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最强散热系统来了。
后脚小米放出消息——小米迄今为止最强被动散热系统来了!
呵呵,我们的意思是小米和我真的是有联系的(不是)。
那么这个“小米迄今为止最强被动散热系统”到底有多强?
首先,我们打断一句题外话:
小米12 898起,可能“凉”了。
嘿,你看到这个的时候一定在想。这不是题外话。这篇文章不是说小米的散热系统吗?
不不不,这个“酷”不是另一个“酷”。
这里的“凉”是指“出发”是冷的。
联想中国手机业务部总经理@神奇金格在微博中正式宣布,联想Moto edge X新机即将发布。
乍一看,这个文案什么都不是。和小米12首发骁龙898“感冒”有关系吗?
咳咳,真相只有一个——右上角发布时间!
这条微博的发布时间是8号,9: 08。这不是抢骁龙898首发的正当途径吗?
著名数码博主@数码聊天站也爆料moto要抢首发——
然而,事实上,小菊并没有特别注意它。小菊想知道的是散热效果如何。
好了,回到正题,我们来看看这个“小米迄今为止最强的被动散热系统”。
小米推出的这种散热技术叫做:环形冷泵散热技术。
名字虽然不起眼,但在江湖传言中,专家都是低调的。
说它是“迄今为止最强的散热系统”是没有说服力的,小米也知道这一点,所以直接拿了一个神奇的改装MIX4来做实测。
小米把一台MIX4的冷却系统换成了环形冷泵,和另一台普通版MIX4同时打开《原神》30分钟。
在“60帧+最高画质”连续运行的情况下,改装版MIX4的最高体温为47.7,而普通版为52.9,比原版低了5。
相比游戏手机,魔改MIX4也有更好的帧率发热表现。
从实测数据来看,这项技术的散热效果确实不错,官方说法指的是航天卫星的散热方式。
环形冷泵的散热技术将冷却液抽至手机发热区域,通过汽液相变将热量高速传导,从而形成顺畅的单向散热回路,实现传统VC两倍的散热能力。
关于原理,小米表示,他们的环冷泵散热技术和VC液冷“各有不同,但差别很大”。
原理相差不大,效果却“大不相同”。
环形冷泵由蒸发器、冷凝器、补偿腔和汽液管道组成,蒸发器位于手机主板的热源区。
当处理器等热源高负荷运行时,冷液体蒸发成蒸气状态,自然膨胀带动气流进入蒸气管道。
蒸汽流入冷凝器后凝结成液体,通过毛细力被吸入液体管路,然后返回补偿腔,向蒸发器供应冷液,如此循环,无需外加动力。
这样看来,相变的原理和VC液冷是一样的,为什么效果会“大不相同”呢?
因为结构不同。
传统的VC液冷无法将蒸气和液体分离,因此运动到冷凝器的热蒸气和流回蒸发器的冷液体运动方向相反,相互阻碍,在高负荷下容易造成液体回流困难。
但由于蒸汽管道的特殊设计,小米环形冷泵的空气阻力大幅降低30%,蒸汽循环更加顺畅,使热量能够长距离定向输送到冷端,最大传热功率可提升100%。
这还不够。
环形冷泵还在补偿腔内增加了一个“特斯拉阀”结构,以保证汽、液的单向流动。
“特斯拉阀”有点类似单向阀的作用。当液体通过特斯拉阀从液体管路向前流到蒸发器时,正常释放,而当蒸汽从蒸发器向后流到补偿器时,特斯拉阀中的特殊设计使蒸汽回流无法正常流动,从而达到单向循环的效果,大大提高气液循环效率。
这还不够。
你还记得小米的宗旨吗?
没错,就是堆积。
就算是目前为止“最强”的散热技术,也应该有助于堆叠。
由于特斯拉阀带来的单向热循环、汽液分离、低阻力蒸汽通道设计,小米自研环形冷泵的外形可以更加自由,在机身内部几乎可以任意形状堆叠。
按照官方的说法,环形冷泵可以做成“口”形,通过中空的形状可以增加电池的厚度,提高电池容量。
或者做成凸起的形状,在增加电池的同时,为超大的摄像头模组留出空间,客观上堆叠了想象空间。
小巨人只能说,不愧是小米。
不过小米表示这项技术要到2022年下半年才会量产,首发应该会给MIX5。
骁龙898到底“酷”还是“不酷”?看来我们只能拭目以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