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改“鲁班”,重修南导车兰州。

你好,我在网上看了一下,有这样的新闻。我想知道这是不是你想要的:

“南导车”现金城

6月25日5点左右,记者来到兰州阀门厂景园小区居民穆晓峰家中。一进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穆老师花了近三年时间研发的古董罗盘。从外面看,与古代使用的手推车没有明显区别,但记者仔细观察后发现,车槽底部有一个夹层,从车轮侧面的轮子看,齿轮可以随着车轮的转动有规律地移动。

学习3年后解开“谜团”

作为一名医生,穆先生在工作之余对古代机械发明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几年前在Xi科技博物馆,他看到了指南车的展出,但令人失望的是,只有指南车的外观展出,而没有对其内部结构的相关介绍。回来在网上搜索,得知指南车的结构原理和制造技术已经成了一个谜。虽然经过大量研究,成果并不显著,但并没有体现古人发明的简单实用价值。

为了继承古人发明的科学思想,穆先生在业余时间开始研究制造南罗盘。从最初的收集资料、原理演示、手绘草图,到寻找合适的木材和零件加工制造,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他都从未放弃。虽然制作这辆导游车花了近万元,但他对解开谜团的好奇心让他坚持了下来。看着眼前来之不易的成绩,穆先生的脸上不时流露出阵阵喜悦

采访中,穆先生向记者详细介绍了该项发明的原理和技术。仿古指南针车有上底板和下底板,有相互啮合的前水平齿轮和后水平齿轮(齿轮半径约23厘米)。出发前,给车上的“引路仙女”设定一个方向,无论你怎么转向“引路仙女”,都会一直指向设定的方向。整个装置为木质,无一钉一钉,完全符合古人的发明原理:结构简单,外形美观。

穆先生还告诉记者,他打算为古董指南针车申请专利,申请获得通过。

重建地震仪

采访结束时,记者发现,穆先生的另一项发明——地动仪模型已经申请了专利,实物还在制作中。作为世界上最早探测地震波的科学仪器,地动仪和发明者张衡一直是中国古代科技文明的象征。眼看着失传已久的模型在穆老师手中即将重见天日,我们不禁期待它的问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