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设计公司发布半年报。芯片设计公司上半年业绩辉煌。
4家芯片设计公司业绩均有所增长。
芯片设计公司上半年业绩亮眼。
陈静股份披露,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1.07亿元,同比增长55.2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85亿元,同比增长134.17%。若剔除股份支付费用(9608.79万元)的影响,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72亿元。
对于上半年业绩的大幅增长,陈静股份表示,主要原因如下:一是公司产品线丰富多样,各项业务产品齐头并进;二是公司积累了全球优质客户群,分散在全球主要经济区域。丰富多样的产品线、优质分散的客户群以及业务规模增长产生的规模效应,有力支撑了公司业绩的快速增长。
杨洁科技披露,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9565438+亿元,同比增长41.9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87亿元,同比增长706,5438+0%。杨洁科技表示,报告期内,公司抓住功率半导体市场机遇,积极拓展下游应用领域,在汽车电子、清洁能源等新兴应用领域持续快速放量,实现收入同比增长。
今年上半年,中盈电子实现营业收入9.02亿元,同比增长365,438+0.5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55亿元,同比增长67.12%。该公司表示,收入的增长主要是由于一些产品线的市场份额增加。威尔股份还披露,上半年营收11072万元,同比下降11.0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2.69亿元,同比上升1.14%。
上述公司还披露了新产品的研发和量产情况,并透露了下半年的研发计划。
例如,杨洁科技披露,今年上半年,公司首款汽车级沟槽MOSFET产品通过了公司和客户的双2000小时可靠性紧缩审查验证,第二款超级结产品也进入了滑件阶段,预计今年年底出工程样片。第三代半导体方面,上半年650V、1200V SiCSBD(碳化硅二极管)产品研发成功,获得头部光伏逆变器客户认可,实现批量出货;在SiCMOSFET产品方面,1200V80mOhm产品量产,40mOhm产品将于今年第四季度上市。
陈静股份透露,公司新一代C系列(自研人工智能视觉系统芯片)和W系列(Wi-fi62 times;2)新产品预计下半年量产,将带来新的客户群,为公司注入新的增长动力。与此同时,报告期内,公司新申请和获得的专利数量持续增长。
两家晶圆厂对第三季度持乐观态度。
此前,多家券商研究报告认为,全球半导体行业处于景气度下降的周期中。然而,作为半导体景气的风向标,SMIC和华虹半导体的第二季度业绩和第三季度指引表明,半导体需求可能没有市场预期的那么糟糕。
SMIC发布了第二季度业绩。第二季度,公司实现销售收入654.38美元+0.903亿美元,环比增长3.3%,同比增长465.438美元+0.6%。毛利7565438+亿美元,环比持平,同比增长85.3%;公司第二季度毛利率为39.4%,略低于第一季度的40.7%,远高于2021第二季度的30.1%。
SMIC管理层表示,第二季度SMIC营收、出货量和平均销售单价均小幅增长,产能利用率为97.1%,当季营收和毛利率均略超指引。
华虹半导体披露,公司第二季度营收创历史新高,达到626,5438+0亿美元,同比增长79.4%,环比增长4.4%;毛利率为33.6%,同比上升8.8个百分点,环比上升6.7个百分点。华虹半导体表示,公司12英寸晶圆厂和3家8英寸晶圆厂均满负荷运转,公司将继续专注于深化非易失性存储器、功率器件、仿真、电源管理等特色工艺平台。
汽车电子和新兴消费需求成为晶圆厂的增长亮点。
从应用类别来看,第二季度SMIC智能手机业务占比进一步下降至25.4%,智能家居业务收入占比上升至65,438+06.2%,消费电子业务收入占比小幅上升至23.8%。华虹半导体披露,公司第二季度工业和汽车产品销售收入为6543.8美元+257亿美元,同比增长90.2%,主要是由于MCU、IGBT和智能卡芯片需求增加;计算机产品销售额达到2000万美元,同比增长74.3%,主要原因是通用MOSFET和MCU产品需求增加。
展望第三季度,两大晶圆厂都给出了较为乐观的指引。SMIC预计第三季度收入将增长0-2%,毛利率在38%至40%之间。华虹半导体预计第三季度营收为6.25亿美元,略高于上一季度,毛利率为33%至34%。
SMIC还表示,这轮半导体周期调整将至少持续到明年上半年。但可以肯定的是,半导体行业的需求增长和全球区域化趋势不变。虽然有短期调整,但本土制造的长期逻辑不变,公司对中长期增长充满信心。
两家晶圆厂仍在按计划进行资本支出。SMIC上半年的资本支出为25亿美元,增加了相当于8英寸的5.3万片月产能,进度符合预期。公司预计2022年每年资本支出约50亿美元,将用于持续推进老厂扩建和三个新厂项目。华虹半导体第二季度资本支出为65438美元+65438美元+0240万美元,其中9520万美元用于华虹无锡。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实时财经新闻,请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