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萧山是个什么样的地方?谁能给我简单介绍一下
萧山位于钱塘江南岸,杭州的南大门,东临历史文化名城绍兴。区域总面积为1420.22平方公里。2008年底,总登记人口为65,438+0,202,249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00,929人。辖22个镇,4个街道。四个街道总人口为269964人。区委区政府驻地北干街。
萧山地形多样,以平原为主。位于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南缘,年平均气温16.1℃,降水量1402.5mm,无霜期248天。地处浙江南北枢纽,傍河而居,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便利。钱江一桥、二桥、三桥、五桥、六桥飞临钱塘江。浙赣铁路、沪杭甬高速公路、国道104、金航公路、杭金衢高速公路穿境而过,杭甬运河、钱塘江、富春江、浦阳江也在境内交汇。2008年,萧山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12673200人次。货邮吞吐量达到21.08万吨,两类均居全国第八位,1.1.86万架次,比上年增长3.4%;机场规模在华东地区仅次于上海浦东机场和虹桥机场。
改革开放以来,萧山经济社会取得长足发展,GDP年均增长15%以上。荣获“农村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全国明星县(市)”、“十大财富县(市)”、“浙江省品牌强县(市、区)”、“中国十大最令人向往城市”、“浙江省科技综合实力第一”、“Mainland China第一”等多项殊荣。近年来,全区GDP、工业产值等主要经济指标表现均居浙江省县(市、区)级首位。2000年和2001年,萧山在全国县(市)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数排名中分别位列第九位和第七位,2002年至2006年再次位列第七位,居浙江省首位。先后被命名为中国园林绿化产业基地、中国纺织生产基地、中国羽毛之都、钢结构之乡、中国伞乡、中国镜乡、中国化纤之乡、中国制造业十大投资城市、亚洲制造示范基地、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中国淋浴房之乡、中国卫浴配件基地、中国花边之都等称号。2008年,萧山实现国内生产总值986.5亿元,按现价计算,比上年增长65.438+06.0%。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比重达到4.1:64.1:31.8。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81.567元,增长15.16%,按现行汇率计算达到1.654,38+0.907美元。财政总收入12680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318万元,分别增长13.6%和17.3%(原口径)。国内生产总值(GDP)、工业总产值等主要经济指标表现一直保持全省县(市、区)级第一。?
农业的基础越来越坚实。
平原约909平方公里,山地约259平方公里。2008年农业总产值63.88亿元,比上年增长8.3%。粮食种植面积50240公顷,总产量27.26万吨。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步伐加快。畜牧业、水产、蔬菜、花卉苗木、茶叶水果等五大特色主导产业占农业总产值的85.0%,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
全年生猪饲养量1.91.400头;2008年,水产品产量达到45486吨。蔬菜种植面积29658公顷;花卉苗木种植面积17655公顷。
围垦钱塘江滩涂是萧山人的一大创举。从1965开始,已经回收了30次。截至2000年底,复垦土地面积达52.62万亩,被粮农组织官员誉为“人类土地复垦史上的奇迹”。
工业经济发展强劲?
工业是萧山的经济支柱。截至2008年底,全区工业总产值达到3580.24亿元,比上年增长13.5%,工业销售产值3522.40亿元,比上年增长13.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3249.32亿元,增长131%,销售产值316982亿元,增长13.5%。
经济效益大大提高。全区工业增加值达到596.87亿元,比上年增长65.438+00.5%;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总额185.37亿元,比去年下降654.38+00.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总额1654.38+0865.438亿元,下降654.38+0%;工业劳动生产率137718元/人,比上年提高8251元/人。
科技创新力度不断加强。现有企业技术中心240家,其中国家级5家,省级32家,市级63家。新增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70家;新增国家火炬项目21个,省级创新基金项目6个;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率达到14.1%。高新技术企业183家,其中国家级企业42家,省级企业85家。
规模以上企业优势明显。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2176家,工业总产值占全部工业的90.8%,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产销超654.38+0亿元的企业41家,超5亿元的企业85家,超654.38+0亿元的企业526家。增加了3家上市公司,总数达到15。
企业综合素质不断提高。28家民营企业入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13家企业入围中国竞争力500强,9家企业入围中国制造业500强。产品竞争力逐步增强。区级以上名牌产品184个,其中国家级22个,省级65个,市级54个。钱潮QC万向节是世界著名的中国产品。市级以上著名(驰)商标196件,其中国家级40件,省级74件,市级82件。
建筑业发展迅速。年末全国有296家以上资质建筑业企业,建筑业年产值5796438+0.5亿元,比上年增长5.0%。增加值36亿元,增长5.0%。各类房屋建筑面积5745.45万平方米,各类房屋竣工面积2538.99万平方米。
科技事业蒸蒸日上。
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科技综合实力连续六年居全省县(市、区)首位。2008年末,各类技术人员60681人,比上年增加71人,高、中、初级职称构成为1:6.3:17.0;2008年,申请了2,472项专利,授予了65,438+065,438+036项专利。全年获得科技进步奖23项;认定登记的技术合同为121;共建成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1个。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08家,其中国家级42家。2007年被评为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区。
第三产业发展迅速
消费品市场正在蓬勃发展。以超市为主要形式的商业格局继续巩固,连锁经营扩大,购物环境进一步改善。大润发超市、时代超市、乐购超市、世纪联华、五星电器、国美电器、苏宁电器等知名商家纷纷入驻萧山,全区连锁超市达720家。2008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到203.5亿元,增长19.3%。其中,批发和零售业18517亿元,增长19.43%;住宿和餐饮业654.38+0.7.97亿元,增长654.38+0.7%。
市场建设进一步加快。商业城、新世纪市场园、中国纺织采购博览城、钢铁物流中心等40亿市场成功参展。2008年底,全国共有专业市场144个,其中消费品市场104个。有36个生产资料市场。新增星级市场1个,共计41个,其中四星4个,三星级7个,二星19个。2008年市场成交额551亿元,同比增长141%,其中十亿元以上市场26个。
旅游业
萧山作为东南沿海黄金旅游线的纽带,是国际大都市上海和东方大港宁波的中心,旅游资源丰富,名胜古迹众多。中国的“跨湖桥文化”已有八千年历史。2004年正式命名,2006年被评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有良渚文化遗址——蜀山,东晋的祇园庙,南朝的江寺。岳飞在抗金的时候停下来,渴了想喝水。刻有“宋岳五亩行军经过此地,饮水寻欢”的桓谭,清代著名抗英将领葛之墓,中国生产者党领导下最早成立的农民协会——衙前农会旧址。
2008年,成功举办了第十届萧山杜家杨梅节和第十五届中国国际(萧山)钱江观潮节。2008年,接待国内外游客840.32万人次,其中海外游客3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86亿元,其中营业收入654.38+0.46亿元;旅行社接待26.67万人次,营业收入2.28亿元。旅游景区接待627.39万人次,营业收入654.38+0.54亿元;年末全国共有涉外星级宾馆饭店27家,其中五星级3家,四星级5家,三星级8家,二星级6家。涉外宾馆饭店接待654.38+0.7万人次,收入654.38+0.48亿元。
对外交流在增加?
萧山于1988年被国务院列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并于1993年经外交部批准与山梨县建立友好关系。对外贸易继续保持快速增长。2008年进出口总额95.3377亿美元,增长654.38+09.7%,其中进口28.0472亿美元,出口67.2905亿美元,分别增长654.38+03.6%和22.4%,贸易顺差39.2433亿美元。企业出口规模不断扩大。2008年,出口超过100万美元的企业有177家,出口超过2000万美元的企业有73家,分别比上年增加25家和12家。出口队伍日益壮大,共有自营进出口企业31,71,外贸公司408家,海外公司9家。
出口产品结构优化。机电产品出口增长44.7%;纺织品出口增长16.5%;服装出口增长15.3%;家具出口增长30.7%;化工产品出口增长32.0%。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继续大幅增长,幅度为124.4%。
吸引海外投资
投资环境进一步优化。2003年、2004年台湾省电机电子工业同业公会评选的大陆强烈推荐投资城市,2005年第一、第二。利用外资取得新成就。把吸引外资作为“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的战略重点,加大东部吸引台资的力度,鼓励招商引资和结合外资,进一步提高利用外资的规模和质量。2008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86家,投资总额6543.8美元+5.48亿美元。当年合同利用外资9.88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6.58亿美元。国际创业中心注册企业34家,总投资7489万美元。共有9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萧山,投资领域涉及三个行业。全年引进区外内资项目219个,协议内资9536543.8+亿元,实际内资43.54亿元。
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城乡建设日新月异,老城区越来越美,新区建设发展迅速,交通、通讯、电力、供水、排污、供热等基础设施完备。全区运输里程达到2282.05公里,各类运输总货运量651.4万吨,全社会客运量550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4%。2008年邮电业务总量20亿元。其中,邮政业务收入654.38+0.34亿元。移动通信、互联网、数据通信等新业务快速发展。年末固定电话数871.5万户,增长1.4%;移动电话1.2万部,增长6.2%。全区主要电话线路(包括移动电话和小灵通)普及率达到172.30线/百人。宽带网络已基本覆盖城区和主要集镇。年末互联网注册用户20.77万户,其中宽带网络用户18.7万户,同比分别增长25.8%和28.1%。
各项设施不断完善。年末建成区48平方公里;市区现有道路总长239.9公里,总面积545万平方米。自来水供水主管总长度达到1372公里,增长62.6%;日供水能力95万吨。全区农村变压器线路5444公里,增长6.8%;变压器总容量达到959.34万KVA,同比增长7.65438±0%。
公共事业建设加快。到年底,市区已开通99条公交线路,总里程达4499公里。公交车辆1005辆,客运1100万人次。自来水供应人口达到119万人;全年总供水量24464.29万吨,其中生活用水871.1.650吨。全社会用电量129.11亿千瓦时,增长1.14%,其中居民用电量7.6亿千瓦时,增长12.93%。全区家用液化气用户率100%。
环境保护取得积极成果。全年治污总投资6543.8+0.683亿元;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控制,工业废水、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烟尘达标率不断提高;全年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的天数为265天;环境噪声标准区总面积为44.51平方公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东片大型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达标率大幅提升,顺利通过省环保厅验收;投资654.38+0.9亿元的萧山垃圾焚烧发电厂完成第一、二机组建设运营,日垃圾处理能力800吨;把东方印染行业“811”环境整治工作作为第一件为民实事,主要对47家印染企业进行了14项环境整治。
农业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2008年投入261.23万工人,完成土石方382.88万立方米。路堤施工总长189.10km;有效灌溉面积达到79.62万亩,有效灌溉继续保持100%。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我区先后被评为计划生育、文化、体育、科技先进县(市)。市区先后被评为县级市十佳卫生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国家卫生城市。
各类教育全面发展。截至2008年底,全区82所小学在校生105366人,小学适龄人口入学率和巩固率继续保持100%;45所初中有50401名学生,初中升学率和巩固率达到100%;10所普通高中在校生22488人,4所中等专业学校和职业高中在校生13559人,98.3%的学生初中毕业升入高中。萧山电大在校生8103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报名人数达到10534人;在义务教育免除杂费的基础上,实行农村小学生免除课本费和作业费政策;关注弱势群体教育,发放教育券546万元,资助学生4357人;杭州市学前教育先进镇1个,标准镇4个,国家重点职业高中1所,2所高中通过省级重点中学复试。截至2008年底,杭州市教育强镇标志性镇12个,浙江省教育强镇街22个。
萧山区广播电台日播16小时,区电视台周播129.5小时,人口覆盖率100%。43家电影放映机构,30万人次放映电影3367部。一批高水平的文化项目投入使用,如拥有1.4万余个座位的体育场和可接受国际体育比赛的体育馆,萧山歌剧院、萧山图书馆、萧山区文化馆等。
卫生事业蓬勃发展。2008年底,全区共有医疗机构810个,其中医院8个,卫生院50个。各类医疗机构床位3915张,比上年增长5.8%;卫生技术人员5000人,其中医生2100人;年末,全市共有市级以上卫生镇街25个。广泛开展农村改水改厕工作。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全覆盖的成果得到有效巩固和发展。2008年,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职工净增6.48万人。年末,全区参加各项社会养老保险总人数达到5231万人。工伤保险在全省率先实现基本全覆盖,净增11400人。截至年底,全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为518600人。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分别达到37.77万人、36.33万人和35.96万人;社会保险实现了“五费征缴”,全年各项保费综合征缴率99.95%,发放率100%。
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分别提高到350元和240元。全年低保3972万元,物价补贴65438多+0.55万元,老年人生活补贴4701.00万元。开展慈善救助和结对帮扶,增加退役军人家庭优待金,完善重点优抚对象保障。
人民生活质量稳步提高。根据抽样调查,200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452元,增长11.0%;人均生活支出18569元,增长16.8%,恩格尔系数为0.356。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12987元,增长10.7%;人均生活支出10287元,增长14.4%,恩格尔系数为0.349。城乡居民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3.83平方米,增加0.18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73.49平方米,增加1.39平方米。居民金融资产继续增长。年末,全区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本外币)556.39亿元,增长36.4%,城乡居民人均存款余额达到46278元。
城市园林绿地面积不断扩大。截止年底,建成区园林绿地总面积达到1930公顷,其中公共绿地370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为39.1%。人均园林绿地面积58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3.92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