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物理系哪个专业最好?

光学

凝聚物质物理学。

光学

本学科在1981建立了硕士学位,开始从事激光光谱学、信息光学、量子光学、X射线应用和光辐射测量等方面的研究,承担了国家863项目、科技部九五重点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研究成果获得多项省部级奖励,其中X射线镜片研发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经过十余年的学科建设,形成了一批各研究方向的学科带头人和骨干,建立了光学原理、激光物理、傅里叶光学、非线性光学、量子光学、现代光学实验等较为完整的研究生学位课程体系,培养了一大批硕士生,成为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教学和科研骨干。

博士点设立于2000年,经过多年的努力取得了长足的进步。2008年被列为校级重点学科建设。加强各研究方向的实验室建设,大力开展实验研究,谋求科技发展,为国民经济、国防建设和地方发展服务。2002年,我们被批准成立北京应用光学重点实验室,为博士点的发展提供了实验平台。在光学基础研究方面,涉及冷原子物理、纳米材料光谱、光子晶体、量子成像与相关光学、量子信息等国际前沿研究方向。我们的许多成果发表在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期刊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如王凯歌教授领导的小组率先提出了热光亚波长干涉并在实验上证明,实现了普通实验条件下实验结果在PRL刊物上发表。近年来,光学应用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刘大河教授带领的团队将激光布里渊散射法应用于激光雷达对水下目标的探测,承担了国家“863”项目、总装备部武器装备探索重点项目和国防科工委基础研究项目。最近,他成为今年启动的一项重大国防基础科研项目的首席科学家。在光学工业中,由颜教授开发的X射线透镜技术已进入国际市场,并获得数百万美元的利润。此外,我们开发的光谱和光辐射测量设备服务于航天等科研部门,直接产值超过4000万元。

凝聚物理学

北师大物理系的凝聚态物理学科是在40年代辅仁大学物理系低温物理实验的基础上形成的,50年代扩展到半导体物理、凝聚态理论等凝聚态物理的传统领域。在低温物理、半导体物理、能带理论等研究方向做出了贡献。1981年获批全国第一批凝聚态物理硕士、博士项目;1995,设立物理学博士后流动站;1996年获批理科人才培养基地;2000年被批准为一级学科博士点授权单位;2002年被授予凝聚态物理称号。目前,北师大凝聚态物理学科大致形成了三个各具特色的研究方向,拥有9名教授(均为博士生导师)、7名副教授和近20名研究人员(均为博士学位),其中国家杰出基金获得者1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3名,基本形成了结构合理、质量较高的学术梯队。自2002年以来,该学科先后承担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项目、国家中长期规划重大研究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40余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在缔合电子系统的量子控制、氧化物高温超导材料、冷原子与玻色凝聚、量子霍尔效应、金属表面与界面、纳米材料的物理性质、半导体物理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发表学术论文近200篇,具备在重要国际学术会议上做特邀报告的实力。

关联电子系统的量子控制研究:研究方向由封世平教授、王拥军教授、宋云副教授领衔,主要围绕高温超导材料的异常物理性质和非常规超导机制、量子相变、分数和整数量子霍尔效应、无序体系的物理性质等方面的研究。研究成果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2006年7月应邀在德国德累斯顿举行的第八届国际超导会议上作报告。该研究方向的主要特点是研究工作中涉及到凝聚态物理中的一些基本物理问题,研究内容是2006年国家中长期科技计划启动的第一批重大研究项目“量子调控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

介观物理与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研究方向由、寇教授和副教授领衔,主要研究固体介观系统(纳米结构)中电子、光、声的输运行为以及相互作用系统的拓扑序和拓扑激发。研究成果引起了国内外物理学界的关注,世界著名的physicsweb(物理世界)以新闻故事的形式做了专题报道。

低维量子体系材料的生长和物理性质研究:研究方向由聂、、涂青云教授领衔,主要围绕低维量子体系材料和薄膜的生长和物理性质的实验研究,特别是在氧化物纳米结构薄膜的自组织外延生长和表征、CMR/HTS纳米复合薄膜和超晶格的自旋极化输运及其自旋电子学应用方面。近年来,我们就纳米异质结构体系的可控生长、其量子效应和半导体量子点的非线性光学性质发明并申请了四项国际专利(其中一项已获授权),应邀参加了20多次国际会议(包括16口头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