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那么多垃圾发明还发证书?
在9月6日举行的第八届中国专利年会上,一场“挖掘和培育高价值专利”的研讨会座无虚席。
嘉宾们在讨论如何挖掘高价值专利的同时,不可避免地谈到了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的专利,有人称之为“垃圾专利”。
近年来,为了鼓励更多人关注知识产权,国家陆续出台了许多鼓励人们申请专利的利好政策,将专利数量与科研项目、企业减免税、项目完成等优惠政策结合起来。
然而,利益驱动下的专利保护畸形发展。一些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为了争取政府的奖励,捏造专利,搞一些“化妆”专利,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以至于鼓励创新、保护创新的初衷逐渐演变为鼓励数量、鼓励造假。
什么是“垃圾专利”
“垃圾专利”是指那些没有任何创新内容的专利。
在我国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并存的情况下,所谓的“垃圾专利”主要集中在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两个领域,因为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在申请之前都是公知的、公开的东西。
然而,北京鼎嘉达知识产权代理公司总经理、合伙人刘铁生认为,不能简单地将科技含量低的专利定义为“垃圾专利”。
“专利的价值很难在三五年内体现出来,技术含量低,在市场上不一定冷门。”刘铁生说。
根据专利法,发明专利申请的授权需要进行实质审查,而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只需要进行形式审查。只要申请不违反专利法的排除条款,审查机关就必须授权。
不进行实质审查的目的是为了节约公共资源,这也是很多国家的通行做法。据介绍,国家知识产权局复审委员会受理的无效专利申请数量约占2000年受理专利申请总数的1%,不算高,接近美国和欧洲。
数字在列表中的排名
鼓励的效果是显著的。近年来,随着自主创新意识的不断增强和相关政策的不断出台,国内商标注册申请量、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数量跃升。
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统计,2016年,美国提交了56595件PCT申请,位居第一;日本以45239件专利申请位居第二;中国以43168的专利申请量排名第三。
其中,中国的增长率高达44.7%,自2002年以来每年都实现两位数增长。但核心专利的缺乏和专利转化率低,让外界开始质疑。
上海大学知识产权学院院长陶新良在论坛上表示,“目前中国企业低层次专利申请太多,战略性专利申请太少。中国的专利申请必须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不要以数量为生命线,不要被数量排名所迷惑。”。
从“垃圾专利”来看,一个很重要的标准是指没有任何创新内容的专利。这些所谓的“垃圾专利”主要集中在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两个领域。
一位在广东从事知识产权工作的政府官员告诉法治周末记者:“中国在一段时间内确实有很多这样的‘垃圾专利’,但目前的政策趋势是开始遏制这种现象,打击低价值专利,增加优质专利的比例。”
“就是审查变严了。”上述工作人员表示。
复杂的动机
专利含金量不高的原因还在于申请人动机复杂。
《法制日报》曾报道,山东莱芜职业技术学院拥有300多项专利,居全国首位。但经过调查发现,该校教师因为职称评定压力大,纷纷到莱芜市专利技术服务中心购买专利。他们只要交800元钱,就能拿到一份盖着“公章”的专利证书。
近年来,为鼓励专利申请,我国地方政府陆续出台了一些补贴政策,对鼓励发明创造、提高创新积极性起到了积极作用。
但由于这些政策的不完善,比如以专利申请数量为衡量标准,少数专利申请人出于投机心理,在现有技术没有任何改进的情况下申请专利,这是“垃圾专利”出现的主要原因之一。
业内人士建议,应责成地方政府完善相关的专利费补贴和奖励政策,并建议补贴重点放在那些科技含量高的发明专利上,防止申请人恶意申请补贴。
法治周末记者了解到,对于个人来说,有专利在手,在一些一线城市落户比较方便。一项专利可能加几十分,含金量最高的发明专利也有最高加分;也有利于评职称和拿项目。
对于企业来说,手里有专利有助于提升企业价值,获得政府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