发了大洋旅游度假区、龙山风景区、黄曼陀瀑布、棉湖古大铁街等景点。还有周恩模、蒋介石、廖东征时驻足的棉湖星岛书院、河婆大光学校、大同医院、中华医院等重要历史古迹。
林田家祠据说建于隋代,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原名明祖寺,又称三山祖庙,俗称大庙。在玉峰东麓,河婆镇西2公里处。寺前有拱形石桥,石门内有院落,有正殿、后殿、斜殿,塑像59尊。广东、福建、台湾省和东南亚各国的数百座三山王庙,都起源于此庙。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外各界人士已捐款500多万元用于修缮祠堂。三山祖庙现在正成为粤东的旅游胜地,吸引着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
小区和潮汕地区游客络绎不绝,被汕头市旅游局定为重点旅游点。
天柱岩位于河坡镇西南4公里的阴山半山腰。寺内有一天然岩洞,岩洞上布满巨石,刻有“天柱岩”二字。岩石中的后殿供奉着如来佛、十八罗汉和四尊大金刚。据《广东通志》记载,这块岩石建于宋代嘉定中期,1981年被县里定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广德安位于河婆镇东2公里的老虎泽山腰。这座尼姑庵建于清初,安堂建在一块完整的石头上。尼姑庵下奇石如林,古树参天。尼姑庵前的山崖下,有一个名为“别穴天”的洞,走上洞内迂回的台阶,直达尼姑庵大门。坐在尼姑庵门口,你可以鸟瞰整个河婆。寺庙里供奉着佛、观音菩萨和十八罗汉。在尼姑庵的左侧,有一座供奉上帝母亲的庙宇。离尼姑庵一百多米,有一个供奉“罗浮山”宝座的石窟,也叫“安夏”。尼姑庵后面有许多石窟,宽数百米,蜿蜒曲折,深不可测。这座寺庙已经重建,更加壮观。1981被定为全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龙潭瀑布位于南山镇西北部。有两个龙潭:一个是上龙潭,又名条河龙潭;第二个是下龙潭,又名田心龙潭。上龙潭位于龙潭河上游,水流湍急,飞石高悬。这块岩石有50米高,两边立着巨大的石头,看起来像一扇石门。一头扎进深潭,水直线飞下,激起狂浪,冲入深潭。池子很宽,深不见底,池水是黑色的,让人感到心悸。古代若遇春旱,池旁有求雨祭祀仪式,世称“打龙潭”。下龙潭位于回寨河上游,流向田心村以北,成为瀑布和深潭。下龙潭上游已建北山水库和电站,水管长1.200m,落差500m,是潮汕落差最高的电站。
大洋旅游度假区大洋乡位于揭西县城东北30公里,海拔800多米。高海拔和亚热带气候相互作用的特点,使该地区美丽而多雾,盛夏凉爽如秋,是避暑胜地。在20世纪20年代,来自英国、美国、法国和德国的传教士和商人在这里建造了别墅、教堂和学校。从65438到0994,居住在马来西亚的邹顺达先生投巨资兴建了海洋旅游度假区。规划项目包括:国际高尔夫球场、度假村、会议中心、直升机场等。目前,36洞国际高尔夫球场前18洞已经完工,大洋国际高尔夫俱乐部正式开业。度假村、会议中心、娱乐中心等配套设施也逐步完善。
近年来,揭西县旅游业发展迅速,以“独特魅力、绿色生态、西游”为品牌,游客数量逐年增加。1990以来,来揭西县旅游的外国、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国内游客越来越多,2006年5438+0,全县接待游客26.2万人次。揭西已成为粤东的旅游胜地之一。
社会发展概况
文化艺术在县城有县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乡镇有20个文化站。县图书馆藏书2万余册,县博物馆收藏旧石器时代以来的文物428件。全县有剧院14个,潮剧团1个,演职人员38人,业余剧团2个。他还出版了《凌洁》、《怀旧》、《北山文艺》、《揭西民间故事》等刊物。
教育2001全县有各级各类学校308所,在职教师7546人,在校学生171576人。改革开放以来,在各级政府的重视下,全民教育意识增强,教育投入逐年增加,办学条件大大改善,教育质量不断提高。1995通过省市“普九”达标验收,1996被评为全国“两基”先进县。2001,做好农村贫困家庭子女义务教育工作。
阶段免书杂费,解决了15033学生入学难,有效控制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流失。
科技1976成立县科协,1978成立县科委,1994成立揭西县科技进步基金会,1999成立揭西县科技信息网络中心。全县现有科研机构2个,科研群体10个,科技人员13642人,其中高级职称273人,中级职称2197人,初级职称165438人,农民技术员84人。
县人民医院、中医院、棉湖华侨医院、骨伤科医院、慢性病防治站、妇幼保健院、卫生防疫站、药品检验所、卫生技术培训中心等医疗防疫单位。乡镇有中心医院6所,医院14所,农村卫生室357所。全县有医院床位694张,专业卫生技术人员1386人。1999年,投资10多万元的棉湖华侨医院建成。县人民医院门诊楼和住院楼已投入使用,医疗卫生事业实现了初级卫生保健。
目标。
广播电视全县有县级电视台1个,广播电台1个,有线电视台1个。揭西电视台于1994国庆正式开播。有调频台10座,乡镇有电视差转台14座,7.7万户安装了有线电视,电视覆盖率达90%。
体育全县有400米标准田径场、灯光球场、篮球场、排球场。等级裁判员92人,其中一级裁判员4人;有107级运动员,其中运动员3人。1976建县少儿业余体校,分田径、篮球、排球、乒乓球班,为上级输送了129名运动员。2001,揭西运动员在九运会上获得两项冠军。
环境保护把环境保护与创建国家生态示范县结合起来,推动环境保护事业发展。2001年,我县将生态县建设列入十五计划纲要,全面启动项目建设。全面落实环境保护目标任期责任制,加大环境保护投入,加强环境管理和生态建设,确保经济、社会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目前,我县已建成新的环境保护中心大楼,并配备了一些环境监督和监测仪器。
设备。组织榕江南河综合整治,大幅度减少水污染。大北山森林公园也开始开发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