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说明招商银行利用了网络营销的哪些优势。
1,可以彻底改变被动等待客户上门的传统服务行为,主动适应市场,面对客户。
2.利用网络的交互式信息传播模式,可以及时收集市场和客户信息,并迅速做出充分反应,从而实现银行和客户的双向互动。
3.互联网可以克服传统营销的时间和空间限制,为客户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
可以说,随着网络化的全面健康发展,网络营销将成为商业银行发展的必然选择,互联网也将成为银行服务和营销的关键战场。
银行服务渠道的传统拓展以营业网点建设为主要手段。然而,这种物理网点的扩展需要很高的建设成本和维护成本。对于规模较小的招行来说,在营业网点建设上显然无法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抗衡。因此,招行在适度推广营业网点的同时,很早就推出了24小时自助银行,实现了全国ATM联网,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网点少给客户带来的困难。同时,依托互联网技术,开发了多种在线服务,极大地完善了招行的服务渠道。
(一)网上银行的优势
网上银行的竞争力在于其低成本和个性化服务能力。互联网银行将改变银行的经营环境,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将发生转移。从规模到技术和服务能力,营业网点的减少将成为趋势。从而改变传统银行依赖营业网点的扩张模式。因此,网上银行将削弱四大国有银行的竞争优势,为中小商业银行赢得竞争优势。中小商业银行通过发展网上银行,一方面可以提高自己的竞争地位,另一方面可以专注于个人金融服务。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民的数量增加了。互联网不再是少数人使用的“专利”,人们对信息的获取将很大程度上来自互联网。商业银行可以利用开放的网络平台吸引大量的在线读者和访问者。尤其是知识水平较高的潜在客户将成为各大商业银行争夺的焦点。因为高层次的人的绝对数量和他们拥有的社会财富总量是正相关的。所以目前国内外很多银行都已经看好这个班,在网上设了一个滩。他们已经意识到,网络营销不仅影响着银行当前的利益,也决定着银行未来的发展。
(二)抓住机遇,尽早取得网上银行的领先地位。
从65438到0996,招商银行率先推出网上金融服务业务:“一网通——网上支付”,并陆续推出个人金融服务柜台、自动柜员机、客户全国联网,初步构建了我国网上银行的业务模式。1997 5438+00年6月,工商银行在互联网上设立银行主页,对外宣传工商银行的金融服务,为网络用户提供业务指导。3月6日,1998,中国银行成功进行第一笔电子交易。到1999,各大银行都加快了网银的工作进程。
目前,招商银行是国内商业银行中提供网上银行服务种类最多、服务区域最广的银行,对电子商务的支持力度最大。1998年4月,招商银行推出网上支付业务,当时主要提供企业对企业(B2B)资金结算。5月,1998招商银行与首创电子商城、深圳过彩虹商城等商家合作,开通企业对个人(B2C)网上支付业务。
4月,1997,招商银行继中国银行之后推出了自己的网站。不同的是,除了一些形象宣传外,还包括了“一卡通”账户查询功能,后来又增加了股票信息查询。其实大家都知道,1997期间中国的互联网环境很难真正让银行对全方位的线上业务有信心。但看到新经济的影子,招行暗中采取了与其他银行不同的应对措施。从1997开始,招商银行计算机部就在探讨基于互联网的商业模式。这在后来市场机会真正出现时,对他们的“一炮而红”起到了关键作用。
当时国内银行业市场化已经开始,很多大银行开始放下架子,注重服务质量,什么微笑服务,上门服务等等,在整个银行业已经变成了“你有,我有,他有”。显然,这种简单的服务质量提升是没有门槛的。对于招行这样的小银行来说,原本的平民优势已经荡然无存。
而“一卡通”在全国联网后的初步成功,恰恰让招行明确了,可以利用自身优势建立技术先进的服务,或者说是服务效率的质的提升,这是比普及更稳定、更有吸引力的卖点。此时,科技领先的理念已经清晰地镌刻在招行的心中。
与此同时,招商银行也在积极实施“走向全国”的计划。为了尽快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份额,建立自己的网络似乎是必要的一步。但招行很快发现,自己当时的发展速度,最终面对的很可能是还没长大就被合并的结果。一方面是因为它远不如财大气粗的四大国有银行,发展速度一直有限。更重要的是,很多本质上基于提高服务效率的服务,正在受到物理网点发展速度的制约。
比如“一卡通”已经实现了全国联网,但是客户在很多小城市找不到招行的营业网点和ATM机,而且虽然“一卡通”可以管理多个账户,但毕竟存款还是要在营业厅办理。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招商银行尝试了很多办法,比如借鉴外资银行的经验建立电话银行服务,但无论从成本还是技术发展空间来看,总是不尽如人意。让人更焦虑的还不止这些。招行这家老牌银行一直在尝试公司业务的创新。比如后来的“客户终端”服务,就是在企业内部放一台微型计算机作为客户终端,然后通过电话线拨号连接到银行的总机,让企业在上面进行查询、支付等活动。这在当时也是一项很有吸引力的服务,但是一旦产品需要升级或者出现问题,招行就麻烦大了,企业可以躲得远远的,维护费用很可能一下子就把利润冲走了。
这个时候,互联网几乎救了招行的命。至少以虚拟的方式,业务拓展的成本可以降低很多。如果互联网与招行在电子化,尤其是内部信息畅通方面的优势相结合,招行将面临一个全新的世界,优势巨大。当然,以上想法只能称之为1997中的“想象”。因为那时候国内很少有人知道互联网。
其实互联网带来的机会,其他银行的专业人士也不是不知道。不过,似乎只有招行对此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或者说有比较超前的意识。显然,小银行和大银行的思维方式不同。当大银行做到一定规模的时候,更多的可能是在思考如何稳健发展。小银行强烈的危机感迫使他们想出一些“奇招”来打破原有的体制。
6月,1998,招商银行在中国首次推出B2C在线支付系统。不过当时只限于深圳本地使用。几次单间活动下来,发现每天的交易量真的少得可怜,干脆就没有大规模推广了。
转折点出现在一个月后。1998年7月,北京市商业联合会召开会议,邀请全国商业系统的代表为他们普及互联网知识,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网络销售的概念。当时招行已经支持网上支付产品,所以还特意邀请招行在会上做了介绍。当招商银行将其网上支付系统放在这些知名企业面前时,受到了意想不到的关注和欢迎。招行代表突然变成了专家型人物。
这件事坚定了招行在互联网上继续领先的信心。接着,招商银行开始拓展网上业务。一是全国范围内进行网上支付。然后,从尝试企业网银的业务,到丰富个人网银的功能,网银的优势逐渐确立。虽然这些行动联系紧密,但仍然没有大张旗鼓的宣传。同时,国内大部分银行对招行的做法持“旁观者”态度,似乎觉得网上银行是副业,至少短期内是这样。
招商银行在1999进入中国互联网“发烧”的时候,这个时候,招商银行依托自己的网银,做了从对公到对私最全面的业务;网上结算覆盖全国、速度最快的绝对优势,一下子成为国内银行业的“年度明星”。虽然“一卡通”做得很好,但毕竟别人的信用卡做得很好,这就是并驾齐驱的感觉。但现在招行网银业务的推出却是“天下无双”。
事实上,招行在互联网上获得的无形资产远远超过实际利润收入。目前招行在B2C的客户约20万,每个月有上万笔交易。不过和公业务比起来就有点小巫见大巫了。当包括网上信用证、实时电子汇款在内的企业网银3.0版本问世时,招商银行宣称其企业网银交易笔数已达654.38+0.8万余笔,交易金额超过3200亿元。应该说这些数字在国内同行业绝对是遥遥领先的。
此外,招行45%的私人业务和15%的对公结算业务成为非柜面业务。而且这个比例还在继续增长,这对招行来说显然是个好消息。因为我“吃螃蟹”的虚建之路,正在使其名副其实的扬长避短,摆脱“体形”的束缚,发挥其“智力”优势。由此,我们也就不难理解,在国内各大银行,包括工商银行等巨头都开始在互联网业务上拳脚相加的情况下,招行为何仍坚持未来以网银为主营业务。
如果说“一卡通”是招行技术创新的开始,或许,引领互联网才是其思维方式彻底解放的起点。
在招行的意识里,第一位的是市场需求,技术是否最先进并不起决定性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招行一直追求的“技术领先”应该更准确地称为“应用领先”。
效率是第一位的,业务是核心,技术只是促进业务和效率的手段。招行引领互联网的事实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1998年2月,招商银行推出“一网通”服务,成为国内首家推出网上银行业务的银行。65438年9月至0999年9月,招商银行在国内率先推出网上银行服务,建立了由网上公司银行、网上个人银行、网上证券、网上商城、网上支付等组成的较为完善的网上银行服务体系。目前,招行网上银行无论是技术还是业务量,在国内同业中均处于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