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搜索引擎的发展历程

90年代初,万维网还没有出现。为了查询分散在各个主机的文件,出现了Archie、Gopher等搜索工具。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基于HTTP访问的Web技术的迅速普及,它们已经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1994,1月,第一个可搜索可浏览的目录EINet Galaxy(Tradewave Galaxy)上线,也支持Gopher和Telnet搜索。同年4月,雅虎目录诞生。随着访问量和链接数的增加,开始支持简单的数据库查询。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早期的目录导航系统,它们的缺点是网站收藏/更新都需要人工维护,所以在信息量剧增的情况下用处不大。

1994年7月,Lycos推出了基于robot的数据发现技术,支持搜索结果的相关性排序,并率先在搜索结果中使用网页自动摘要。Infoseek也是同时期的重要代表,他们是搜索引擎史上的重要进步。

1995出现了一个新的搜索引擎工具——元搜索引擎。第一个元搜索引擎是由华盛顿大学的学生开发的Metacrawler。用户只需提交一次搜索请求,元搜索引擎负责转换处理后提交给多个预选的独立搜索引擎,独立搜索引擎返回的所有查询结果都经过收集处理后返回给用户。

1995 1995二月出道的AltaVista,推出了大量创新功能,使其迅速登上了当时搜索引擎的巅峰。它是第一个支持自然语言搜索的搜索引擎,具有基于web内容分析的智能处理能力,第一个实现高级搜索语法(如AND、OR、NOT等)的搜索引擎。),AltaVista也支持搜索新闻组。同时还有inktomi,HotBot等搜索引擎。

1997年8月,北极光公司正式推出搜索引擎,率先支持搜索结果的简单自动分类,也是当时数据库最大的搜索引擎之一。

1998 10月,谷歌诞生了。它是目前最受欢迎的搜索引擎之一,拥有许多独特而优秀的功能,并在界面上实现了革命性的创新。

1999年5月,Fast(Alltheweb)公司发布了自己的搜索引擎Alltheweb。其网页搜索可按ODP自动分类,支持Flash和pdf搜索,支持多语言搜索,提供新闻搜索、图片搜索、视频搜索、MP3搜索和FTP搜索,具有极其强大的高级搜索功能。它曾经是最受欢迎的搜索引擎之一,于2003年2月被Overture收购。

在中文搜索引擎领域,成立于8月的搜狐公司1996是最早参与网络信息分类导航的网站,曾有“出门找地图,上网找搜狐”的美誉。由于人工分类提交的局限性,随着网络信息的爆炸,逐渐被基于机器人自动抓取和智能分类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所取代。

台湾中正大学吴升教授领导的GAIS实验室于1998+0年6月创建了Openfind中文搜索引擎,这是开发最早的智能中文搜索引擎。到2002年6月,GAIS实验室宣布已经积累了35亿网页,开始进入英文搜索领域。

北大天网是教育网最受欢迎的搜索引擎。由北京大学计算机系网络与分布式系统研究室开发,于6月29日在CERNET上正式提供服务,1997。2000年初,由国家973重点基础研究和发展规划项目基金资助,收录约6000万网页的天网搜索引擎新课题组成立。它利用教育网络的优势,具有强大的ftp搜索功能。

中文搜索由超链接分析专利发明人、Infoseek前高级工程师李彦宏和他的朋友徐勇于2000年6月5438+10月创立。目前支持网页信息、图片、Flash、音乐等多媒体信息的检索。并且在中文领域,率先开始使用ppc商业模式。

中搜,2002年进入搜索引擎市场,由慧聪国际开发,是搜索领域的后起之秀。目前处于起步阶段,技术没有特别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