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最小以太网数据帧是64字节?
以太网(IEEE 802.3)帧格式:
1,前同步码:7字节0x55,一系列1,0间隔,用于信号同步。
2.帧开始定界符:1字节0x D5(10101011),表示帧的开始。
3.DA(目的MAC): 6字节。
4.SA(源MAC): 6字节
5.类型/长度:2字节,0 ~ 1500保留为长度字段值,1536 ~ 65535保留为类型字段值(0x0600~0xFFFF)。
6.数据:46 ~ 1500字节
7.帧校验序列(FCS): 4个字节,是通过使用CRC计算从目的MAC到数据域的内容而获得的校验和。
以CSMA/CD作为MAC算法的局域网称为以太网。避免CSMA/CD冲突的方法有:发送前先听,边听边发送,随机延迟后重发。一旦发生冲突,每台主机都必须能够检测到它。还规定了最小传输间隙和最小帧长度,以避免冲突。
考虑以下极端情况:主机发送的帧非常小,两个冲突主机相距很远。就在主机A发送的帧传输到B之前,B开始发送帧。这样,当A的帧到达B时,B检测到冲突并发送冲突信号。如果A的帧在B的冲突信号发送到A之前已经发送,A就不会检测到冲突,误以为已经发送成功。因为信号传播有时间延迟,所以需要一些时间来检测冲突。这就是为什么必须有一个最小帧长度限制。
根据标准,10Mbps以太网使用中继器时,连接最大长度为2500米,最多通过4个中继器。因此,10Mbps以太网帧的最小传输时间为51.2微秒。这期间可以传输的数据是512位,所以也叫512位。这个时间被定义为以太网时隙或冲突时隙。512位= 64字节,这就是为什么最小的以太网帧是64字节。
512位是主机捕获通道的时间。如果主机发送一帧的64个字节还是没有冲突,以后就不会有冲突了,就说主机捕获了通道。由于通道是所有主机共享的,为了避免单个主机占用通道时间过长,以太网帧的最大帧长规定为1500。
当100Mbps以太网的时隙还是512比特时,以太网规定一帧的最小传输时间必须是5.12 μ s。
1000Mbps以太网的时隙增加到512字节,即使用4096位时的4.096μs。
第二条:
2.冲突时隙时间
假设总线的介质长度为s,帧在介质上的传输速度为0.7C(光速),网络的传输速率为R(bps)。
帧长为L(bps),tPHY为一个站的物理层时延;?
有:?
碰撞槽时间=2S/0.7C+2tPHY?
因为Lmin/R=碰撞槽时间?
所以:Lmin =(2S/0.7C+2tPHY )×R?
Lmin称为最小帧长。?
碰撞槽时间是以太网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参数,它有以下特点:?
(1)这是检测冲突所需的最长时间。?
(2)要求帧长有下限。(即最短的帧长度)
(3)发生碰撞时,会出现帧碎片。?
(4)如果发生碰撞,等待一定时间。t=rT .(t是碰撞槽时间)?
2.让我们估计一下最坏情况下检测冲突所需的时间。
(1)A和B是互联网上相距最远的两台主机。设A和B之间的信号传播延迟为τ,设A在t?
当一帧开始发送时,它将在t+τ到达B。如果B在t+τ-ε开始发送一帧,它将在t+τ到达。
检测到冲突并发出阻塞信号。?
(2)阻塞信号将在t+2τ时到达A。因此,A必须在t+2τ时仍在传输才能检测到冲突,那么帧的?
发送时间必须大于2τ。?
(3)根据标准,10Mbps以太网使用中继器时,连接最大长度为2500m,最多通过4个中继器。
本规程规定,对于10Mbps以太网,一帧的最小传输时间必须为51.2μs。?
(3)51.2μs是512位数据在10Mbps以太网速率下的传播时间,通常称为512位时间。这个时间是固定的吗?
意思是以太网时隙。512位=64字节,因此以太网帧的最小长度为512位=64字节。?
2、以太网18字节,我觉得应该是“目的MAC(6)+源MAC(6)+类型(2)+CRC (4)。
3.至于IP最大传输单元1500,只是规定。
第三条:
Lmin/R = 2*S/(0.7*C) + 2*Tphy + n*Tr?
最小帧长?
r-网络速率(10M等。)?
s-冲突域(*2表示一劳永逸,随便画个图)?
c-标准光速(*0.7表示在双绞线中,使用光纤)?
tphy-物理层延迟(*2是因为要经过两台主机的物理层)?
Tr-repeater延迟(一般来说相当于两个物理层的延迟?
原理:?
如图:?
主机a复读机b主机b?
- ?
|?物理层|?|?|?
- ?
|?|?|?|?
+ - +?+ - +?
| & lt-S->;|?
根据以太网媒体访问控制机制,A发出长度为La?
如果收到B返回的碰撞指示,停止发送帧,发送32bit?
010101 ...加强碰撞;而且延迟t = r*T这么长时间;?
其中T = 1/C,r是(0,2^k)内的随机数,k = min(n,10)?
n是这次连续碰撞的次数,如果n太大,就交给上级处理。?
如果我们先指定冲突域s。情况如下:
主机A以R的速度发送,以0.7*C的速度到达B,然后碰撞?
回到a,a * * *的距离是2*S,对应的帧长是Lmin。因为?
如果洛杉矶
冲突指示失去了意义,并且媒体访问控制失败。?
如果先定义Lmin,也可以确定S。?
如IEEE 802.3 Lmin = 64B;设r = 65438+100mbps tphy = 15US?
Tr = 0,则可算出S = 2.3km。
在实际应用中,还要考虑信号在介质上的有效距离。
对于双绞线,有效距离应该小于s,所以会引入直放站来延长?
传输距离,但是可以看出这样会降低s,所以这是一个矛盾。
在设计以太网时应该考虑这一点。
为什么最小以太网帧是64字节?
文章来源:?/thread-12833-1-1 . html?谢谢大家!
大家好。记得之前在论坛上看过关于最小64字节以太网帧的由来。是一个公式,计算出这是CSMA/CD算法检测冲突的最小传输时间,但是我刚刚在论坛上翻了半天,看不出来。哪位大虾能再给小弟解释一下吗?谢谢你
另外在一些资料上看到以太网帧头开销是18字节,但是这是怎么来的呢?因为Dst MAC+Src MAC+Type(长度)只有12字节(注意:这里应该是14字节),那么另外6个字节从哪里来呢?
最后,以太网为什么规定最大传输单位为1518字节?
-
问题很可怕。不要嘲笑我。
1,关于最小字节的原点。
2.冲突时隙时间
假设总线的介质长度为s,帧在介质上的传输速度为0.7C(光速),网络的传输速率为R(bps)。
帧长为L(bps),tPHY为一个站的物理层时延;?
有:?
碰撞槽时间=2S/0.7C+2tPHY?
因为Lmin/R=碰撞槽时间?
所以:Lmin =(2S/0.7C+2tPHY )×R?
Lmin称为最小帧长。?
碰撞槽时间是以太网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参数,它有以下特点:?
(1)这是检测冲突所需的最长时间。?
(2)要求帧长有下限。(即最短的帧长度)
(3)发生碰撞时,会出现帧碎片。?
(4)如果发生碰撞,等待一定时间。t=rT .(t是碰撞槽时间)?
2.让我们估计一下最坏情况下检测冲突所需的时间。
(1)A和B是互联网上相距最远的两台主机。设A和B之间的信号传播延迟为τ,设A在t?
当一帧开始发送时,它将在t+τ到达B。如果B在t+τ-ε开始发送一帧,它将在t+τ到达。
检测到冲突并发出阻塞信号。?
(2)阻塞信号将在t+2τ时到达a。因此,A必须在t+2τ时仍在传输才能检测到冲突,那么帧的?
发送时间必须大于2τ。?
(3)根据标准,10Mbps以太网使用中继器时,最大连接长度为2500米,最多通过4个中继器。
本规程规定,对于10Mbps以太网,一帧的最小传输时间必须为51.2μs。?
(3)51.2μs是512位数据在10Mbps以太网速率下的传播时间,通常称为512位时间。这个时间是固定的吗?
意思是以太网时隙。512位=64字节,因此以太网帧的最小长度为512位=64字节。?
2、以太网18字节,我觉得应该是“目的MAC(6)+源MAC(6)+类型(2)+CRC (4)。
3.至于IP最大传输单元1500,只是规定。
有些会在帧头中包含以太网帧的前导字符。
IEEE 802.3标准第一版于6月24日发布,1983。因为施乐把CSMA/CD上的四项专利交给了IEEE,以极低的价格授权厂商使用相应的专利,所以使用IEEE 802.3标准生产产品不存在专利成本高的问题。随后,802.3标准得到了ANSI和ISO的认可,使得IEEE 802.3标准成为一个开放的权威标准。
虽然发布时间和以太网II标准差不多,IEEE 802.3的标准水平也远高于前者,但在标准发布十多年后,802.3标准在应用上只能和以太网II平分秋色。本质原因是802.3标准中的帧结构必须与802.2标准配合使用,这大大降低了应用的灵活性,显著增加了协议的开销。复杂和低效率使得802.3很难盛行。
1998年,802.3工作组对802.3标准进行了重大修改,最终完成了新版标准IEEE 802.3-2002。802.3标准的2002版对MAC帧结构进行了大幅改进,使其具有以太网II封装的灵活性,从而在应用中完全取代以太网II,使IEEE 802.3-2002标准成为以太网的唯一标准。
自2005年以来,制定了802.3标准的新版本。
802.3-2002标准将以太网的报头结构定义为DA(6)+SA(6)+LEN/TYPE(2)= 14字节。
如果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希望你能采纳,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