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职业技术学院是公立还是私立?

一、芜湖职业技术学院是公立还是私立芜湖职业技术学院是公立大学。是安徽省首批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是全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水平评估优秀院校。是国家建设培养技能型人才的试点院校。

二。芜湖职业技术学院简介芜湖职业技术学院是安徽省首批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是国家高职院校培养水平评估优秀院校。是安徽省首批自主招生改革试点院校,安徽省技术技能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院校。学校创建于1983,前身为芜湖联合大学。1997 5月,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更名为现名。2000年8月,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具有百年历史的芜湖农业学校并入学校。2001年,学校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31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之一。2006年被教育部、财政部列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首批28所建设院校之一。2009年,学校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教育部和财政部的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项目验收。2012年5月,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学校与芜湖信息技术职业学院合并,为学校的跨越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学校占地1.200余亩,建筑面积44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超过1亿元。拥有15所二级学院和3个教学部,1所附属中等职业学校和安徽省芜湖仪器研究所(1所全资“高新技术企业”子公司)。学校现有招生专业76个,全日制学生2万余人,成人大专学历学生5000余人。学校拥有一支职业道德高尚、专业技能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教师队伍。高级职称教师比例超过30%,双师型教师比例超过80%。现有教授43人,副教授156人,国家级、省级教学团队14人,名师(大师)工作室5个。学校1名教师当选全国优秀教师,1名教师当选全国模范教师。此外,有7名教师当选省级名师,18名教师当选省级教学新秀,25名教师当选安徽省高职院校专业带头人,27名教师当选省级青年人才基金项目,3名教师当选省级专业带头人培养资助,3名教师当选省级高校学科(专业)拔尖人才学术资助,17名教师当选优秀青年人才支持计划。学校大力引进海归人才,注重培养教师的国际视野和双语教学能力。目前有8名海归和49名具有双语教学能力的教师。积极引进优秀外教,先后聘请了50多名外教和口语辅导员到学校工作。

作为一所地方政府举办的高职院校,学校坚持服务宗旨,紧扣地方经济发展脉搏,遵循“地方性、市场化、技能型、开放性”的办学思路,围绕芜湖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以校企合作为平台,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能力。学校积极融入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全市主要开发区和经济园区。学校立足芜湖汽车及零部件、材料、电子电器、电线电缆四大支柱产业,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农村建设对人才的需求,与多家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创新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在与开发区同步建设、互动发展的过程中,创新推广了以“教学合作、管理参与、文化融合、就业有序”为主要内涵的“一体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走出了一条依托和服务地方经济、深化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的高职院校特色发展之路。

近年来,学校与奇瑞汽车、海螺型材、金威机械、JD.COM商城、中兴通讯等近600家知名企业合作。,并加强了与政府部门和行业的联系,不断拓展“政企合作办学”的新路。学校在创新“点、线、面”人才培养新机制,服务地方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成效显著。截至2018年3月,学校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2项,国家精品课程2门,国家精品资源课程2门,1国家教学团队,中央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4个。2015学校获批建设安徽省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此外,学校还获批9个省级实验实训中心、13个省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开放实训基地、15个大学生创客实验室、1个省级应用型教师教学能力发展中心、2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5个省级优秀技能人才计划、6门省级精品课程。省级精品资源课程10门,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示范项目44个,省级规划教材8本,省级重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7个,省级教学研究项目89个,省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项目2个,省级教学成果奖77项(其中特等奖2项,一等奖16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项,省级特色专业17项,省级特色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1项,省级优秀教学管理工作者3名,省级优秀教学2名在各类全国性技能比赛中,* * *获得一等奖22项,二等奖55项,三等奖80项;在各种省级技能竞赛中,* * *获得一等奖145项,二等奖206项,三等奖275项。

学校高度重视产学研合作,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近年来,学校申报批准科研项目1030项,其中省部级项目14项,部门项目162项,市级项目73项,校级项目188项,专项项目28项,科技服务项目565项。此外,学校还获得了218项国家专利,其中发明专利42项。

学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以思想为先导,以促进学生尊重道德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建设良好校风为核心,遵循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规律。“333工程”是在实施校园文化主题教育三大活动月(即“学雷锋青年志愿者活动月”、“大学生科技活动月”、“校园文化月”)、社会实践教育三进(即“进社区、进农村、进千家万户”)和思想政治教育三延伸(即延伸到学生宿舍、实训岗位、学生群体)的基础上,积极打造具有历史传承、时代特征、地方特色、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将学校传统文化、地方文化、企业文化、网络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形成了全方位、全过程的校园文化建设格局,营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受到了各级各类媒体的广泛关注。新华社、中国教育网、Zhongqing.com、安徽教育网、中国青年报、安徽日报、芜湖日报、大江晚报、芜湖电视台等媒体先后进行了采访报道,为学校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校园文化建设333工程”获教育部2010年度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三等奖,是安徽省高职院校唯一获奖学校。学校构建的“大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格局所取得的成绩,得到了教育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督导组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学校发起成立了全国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联盟,有力推动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学校入选2017年度全国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示范案例50强,学生创作的4幅作品入围全国思政学生艺术作品展。

学校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培养的学生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招生就业呈现“出口顺畅,进口繁荣”的良好局面。学校录取分数线连续多年位居省内同类院校前列。学校毕业生就业率一直处于省内同类高校前列,就业质量和水平稳步提升。学校被评为2013年度全国职业院校就业竞争力示范校,多次荣获“安徽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称号。2008-2065 438+02连续五年被评为“安徽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示范单位”,2009年被评为“安徽省就业工作先进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