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连环是谁发明的?
1.西汉才女之妻卓文君,曾提及《九戒》:“百思不得其解,不得已而怨郎。……
卓文君生于西汉,诸葛亮生于东汉末年,当时汉室已经分崩离析。两者相差几百年。也就是说,在诸葛亮之前几百年的西汉,九连环就已经存在了。所以“九连环是诸葛亮发明的”这种说法并不正确,可能是后人误传的。也有人认为卓文君歌词的故事似乎是元朝发明的,因为歌词的风格显然不是汉朝所拥有的。
2.传说九环源于中国古代的传统民间。一个说是战国发明的,一个说是三国发明的。但可以确定的是,《九环录》是明代杨慎(1488-1559,圣安)的《丹铅总录》(见《圣安集》卷六十八),并不早于欧洲。
在中国,战国时期的著名人物惠施曾经写过“连环可解”的论点。惠施连环指的是《战国策》十三卷中提到的玉连环,南宋宝表注此玉连环为“两环相交”,显然不是这里所说的九连环。据说三国时期,诸葛亮经常带兵打仗,是为了排解妻子的寂寞而发明的。它流行于明代,并在明代中期广泛传播。到了清代,从文人到货郎、小卒,人人都爱玩“九连环”。《红楼梦》里有一些关于在闺房打九连环的细节。
3.在西方,16世纪以前,欧洲有9家连锁店的记录。1550在巴黎出版的数学文献,很清楚地讨论了这个“中国难题”。意大利著名数学家卡丹在著作中称之为“中国的九环”。1685年,英国数学家瓦里斯给出了详细的数学解释。19世纪,格罗斯用二进制数字给了它一个非常漂亮的答案。
总之,九连环在任何时候都是智慧的象征。在古代,对于人们来说,九连环不是玩具,而是智慧的象征。看过很多电视剧的人应该都有这样的印象,一些向中国派出使团的外国,有些还很嚣张,会拿出九条链子来刁难朝中大臣。当所有人都无所适从,外国让官员们骄傲的时候,总会有更聪明的人出来解九链,挽回中国的颜面。所以,九环链总会被扣上一顶聪明智慧的帽子。
扩展数据:
1,九连环是我国传统的民间智力玩具。它是用金属丝制成的九个圆环,套在横板或各种框架上,穿有环柄。
玩的时候按照一定的程序重复操作,让九环分别解开或者合二为一。
2.九连环是流传于山西省的传统民间智力玩具。它用九个环连成一串,通过解开来获胜。据明代杨慎《丹铅总录》记载,两个相交的环是用玉做的。“两个环相交成一个,可以闭合,可以解成两个,可以合并成一个。”后来,铜或铁代替玉成为妇女和儿童的玩具。它在中国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在卓文君写给司马相如的信中,有一句话是“九条锁链从中断裂”。清代《红楼梦》也有林黛玉巧释九连环的记载。周邦彦还留下了一句关于九连环的名句,“巧能解连环。”
3.九链结构:
连载流行极为广泛,形式多样,规格各异。制作时,用金属丝制成九个小圆环,将九个圆环连接起来,套在条形横板或各种框架上。架柄有剑形、如意形、蝴蝶形、梅花形等,每一环都用铜棒与之相连。玩的时候九个环都依法连在铜环上,或者穿上袖子后全部解开。它的解决方案是多样的、可分的和可变的。把相连的九个环排成一列需要81次,然后把九个环全部解开需要341次。此外,还可以设置成花篮、绣球、宫灯等。
同时,九环链也是按顺序求解的。解九链要花相当长的时间,也能锻炼人的耐心。而且九环链还可以根据需要增加环数来提高难度,但是环数的增加会让解环的步骤呈几何级数增加,而解环的方法本质上并没有改变,所以我们平时看到的还是九环。
3.裂化原理:
解开九环* * *,需要256步,只要接上下一环,哪怕是一步,也不是在架上滑。希望大家通过独立思考解决这个问题。九链的展开和套合是一对逆过程。该解决方案基于与计算机格雷码相同的原理。
九环链条各环互相制约,只有第一环可以自由上下。为了下/上第n环,必须满足两个条件(第一环除外)。1.n-1环在机架上;2.n-1环前面的环都不在架子上。打九链就是尽量满足以上两个条件。本质上,解开九连环要从后环开始,而前环要先卸下,才能卸下后环,前环要装上,并不是真的取下来。
先说最简单的链条。解一个链需要1步:一瞬间。解决两环节问题需要两步:两次和一次。解决三通问题呢?它需要五个步骤:一,三,一,二,一。也就是说,解一个链,再解最后一个链,再解一个链,再解一个链。解一个四链需要10步:二,一,四,一,二,一,三,一,二,一。也就是解一个二链,然后最后一个链,然后一个二链,然后一个三链。
也就是说,解一个N-2链就是先解一个N-2链,然后是最后一个链,再是N-2链,再是N-1链。
解一条链需要65,438+0步,解第二条链需要65,438+0步。因此,求解第三链需要4步,求解第四链需要7步,求解第五链需要65,438+06步,求解第六链需要365,438+0步,求解第七链需要64步,求解第八链需要65,438+027步,求解第九链需要27步。
百度百科-九环
百度百科-卓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