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设知识产权强国
重大项目的知识产权管理流程将得到改善。
《纲要》提出,完善高效顺畅运行、价值充分实现的知识产权运用机制。对此,科技部科技成果转化与区域创新司司长黄胜彪表示,科技创新是知识产权的重要来源。近年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科技部会同有关部门把支持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作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任务。2020年,全国技术市场签订技术合同54.9万份,成交额2.8万亿元,其中涉及知识产权的技术合同654.38+0.86万份,成交额654.38+0.1万亿元,占全国技术合同总成交额的39.8%。
黄胜彪具体介绍,一是从科技创新供给侧大力支持优质知识产权创造:在选题、研发、评价等环节对科技活动提出明确的知识产权要求;建立科研活动知识产权清单制度,将知识产权融入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创新创业活动,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融合。
二是成果转化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改革取得新突破。科技部会同知识产权局等八部门联合开展了40项赋予科研人员科技成果所有权或使用权的试点,激发了科研人员创新转化的积极性,进一步改善了成果转化的政策环境。
第三,加快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建设,提高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转化服务能力。目前,全国或区域性技术交易市场40多个,专业性、区域性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400多个,国家技术转移人才培训基地36个,基本形成了覆盖县级以上的技术转移服务网络。
第四,面向应用场景,支持具有知识产权的先进技术成果转化。其中,科技部和财政部联合实施百城百园成果转化行动,针对基层疫情防控、复工、稳定就业等应用场景进行针对性示范推广。同时,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创新,与财政部共同实施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与CDB共同设立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专项债券,引导更多资源支持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转化。
黄胜彪说,“十五”期间,根据《建设知识产权强国纲要(2021-2035)》,科技部将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合作,积极推进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转化,重点有两个:一是着力推进优质知识产权创造和转化。完善重大项目知识产权管理流程,加大优质专利转化应用绩效评价权重,支持不涉及秘密的国防科技成果转化,将技术交易合同额作为主要评价指标。
第二,努力推进市场化的科技成果转化。着力推动技术要素市场发展,加强科技成果转移服务网络建设,完善技术交易和监管体系,有序推进区域技术交易市场互联互通,支持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交易中心建设。
加强互联网领域和大数据、人工智能、基因技术等新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
知识产权审判是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司法审判如何服务知识产权强国建设?
“《纲要》明确提出,要完善公正高效、管辖科学、权利清晰、体系完备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制度,这对知识产权审判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三庭庭长林光海说。
他表示,最高人民法院将出台服务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相关意见,提出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加强新时期知识产权审判的政策措施,为建设知识产权强国提供有效的司法服务和保障。
一是依法公正高效严格保护知识产权。牢固树立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的理念,依法平等保护中外市场主体合法权益,营造公开、公平、公正、非歧视的科技发展环境。依法严格保护各类知识产权,依法审理专利等技术案件,加强科技创新保护。加强农业、中医药等重点领域知识产权保护,加强互联网和大数据、人工智能、基因技术等新领域知识产权保护,积极回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知识产权保护司法需求。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司法,发布典型案例,及时出台相关司法解释,维护大中小企业公平竞争的市场法治环境。加强对科技创新主体合法权益的保护,依法保护科研人员自主决定技术路线、支配资金和配置资源的权利,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二是提高知识产权保护的整体有效性。依法适用惩罚性赔偿,加大对知识产权侵权的赔偿和处罚力度,及时有效地震慑侵权行为。完善知识产权刑事司法解释,依法惩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加强对知识产权虚假诉讼和恶意诉讼的规制,防止知识产权滥用,推进知识产权诉讼诚信体系建设。完善知识产权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积极探索知识产权纠纷行政调解协议依当事人申请司法确认制度。积极参与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工程,完善知识产权行政保护与司法保护的衔接机制,推动构建大保护工作格局。
三是深化知识产权审判领域改革创新。加强高水平知识产权审判机构建设,推进和完善国家层面知识产权案件上诉审判机制,深入推进知识产权民事、刑事、行政案件“三位一体”审判机制改革。研究制定符合知识产权审判规律的诉讼规范,完善符合知识产权案件特点的诉讼证据制度。完善知识产权审判人员培养选拔交流机制,加强知识产权审判队伍的专业培训和专业选拔。加强“智慧法院”建设,提升知识产权审判信息化和现代化水平。
开展保护北京2022年冬季奥运会和冬季残奥会奥林匹克标志知识产权专项行动。
针对“洪权·陈”等奥运冠军名字被注册商标抢注的现象,国家知识产权局导演申长雨表示,国家知识产权局坚决反对这种行为,并及时予以打击。19年8月,该局发布通告,依据《商标法》相关规定,迅速驳回杨倩、陈梦、全红禅等109件恶意注册商标,并曝光申请人、代理机构名称,在全社会营造了严厉打击恶意注册商标的高压态势,得到公众的广泛认可。
“目前,当地相关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已约谈相关机构,并作出行政处罚。未来,国家知识产权局将继续保持对恶意抢注和囤积商标的高压态势。”沈长宇说。
申长雨还强调,国家知识产权局一直高度重视2022年冬奥会的知识产权保护。冬奥会申办成功以来,会同有关部门做了大量工作,包括推动修订《奥林匹克标志保护条例》,对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进行立体保护,对冬奥会、残奥会会徽、吉祥物等奥林匹克标志进行特殊保护。同时,指导北京市和河北省开展跨地区、跨部门的冬奥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申长雨表示,国家知识产权局将联合有关部门,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保护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季残奥会奥林匹克标志知识产权的专项行动,加大对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