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了朋友买的2.0凯美瑞,感觉有点肉肉的。我觉得动力比大众1.4T大为什么?

这不是感觉,而是凯美瑞2.0l车型真的没有大众1.4t车型快。

大众1.4t车型的零加速时间大多在8.6秒左右,而本田第十代思域官方公布的零加速时间只有8.7秒,可以秒秒!18凯美瑞的百分之零加速时间几乎接近12秒,19凯美瑞的发动机经过升级,加速略快,但百分之零加速也接近10.5秒。所以大众1.4t车型比凯美瑞2.0l快是真的

不信的朋友可以上网查一下,你会发现几乎所有的网站都没有标注凯美瑞的零百加速时间。为什么?因为这不是凯美瑞的卖点,丰田怕被嘲笑,所以凯美瑞的零百加速时间不提供给所有网站参考。不然以凯美瑞的发动机热效率为例,丰田的相关宣传早就吹上天了,但愿地球人都知道。

它快吗?不仅仅是权力的问题。比如凯美瑞2.0l发动机最大功率131kw,而迈腾1.4t车型最大功率只有110kw,所以很多不明真相的朋友会认为凯美瑞2.0l、亚洲龙2.0l、雷克萨斯es200都比迈腾1好。真的见过有人说雷克萨斯es200比奔驰1.5t还快!但事实不是这样的。

再往下看,凯美瑞2.0l最大马力178,迈腾1.4t最大马力150,凯美瑞2.0l最大马力210,迈腾1.4t最大马力250。虽然马力不占优势,迈腾1.4t的最大扭矩比凯美瑞2.0l大,但是到底快不快?首先要看的是扭矩。

而且因为是涡轮增压发动机,迈腾1.4t的最大扭矩转速是1750-3000转。在这个发动机转速范围内,迈腾1.4t可以发挥最大扭矩。凯美瑞的最大扭矩和转速应该是4400-5200转。比如同时起步,迈腾1.4t中途全力,凯美瑞要等一段时间到达终点才全力,自然不如迈腾快。

但是凯美瑞2.0l的起步会比迈腾1.4t快,因为在涡轮介入之前,迈腾1.4t相当于1.4l的自然吸气车,但是几秒钟的时间,迈腾1.4t就能够超越凯美瑞2.0l,保持领先。

我是凯美瑞2.5的半个车主,也开过1.4T的迈腾。实事求是地说,就极限动态而言,更别说2.0的凯美瑞了。连2.5的凯美瑞都不如1.4T的迈腾强劲,看一个家的测试,标称马力150的大众1.4T大功率发动机装在一辆迈腾上0-100km/h加速8.58秒,而马力209的凯美瑞2.5只有9.1秒,而且,凯美瑞还是打不过迈腾1.4T,这种小排量的干式双离合,即使参数领先,一开始就能压制住速度弹射,但一开始就不能完全发力。真的让我大吃一惊。为什么?我只能认为,要么大众太保守,要么丰田太浮夸。反正按照2019的标准,一辆自吸中型车2.0L版100小时跑不了10秒,2.5版跑不了9秒,真的不够用。

有些数据党可能会说,“扭矩决定加速度,动力决定速度”。迈腾1.4T突破百速,因为扭矩比凯美瑞2.0大40Nm,在最后阶段和极速迈腾的较量中失利。这一点我也可以充分反驳:首先,再强调一遍,凯美瑞2.5的扭矩不比1.4T迈腾差,功率多了近60马力。不是还打不过迈腾吗?其次我们来对比一下速度:迈腾1.4T 210km/h,凯美瑞2.5 210km/h,凯美瑞2.0 205 km/h那么你说,凯美瑞多出来的动力都去哪了?

丰田马力大的问题也体现在2.0T发动机上。还是家里测试,同样220马力,350Nm 2.0T,汉兰达最快只跑了8.85秒,更大的途安最慢8.3秒(最快8.03秒)。至少在性能维度上,丰田的发动机没有大众的好,丰田不在这里。我觉得差不多够了。6-8代凯美瑞,老雷凌,老汉兰达,都是我开了很久的车。他们的驾驶体验一般都是轻如止水,但是确实很难驾驭,非常适合没有驾驶感,想省心的消费者。

另外,“扭矩决定加速度,功率决定速度”这种老观念也不准确。其实决定加速度和速度的是动力。只是速度法术是最大功率,而0-100加速时间法术是平均功率。因为扭矩转速(忽略常数)才是动力,大扭矩、转速不足或者高转速小扭矩都发挥不出一台发动机的极致性能。

对于发动机来说,扭矩、速度、功率相当于人跑步的步幅、步频、速度。你能大步快跑吗?不一定,还要看你的配速频率。如果两者乘积大,真的可以跑的很快。

当然,以上都是地板油的动态表现。如果用日常驾驶的油门深度,凯美瑞2.5只要油门不超过2/3,就会比迈腾1.4T开得更从容,后者往往会觉得力不从心。这主要是迈腾油门线性差,变速箱换挡风格懒散,发动机动态响应慢造成的。

全世界除了日本海军在中国,公认德国车是比较好的车,包括日本人。

因为德系车的定位更好,所以德系车可以用更高的成本造出来,造出来的车当然更好。

对于车能看到的零件,钣金的精度比德系车高,所以德系车可以使用激光焊接技术。从外部来看,德系车的钣金缝隙更小,这就意味着需要更高的车身刚性,否则车身扭曲时,板材之间会产生干涉。另外缝隙小,有点不平整,目测可以看出来。所以大的缝隙其实掩盖了车身刚性不足,缝隙不均匀,这些都是有材料和工艺保证的。

据说德系车的驾驶质量更好。其实这也是成本堆出来的。日系车相对更注重日常可见的部分,比如底盘,比德系车简单很多。日本人肯定知道德国人做那个,质量更好,但是肯定会付出更多。

就某些材料的诚实度而言,日系车不仅不如德系车,也不如其他欧系车和美系车。你不能说这是不合理的,因为大多数消费者并不知道其中的区别。

再加上无比强大的日本水军,钣金工作一塌糊涂的雷克萨斯都能被吹成工匠精神的代表,但日本机械制造技术的差距又有多少人能知道呢?

看了几个大咖的回答,都很完美;其实这还是一场力量和扭矩的博弈。2.0L凯美瑞的功率确实略大,但只是指极限功率,某一瞬间的功率不一定大(瞬时功率)!大众1.4T的机器极限功率确实略低,但是凭借涡轮增压和低扭矩的特性,在某一瞬间可以产生大于2.0L自吸的瞬时功率!

首先要说明的是,决定加速度的参数只能是功率,但请不要以最大功率(即参数表上的数据)为例。真正决定某一时刻加速度的是瞬时功率;但是说到瞬时功率,怎么能不谈瞬时扭矩和转速呢?我一直反对动力和扭矩分离,其实动力就是扭矩乘以转速;瞬时功率高,加速性强当然没错,但在同样的转速下,瞬时扭矩高的机器能释放出更多的瞬时功率,所以说扭矩决定加速性也不算太离谱。毕竟高扭矩*转速=高功率,高功率有强加速。现在你能阐明扭矩和功率的关系吗?

功率=扭矩速度(比率常数未写入)

其实通过这个标准公式,我们很容易理解很多问题。当然凯美瑞2.0L的最大自吸功率是高于1.4T的,但是发动机并不能随时保持最大功率。决定瞬时功率的关键是转速和扭矩,要么大,要么大,要么两者都大。这样才能释放出更多的瞬时动力,获得更大的加速度。这个要结合我们每天的驾驶小时数和常见的速度区间来判断;日常驾驶不是赛车,不可能长时间在红线上跑,所以最大功率往往只是一个招牌,看起来很丰满但无形!

举个简单的例子(数据没有仔细核实,只是一个大方向,请不要较真),我们都知道涡轮增压发动机在低转速下扭矩更大,所以我们会设定一个转速,也就是日常驾驶常用的2000转为标准;假设地板油,2000转,大众1.4T可以释放峰值扭矩,250Nm,而丰田2.0L在2000转的扭矩肯定不到250Nm(其实最大扭矩只有210Nm),那么我们可以得出两个等式。。。

1.4T功率=250牛米2000转

2.0升功率=小于210牛米2000转/分

那么地板油在2000转的时候,谁的输出功率更大呢?当然是大众的1.4T发动机,低转高扭的核心意思。没有速度的支撑,它依然释放出瞬间的高功率,而这个瞬间的高功率决定了加速度!所以说扭矩决定加速度不严谨,说最大功率决定加速度也不严谨,而是加速度由扭矩和速度的乘积决定,这才是完美的答案。不过话说回来,扭矩和速度的结果是什么?当然还是功率,但不是最大功率,而是某个状态下的瞬时功率!凯美瑞2.0L最大功率较大,但在2000转范围内释放的瞬时功率低于1.4T,加速感不如1.4T!

其实这就是自然吸气的无奈问题。如果我的车3.7L转速限制在2500转以下,我也感觉不如2.0T强劲,因为低转速扭矩上不来,所以低转速动力出不来了,加速性能不理想。自然吸气非常依赖速度。如果2.0L和1.4T都跑在红线上,那么理论上,因此,涡轮增压最大的贡献就是让动力释放更加合理。对于自吸来说,没有速度,没有动力是做不出来的。对于涡轮增压发动机来说,即使转速不高,在低转速下依然可以用高扭矩释放高功率。当然也要考虑搭配性能更出众的双离合!

凯美瑞的2.0L是自然吸气,所以自吸发动机的转速不能和涡轮增压相比,哪怕是小排量涡轮增压发动机。

丰田M20C最大马力178Ps/6600rpm,最大扭矩210N·m/4400-5200 rpm。

大众EA211,最大马力150Ps/5000rpm,

最大扭矩为250n·m/1750-3000 rpm。

我们所知道的汽车的动力有两个参数:最大马力和最大扭矩。这就是汽车厂商马虎的地方。最大马力和最大扭矩的自然吸气发动机比涡轮增压来得晚。

扭矩是代表汽车加速性能的参数。比如2000转的时候,大众EA211的扭矩已经是250牛·米,而丰田M20C的扭矩可能还不到130牛·米,2000转是我们正常行驶时的一般发动机转速。

现在的汽车都喜欢打个零百加速的性能来显示发动机动力好不好。丰田的自吸发动机在这一项上可以说毫无优势。自吸发动机驾驶感强,提速很线性。发动机一直在为燃油切断保护做出贡献。你会觉得车在1000-2000转的时候加速很慢,2000-4000转的时候有点提速。转速达到4000转后,最大扭矩才开始发挥作用。这时一辆搭载大众EA211 1.4T发动机的高尔夫已经把它扔了。。。

不过不用担心,当高尔夫的尾速超过150的时候,你会发现它开始减速,凯美瑞还可以继续加速,但是一旦开到这个程度,基本上就要开超速罚单了。

所以你开丰田车,就要信佛,不要总想着和别人分手。天道有轮回。当大众对95号汽油的高价摇头叹息的时候,记得喊一声:92,加满!

功率是扭矩和转速的乘积。凯美瑞2.0发动机最大功率(131KW)和最大扭矩(210N·m)分别为6600和4400 ~ 5200。大众1.4T发动机的最大功率(110KW)和最大扭矩(250n·m)分别为5000~6000和1750~3000。从这个对比可以看出,在普通人开车常用的发动机转速区间,大众1.4T的功率其实是高的,凯美瑞2.0发动机的功率体现在发动机的高转速区间,所以普通人开车很难使用发动机的高转速区间。所以你会觉得凯美瑞的2.0发动机没有大众的1.4T发动机动力大。

日常驾驶时,2.0的凯美瑞加速很快或者有瞬间大马力行驶的需求,确实有些力不从心的感觉。与大众的1.4T涡轮增压车型相比,驾驶体验确实有一些差距,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自吸发动机只能在高转速范围内输出大功率。

丰田凯美瑞采用丰田M20C 2.0L自然吸气发动机。根据账面数据,最大功率131KW,最大扭矩210Nm,最大功率转速6600 rpm,最大扭矩范围4400-5200 rpm。也就是说,自然吸气发动机的输出功率是线性增加的,高转速带来高转速。0-100实测加速度为10.35秒。

以大众迈腾为例,低配的EA211 1.4T涡轮增压发动机最大功率110KW,最大功率250 Nm,最大功率转速5500-6000,最大扭矩范围170。

从实际加速结果来看,凯美瑞的2.0L自然吸气发动机虽然最大功率输出较大,但加速能力不如1.4T涡轮增压发动机。原因很简单,就是汽车在提速的时候,最大扭矩来得越早越大,对提速越有利。1.4T涡轮增压发动机虽然最大功率不如2.0L自然吸气发动机,但是最大功率也不如2.0L涡轮增压发动机。而且凯美瑞的最大功率往往是在较高转速下获得的,而涡轮增压只有在65,438+0,750转时才处于最大扭矩。也就是说,在有效扭矩方面,大众的1.4T涡轮增压显然更早,更大。相对来说凯美瑞需要拉到更高的转速才能输出更大的动力,给人动力不足的感觉。

小排量涡轮增压发动机增压时,功率上升比自然吸气发动机快。

日常驾驶中,涡轮增压发动机一旦处于增压状态,功率会比自然吸气发动机提升的更快。这是因为turbo 1.4T涡轮增压器处于涡轮正压状态,进气压力足够大,进气量已经远远超过2.0L自然吸气发动机。所以它在低转速下的输出功率远远高于同转速下的自然吸气发动机,即使2.0L自然吸气发动机最大功率比为65438+。

凯美瑞2.0用的CVT变速箱,急加速感差。

丰田凯美瑞2.0采用CVT变速箱,中间再加速能力相对较差。急加速时,变速箱的TCU需要限制发动机转速,等待CVT伞齿轮改变传动比后才能正常输出动力。在这个过程中,汽车的变速只能依靠发动机转速的自然提高,发动机转速上升较快,所以给人一种动力不足的感觉。

一般来说,汽车的功率是指发动机能够提供的驱动车辆前进的功率,所以理论上发动机功率越大,其动力越好。但实际上很多涡轮的最大功率并不是自吸,而是感觉涡轮在驱动的时候功率更好,涡轮的加速往往更好。这是否意味着权力不能反映权力?其实不是这样的。

涡轮良好动力性能的原因

权力是一个抽象的名词,我们可以用一个容易量化的参数来描述,那就是权力。不考虑车重、变速箱、阻力等因素,可以认为发动机输出功率越大,动力感越好。而功率=扭矩转速9550,我们日常驾驶中发动机转速的差异并不是特别大,所以此时输出功率主要取决于扭矩。涡轮的优点是在较低的转速范围内可以输出更多的扭矩,所以在日常驾驶常用的转速范围内,涡轮可以输出更多的动力。

而自吸发动机的最大扭矩输出点基本都在3500转以后,最大功率点还要更高,日常驾驶中大多数人都不用。相比之下,普通范围内的自吸发动机动力表现不如涡轮。

如何展现自吸发动机的高功率优势?

这是一个很悲哀的回答:如果只是日常驾驶,基本不需要自吸的大功率优势。最容易兑现其高功率优势的方法是加速它。讲到这里,估计大家都会笑:动力高,百公里加速却不如涡轮的自吸车。可以,但是为什么要把自己限制在0-100呢?0-100的加速主要取决于较低转速区间的输出功率,因为现在很多车都可以突破二档,一档开始拉到红线,二档升速后车速马上降到较低转速区间。涡轮车在这个区间的输出功率更大,而自吸车的大输出在高转速区间,自然比自吸车不便宜。

但是让我们改变规则,来一场400米加速赛。这时候恐怕剧情会反转,因为有足够的距离让发动机尽可能加速。此时,当转速达到100时,涡轮可能暂时领先,但比赛还没有结束。你得跑完400米,所以引擎会继续加速。随着档位越来越高,每次换挡后转速也越来越高。这个区间对于涡轮来说很难受,因为增压器没有太多挤压空间,而自吸发动机是大输出区间,所以自吸车开始逐渐超车。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性能车会选择400米加速而不是0-100,400米加速中更强劲的发动机基本都会在后半段超车。

所以综上所述,功率较低的涡轮,因为其较大的输出在日常行驶中处于较低的转速区间,所以动力体验更好。虽然同类自吸发动机功率稍高,但其大输出在高转速区间,日常驾驶难以使用,所以动力感不如涡轮。但如果用低档把自吸转速拉到高输出区间,肯定比涡轮体验好。最重要的一点是,在高转速下,再加速比涡轮好。这就是涡轮的自吸和过早过度透支的区别。

丰田是有名的假人大王。丰田发动机的特点是技术过时,训练保守,所以获得了扎实耐用的美誉。适合对性能要求不高的城市短途购物。同时是为了卖点的虚设,所以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在美国市场已经被处罚过很多次,如果丰田真的像欧美系一样重视发动机性能,挖掘输出潜力,故障率一点都不低,油耗也没有优势,比如最近烧机油,机油乳化增加等。,也就是说丰田才开始跨过别人已经跨过的坎,已经落后了近20年。涡轮增压和变速箱技术是一样的。弯道超车没办法,但是新的排放标准已经实施了。不得已,只能找回早已被世人淘汰的低性能短命CVT,奔向第三缸。可以预见的是,丰田的预后非常糟糕。至于丰田粉一直吹的大众6AT,用爱信变速箱来证明丰田技术有多牛逼。真实情况是大众的Tiptronic 6AT知识产权和专利技术都是公开的,爱信只是代工生产。苹果、高通、海思、联发科的手机芯片都是台积电生产的,这是一个道理。谁给钱谁做。即便如此,出于排放要求的考虑,公众正在淘汰广受欢迎的6AT,转向DCT。丰田6AT刚在中级车下岗几年,双离合没了,只能用CVT暂时救场。丰田之所以这么尴尬,是因为相比欧美车起步晚,技术积累不足,生产加工技术有差距。同时,不注重新技术的研发、推广和应用,缺乏核心竞争力。它一直在思考如何通过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来扩大市场份额,跟不上消费升级和政策变化的导向。这也是落后国家追赶先进国家的相同手段,比如韩国车。短短20年就有超过日本的趋势,就像当初日本超过美国系一样,因为满足这些基本需求的门槛太低,眼界就是四个轮子一个沙发。能指望它创新,引导汽车发展趋势吗?

对于一辆车来说,扭矩直接决定了强度。比如起步阶段,扭矩越大,起步越快。0-100 km的加速时间完全取决于扭矩,所以扭矩是评价一辆车性能的重要参数之一。马力只是动力的一种表现。功率越大,中后段加速越快。知道了这些名词的含义,我们就很容易理解凯美瑞和大众的区别了。凯美瑞2.0L最大扭矩为210牛·米,而大众1.4T最大扭矩为250牛·米。谁更有爆发力,一定是大众。

比如在拥堵的市区开车,我们会频繁启动。这时候大众1.4T的高扭矩输出优势就体现出来了。另一方面,凯美瑞会有些慵懒和平顺,给我们驾驶者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厌烦。但是一旦跑起来,中后期加速还是比凯美瑞好。其实两个引擎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凯美瑞2.0L侧重于稳定性和乘坐舒适性,硬朗不是他的取向。大众1.4T本身就是小排量发动机,大扭矩输出可以击败很多2.0L排量的车型,这在日常驾驶中,尤其是大部分时间低速行驶时意义重大。

此外,大众1.4T的最大扭矩转速远低于凯美瑞2.0,这意味着我们可以轻松触发大扭矩输出,弥补排量不足的问题。比如大众帕萨特、迈腾等中大型车都是1.4T发动机。从字面上看,排水量太小。会有小马拉大车吗?其实并不是。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