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污水就地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地埋式生活污水净化装置
自第一台实验装置投入运行以来,已在十多个省份的40多个城市建成了1万多台地埋式无动力生活污水净化装置。该净化装置体积小,用料少,采用地埋式,顶部可以覆土种植草皮,美化环境;道路也可以铺设,以方便交通。可广泛用于城乡办公楼、住宅小区、宾馆、学校等建筑的生活污水处理。净化装置主要采用专利的“上流式厌氧生物滤池”,经过跟踪检测,已达到各地生活污水排放标准。“地埋式无动力生活污水净化装置”首先在厌氧沉淀消化阶段将难以降解的大分子有机物水解成小分子和可溶性化合物,使其更容易被微生物降解。然后进行厌氧生物过滤。借助自主研发的滤料和导流系统,酸化水解后的有机物在生物滤池中不断被截留,并被滤料上的兼性细菌降解,不仅能有效去除含碳有机物,还能一定程度去除氨氮。先进的导流系统和科学的滤料预处理方法,使滤料不易堵塞,无需更换、反冲和再生。
所谓“无动力”是指生活污水排放的自然冲力驱动污水完成处理过程,不需要水泵等电动装置。
生态节能化粪池
化粪池用于处理粪便污水已有100多年的历史。起初,化粪池作为一种避免管道堵塞的粪便拦截设施,在拦截沉淀污水中的大颗粒杂质、防止污水管道堵塞、降低管道埋深、保护环境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并被广泛应用至今。
但由于设计、施工、使用、管理等诸多问题,化粪池出水各项指标远超国家排放标准:清洗时恶臭难闻,易发生沼气中毒事故;化粪池建设达不到设计要求,出水口形成臭池;有的化粪池渗漏严重,污染地下水;污泥沉积在池底,化粪池的有效容积日益减少,失去了处理功能。因此,相关技术人员一直在为改造化粪池而不懈努力,如将普通化粪池改造成五格厌氧消化池、组合式高效生物化粪池、国家专利的“生态公厕”等。生态节能化粪池也应运而生。
化粪池植入生态工程技术的作用是在改造后的化粪池基础上进一步采用生态修复技术,使粪便污水无害化排放。生态修复技术包括植物修复、动物修复和微生物修复。植物修复应根据不同的污染水体选择不同的生态型植物,如水生蔬菜、凤眼莲、浮萍、浮萍、睡莲、大葱、水花生、香蒲等。该技术具有成本低、对环境扰动小、美化环境价值高、水体长期稳定、改善生态环境和繁殖其他生物等优点。水生动物群落修复作为维持重建水生植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稳定的重要机制,是水生态系统修复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着生生物、底栖生物和鱼类的修复技术。人们可以在观赏植物的同时看到水生动物,这是生态修复社会效益的体现。微生物修复是目前最重要的污水处理方法。它不仅能直接分解污染物(甚至是毒物),而且对水中其他有害生物(如有害藻类)的防治也有显著作用。通过水生植物-水生动物-微生物的建立,充分发挥和体现生态修复的环境效益。
生态污水处理技术
生态污水处理技术被确定为国家住宅与人居环境工程中心建筑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项目,以及国家康居示范的多种入选部件和产品。这项技术借鉴了自然水体自净的原理,加入了人工强化技术。其核心是投放专门培育的菌种,在系统中创造一个平衡的自然生态环境。该系统具有高生物多样性和高稳定性。建设部的医院就有这样的污水处理系统,运行良好。
该技术对污水进行三级处理。第一阶段主要是沉淀化粪池排出的污水中较大的悬浮颗粒,去除异味,初步降解有机物、氮、磷。第二阶段是在生态桶中用各种生物对污染物进行氧化处理,使水中的有机物、氨氮、磷逐步降解,最终去除。第三阶段是去除细小悬浮物,消毒。
消毒前可以增加生态湿地处理系统,不仅可以进一步净化污水,还可以种植一些花草,增加系统的观赏性。湿地处理系统吸收了自然土壤活性处理和植物吸收分解的优点,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的综合作用,去除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和无机营养物,最终实现污水的资源化利用。其出水可达到地表水水质标准,可直接排入饮用水或景观水中,为这些水体提供清洁水源。
可以预见的是,分散的建筑和小城镇,这些在中国很多大都市和空白地带周边快速发展起来的建筑,不方便建设大型污水处理厂,为这些技术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舞台。
更多工程/服务/采购招标信息,提高中标率,可点击官网客服底部免费咨询:/#/?source=bdz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