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贸易?

[编辑本段]释义

贸易:mào yì

贸易

贸易是商品或服务的自愿交换。贸易也叫商业。贸易在城市中进行。最原始的贸易形式是易货贸易,即直接交换货物或服务。现代贸易一般使用媒介来讨价还价,如货币。

货币的出现(以及后来的信用证、纸币和非实物货币)极大地简化和促进了贸易。两个商人之间的贸易称为双边贸易,两个以上的商人之间的贸易称为多边贸易。贸易的出现有很多原因。由于劳动力的专业化,个人只会从事很小的一类工作,所以必须通过交易来获取生活必需品。两个地区之间的贸易往往是因为一个地方在生产某种产品方面具有相对优势,比如更好的技术和更容易获得原材料。

贸易的英语解释

贸易:贸易是人、公司或国家之间买卖或交换商品或服务的活动。

[编辑本段]贸易的例子

列入海关统计的进出口货物按海关监管归类的,分为以下几类:

1一般贸易

2.国家和国际组织免费提供的材料。

3.其他海外捐赠物资

4.补偿贸易

5.来料加工和装配贸易

6.饲料加工贸易

7.寄售和寄售贸易

8.边境小额贸易

9.加工贸易进口设备

10.对外承包工程出口货物

11.租赁贸易

12.外商投资企业作为投资进口的设备和物品

13.出口加工贸易

14.易货贸易

15.免税外汇商品

16.保税仓库中的进出货物

65438+

18.保税区转口货物的储存

19.出口加工区的进口设备

其他

[编辑此段] ■贸易条款

出口商品与进口商品的汇率。又称进出口商品价格比较,通常用指数表示,即进出口商品价格比较指数。计算公式为:贸易条件指数=出口价格指数/进口价格指数×100。比如以上年为基数,进出口商品价格指数都是100。在过去的一年里,进出口商品价格都有所上涨,但上涨幅度不同。如果出口商品价格上涨10%,进口商品价格上涨5%,贸易条件指数就会增加。

贸易条件指数高于基期意味着出口商品的价格高于进口商品的价格,即国家可以用较少的出口商品换取较多的进口商品,这对国家是有利的,是对外贸易条件的改善。相反,如果进口商品的价格指数增长快于出口商品,甚至出口商品的价格指数保持不变或下降,则贸易条件指数低于基期,这意味着一国不得不出口更多的商品来换取同样的进口商品,这显然对该国不利,是贸易条件的恶化。这种变化通常被用作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不平等交换的指标。

贸易条件是指一国出口商品价格指数与其进口商品价格指数之比。以某期为基期,贸易条件为100。如果比较期的贸易条件大于100,说明国家可以用较少的出口商品换取等量的进口商品,贸易条件得到改善,对国家有利。如果小于100,说明一国需要出口更多的商品来换取等量的进口商品,贸易条件恶化,对该国不利。

[编辑此段] ■国际贸易

国与国之间商品和服务的交换。对有关国家来说,就是外贸。各国对外贸易的总和构成了世界贸易。国际贸易是现代国际经济联系的基本形式,因为国与国之间的货币信贷关系和科技合作都是以商品运动为基础的。

国际贸易简史是在国际分工和商品交换的基础上形成的。在奴隶社会,由于生产力低下,交通不便,商品流通少,国际贸易有限,交易的商品主要是奴隶和奴隶主的奢侈品。在封建社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际贸易也发展起来。这一时期,中国通过丝绸之路与欧亚各国进行国际贸易活动,地中海、波罗的海、北海、黑海沿岸国家之间也有贸易往来。15年底到16年初的地理大发现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当时贸易涉及的商品主要是一般消费品和封建主的奢侈品。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以后,特别是工业革命以后,由于生产力的迅速提高,商品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国际贸易迅速发展,开始在世界范围内进行。从17世纪到19世纪,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贸易额不断上升。英国在国际贸易中长期处于垄断地位。当时国际贸易涉及的商品主要是一般消费品、工业原料和机器设备。19年底进入帝国主义时期后,一个统一的包罗万象的世界经济体系和世界市场已经形成。

此后,第一次世界大战和1929 ~ 1933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使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受到极大损害,世界贸易额急剧下降,停滞不前。二战后,国际贸易进一步扩大和发展,美国成为国际贸易第一大国。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生产社会化和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特别是新科技革命带来的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国际贸易空前活跃,并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贸易中的制成品已经超越初级产品占据主导地位,新产品不断涌现,贸易方式日益灵活多样。

当代国际贸易由发达国家主导,美国仍是世界第一大贸易国,但地位有所下降;德国、日本等国的对外贸易有了很大发展;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份额很小,但与自身相比,对外贸易也有了很大发展,成为国际贸易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国际贸易在当代国际事务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各国的经济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国际贸易理论是研究国际商品流通规律的理论。它应该阐明一系列基本问题,如商品交换为什么发生在国家之间;是什么决定了各个历史时期国际贸易的性质和特点,等等。广义的国际贸易理论还应该包括国际价值理论和国际收支理论。

国际贸易的实践是指通过一项进口或出口交易来完成一系列的商业活动。一般来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①交易前的准备。②交易谈判和合同签订。③合同的履行。

各国的对外贸易统计数字各不相同。有的国家以边界划分进出口,所有进入边界的货物都计入进口,称为进口总额;所有运出国境的货物都是出口的,称为总出口,包括再出口,即进口货物不经加工再出口。进口总额加上出口总额就是一个国家的贸易总额。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用这种方法统计对外贸易。在一些国家,进口和出口是根据通关情况来划分的。虽然已入境但未通关的货物不算进口,但只有已通关的货物才算进口,称为特殊进口。出口包括国内产品运出关境和进口后未经加工运出关境的货物,称为特殊出口。特殊进口加特殊出口就是特殊贸易量。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国家用这种方法统计对外贸易。上述两种方法都不包括外贸中的转口货物。各国的进出口通常是不对等的,一定时期的进出口差额称为贸易差额。出口大于进口调出顺差、贸易顺差或贸易顺差,出口小于进口调入顺差、贸易逆差或贸易逆差;进出口相等就叫贸易平衡。

国际贸易的规模是用世界贸易量来表示的。为避免重复计算,只统计各国的出口或进口,世界贸易量以世界出口或进口为基础。由于各国贸易额是进出口总额,所以世界贸易额不等于各国贸易额之和。由于各国一般以FOB为基础计算出口,以CIF为基础计算进口,所以世界进口量总是大于世界出口量。世界贸易额通常以美元计算。实际贸易量受价格变化的影响,往往不能正确反映实际贸易量的变化。因此,世界贸易量应在一定时期内按不变价格计算,以此来衡量国际贸易量的变化。

国际贸易有多种方式:①根据货物运输方式,可分为陆路贸易、海上贸易、航空贸易和邮购贸易。国际贸易中的大多数货物都是通过海上运输的。②根据贸易过程中是否有第三方参与,可分为直接贸易和间接贸易。前者是商品生产国和消费国之间的直接贸易;后一种情况,商品生产国和消费国之间有第三国中介,具体形式很多。一种是虽然货物直接从生产国运输到消费国,但双方并没有直接的买卖关系,而是通过第三国中间人进行贸易;另一种是生产国先把产品运到第三国,然后中间商把产品卖给消费国。另外,一个国家由外贸厂商经营的对外贸易也是间接贸易。③根据参与交易过程的国家数量,可分为双边贸易和多边贸易。双边贸易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直接交易。而一个国家的产品往往不能完全满足对方的需求,会导致贸易平衡、贸易失衡、支付困难,这就需要其他国家的介入。多边贸易是多国之间、大范围内的交易,便于各贸易国各取所需,实现贸易平衡。④按支付方式可分为现金贸易和易货贸易。现金贸易是指以货币直接支付进口货款,现代国际贸易的主要支付手段是美元、德国马克、日元等可自由兑换货币。易货贸易是指双方以货物结算债务,可以弥补外汇不足,促进国内产品出口。由于直接交换货物比较困难,所以往往采用更灵活的广义易货贸易形式,即规定在一定时期内交换几种货物,分别结算,综合平衡。⑤根据交易中的进出口关系,可分为单边进口、单边出口和互惠贸易。前两种是指一国对他国的出口与从该国的进口无关,是独立进行的,而后者是指两国的进出口交易应该是对等的。现代国际贸易大多采用前两种形式。

[编辑此段] ■国际贸易的特点

(一)国际贸易是一种涉外商务活动。

(B)国际贸易是一项跨国交易,情况复杂。

(C)国际贸易易受国际形势变化的影响,不稳定。

国际贸易面临的风险远远大于国内贸易。

(E)国际贸易线又长又宽,中间环节多。

(6)国际市场商战不断,竞争异常激烈。

[编辑此段] ■国际贸易基本惯例

一、进出口贸易的一般业务流程

(一)出口贸易业务流程

1,交易前准备。

(1)确认货源,做好准备工作;

(2)加强对国外市场和客户的调查研究,选择适销对路、信誉良好的目标市场和客户;

(三)制定出口商品的经营计划或价格计划,以便在与国外谈判和交易时胸有成竹;

(4)开展多种形式的广告宣传和促销活动。

2.谈判出口合同。

3.出口合同的履行。

(1)认真备货,按时、保质、保量交付约定的货物;

(2)落实信用证,做好信用证的催、审、改工作;

(3)及时租船、订舱位、安排运输和保险、办理出口报关手续;

(4)准备和准备相关单据,及时向银行提交单据结汇,收取货款。

(二)进口贸易业务流程

1,交易前准备

(1)制定进口商品的经营计划或价格计划,做到心中有数,避免在与国外谈判采购商品时盲目行事;

(2)在调查研究国外市场和外国投资者信誉的基础上,货比三家,选择合适的采购市场和供应商;

2.谈判进口合同

3.进口合同的履行;

(1)按合同规定向银行申请开立信用证;

(2)及时派船到对方港口接货,并督促卖方做好装船准备;

(三)办理货运保险;

(4)审核相关文件,文件相符时支付赎回指令。

(5)办理进口报关手续,接受货物。

第二,各种国际贸易方式的运用

三。预防和处理国际贸易争端

[编辑此段] ■无形贸易

不属于商品进出口的收入和支出。也称无形交易,无形进出口。包括:随着货物和人员的国际流动而发生的劳务收支项目,如货运、保险、客运、旅游等;国际资本流动产生的投资收益项目,如利润、利息、股息、租金等。;以及境外机构经费、侨汇、专利费等其他收支项目。属于这些项目的支出构成无形进口;属于这些项目的收入构成无形出口。有形贸易(贸易收支)和无形贸易(非贸易收支)的收支构成了国际收支中经常项目的主要部分。

贸易的种类很多,也有很多专业术语,比如外贸、内贸、国际贸易、海外贸易等。什么是国际贸易?什么是外贸?什么是海外贸易?答:国际贸易一般是指世界各国(或地区)之间通过货币进行的商品交换。它既包括有形商品(实物)的交换,也包括无形商品(物流和技术)的交换,也可以称为世界贸易。对外贸易是指在国际贸易活动中,一个国家或地区与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商品、服务和技术的交换。这是根据一个国家或地区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商品贸易活动来看的。有时它也被称为ExternalTrade。海外贸易是指英国、日本等一些岛国或台湾省等一些岛屿地区的对外贸易。什么是出口贸易?什么是进口贸易?什么是转口贸易?答:出口贸易是将在中国境内生产或加工的货物(包括国内劳务)出口到国外市场销售的对外贸易活动。在对外贸易活动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两个带有“出口”二字但含义不同的概念。我们要注意它们的区别:一个是净出口,指同类商品出口量大于进口量的部分;第二是转口贸易。这是指购买外国商品,不经加工出口到外国的贸易活动。进口贸易是指将国外生产或加工的货物(包括外商拥有的服务)购买后进口到国内市场的贸易活动。转口贸易的提出是为了区别于商品生产国和商品消费国直接买卖商品的直接贸易行为。是指商品生产国和商品消费国由于某种原因不能直接买卖商品。然而,商品必须通过第三国买卖。第三国既是中介,又是发货人,也通过这种交易获取利润。这种形式就是转口贸易。第三国要参与这种活动,必须经过商品的价值转移活动——买卖,但不一定要经过商品的实物转移,可以不经过本国直接将商品运送到生产国和消费国...什么是有形贸易?什么是无形贸易?答:有形贸易是指进出口贸易中实物商品的交易,之所以称之为有形贸易,是因为这些商品看得见,摸得着。有形贸易的进出口必须办理海关手续,并反映在海关进出口统计中,从而形成一国在一定时期的对外贸易额。目前,联合国为便于统计,将有形商品分为10大类,63章,233组,786。65,438+0,924个基础项目,几乎包括了国内交易的所有商品。各种商品在标准国际贸易分类中的名称如下:第0类食品和主要用于食品的活动物,第65,438+0类饮料和烟草,第2类非食用原料(不包括燃料),第3类矿物燃料,第4类动植物油、油和蜡,5种化学品及相关产品,6种以原料为主分类的成品,7种机械和运输设备,8种杂项产品,9种未分类的其他商品。无形贸易是指国际贸易活动中没有物质形态的货物贸易,主要指服务、技术、金融等。无形贸易通常不反映在海关的出口统计中,而是反映在国际收支中。无形贸易是一个国家国际收支的重要组成部分。什么是贸易总额?什么是专业化贸易?答:转口贸易是钉国运输到b国的一种货物,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必须经过第三国。对于第三国来说,虽然没有直接参与这种交易,但是货物要经过该国的边境或者海关,要经过海关统计,这就构成了该国进出口贸易的一部分。贸易总额是指以边界为基础划分进出口的一种统计方法,也称为贸易总额制。总贸易可以分为意大利进口和总出口。任何进入其中的人都可以被归类为意大利进口和总出口。所有离开一国领土的货物都包括在出口总额中,包括国内产品的出口、外国货物的再出口和再出口或过境。进口总额和出口总额构成了贸易总额。目前有美国、英国、日本、加拿大、中国等90多个国家和地区。]专门贸易是指海关划分进出口标准的统计方法。专业化贸易又称为专业化贸易体系,可分为专业化进口和专业化出口。专门进口是指外国货物进入关境并缴纳关税,经海关放行后才能称为专门进口。专门出口是指从中国境内运出关境的国内产品和进口后未经加工即运出关境的再出口货物。专业进口加上专业出口构成了一个国家的专业贸易总额。目前,采用专门贸易统计方法的国家有德国、瑞士、法国等。答:国际贸易和国内贸易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 *同性表现:(1)在社会再生产中地位相同。国际贸易从事的是国与国之间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换,而国内贸易是国与国之间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换。虽然活动范围不同,但都是商业活动,都处于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交换环节和中介地位。②有* * *同样的商品运动方式。国际贸易和国内贸易的交易过程是相似的,但商品流通运动的方式是完全一样的,即G-W-G W-G。吕上的商业目的是通过交换获得更多的商业利润。(3)和基本职能一样,都受商品经济规律的影响和制约。国际贸易和国内贸易的基本功能是通过媒介进行商品交换,即买卖。融资、仓储、运输、报关等其他活动必须为其服务;同时,每个人都必须遵循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如价值规律、供求规律、节约流通时间规律等。这些法律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国际和国内贸易。无论从事国际贸易还是国内贸易,都要遵循这些经济规律,绝不能违背。主要区别是:(1)语言、法律、习俗不同。;国际贸易活动首先会遇到分歧,这些障碍必须首先克服,否则就无法正常谈判和签订合同,处理贸易争端和进行市场调查。虽然国内贸易会遇到一些语言和习俗上的差异,但差异要小得多。(2)各国货币、度量衡、海关等制度不同。在国际商品交换中,需要用外币支付、汇率变动频繁、各国度量衡和海关制度差异大等问题,使国际商品交换活动复杂化。相比之下,内贸就简单多了。(3)各国的经济政策不同。各国的经济政策主要对本国的经济发展起作用,但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国际贸易的发展,很多政策也会因经济形势不同、统治者不同而发生变化。还有金融政策、产业政策、进出口管理政策、关税政策等等,这些都是国际商品交换活动中必须要研究的。国内贸易研究的内容要少得多。(4)国际贸易的风险大于国内贸易。商品交换离不开竞争,自然有相当大的风险。但相比之下,国际贸易的风险更多更大。它表现为信用风险、商业风险、价格风险、汇率风险、运输风险和政治风险。

[编辑本段]贸易保护主义

贸易保护主义是对外贸易政策的一种基本类型,与贸易自由相对。

它意味着国家采取各种措施干预对外贸易,以保护国内市场不受外国商人的影响。

产品竞争,并给予国内出口商优惠待遇或津贴以奖励出口。其主要内容是:在

在进口方面,国家采取各种措施限制进口,如征收高额进口税、进口配额,

进口许可制度和外汇管制保护国内市场免受外国竞争;在出口方面,对国家来说

出口商给予现金补贴和各种财政激励,以鼓励商品出口。“奖励仅限进入”

这是贸易保护主义的基本特征。

[编辑此段]自由贸易

自由贸易理论的要点是:

(1)自由贸易可以形成互利的国际分工。在自由贸易下,各国可以根据自然条件专门生产优势更大或劣势更小的产品,比较利益和要素的丰富程度。这种国际分工可以带来许多好处,如专业化的好处、要素的优化配置、社会资源的节约和技术创新。

(2)扩大实际国民收入。各国根据自身的禀赋条件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部门,要素会得到合理有效的分配和利用,然后通过贸易以更少的东西换取更多的东西,从而增加国民财富。

(3)自由贸易下,由于廉价商品的进口,国家支出减少。

(4)自由贸易可以加强竞争,减少垄断,提高经济效益。在自由贸易条件下,企业应该与外国同行竞争,这将消除或削弱垄断力量,并在长期内促进一国的经济增长。

(5)自由贸易有利于提高利润率,促进资本积累。对外贸易可以阻止国内利润率的下降趋势,通过商品进出口的调整,降低成本,提高收入水平,增加资本积累,使经济不断发展。

[编辑本段]国际贸易惯例中的贸易术语

在国际贸易实践中,由于各国的法律制度、贸易惯例和习惯做法不同,对各种贸易术语的国际理解和操作也不同,容易引起贸易争端。为了避免各国在解释贸易术语时出现分歧和争议,一些国际组织和商业团体对某些贸易术语做出了统一的解释和规定,其中最有影响的有:

国际商会制定的解释贸易术语的国际规则(incoterms);华沙-牛津规则);由国际法协会制定;美国一些商业团体制定的修订版美国对外贸易定义1941。

由于上述解释贸易术语的规则在国际贸易中被广泛使用,因此已成为一般的国际贸易惯例。这些解释贸易术语的国际公约在国际贸易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都发挥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由于国际贸易惯例是国际贸易法的渊源之一,在各国积极寻求国际贸易法统一的过程中,尤其是通过国际商会对Incoterms的不断修订,国际贸易惯例的作用更加显著,有效地促进了国际贸易惯例的发展。

国际贸易惯例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法律界和贸易界的重视,国际立法和许多国家的立法都明确规定了国际贸易惯例的效力。比如6月1988+10月1生效的《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就充分肯定了公约的作用。公约规定:如果当事人不排除合同中适用的惯例,或者双方已经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的惯例,以及国际贸易中广泛采用和经常遵守的惯例,即使当事人没有明确同意采用,也可以视为当事人默示同意的惯例,因此惯例对双方都具有约束力。又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经济合同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国际惯例”。可见,为了谈判和履行合同,合理、正确地运用国际贸易惯例,国际贸易从业人员必须了解贸易术语方面的各种国际惯例,以便在实际业务中做出恰当的选择和正确的解释。现在我们将解释贸易术语的各种国际贸易惯例,简要介绍如下:

一、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1990

《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1990》是在《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1980》的基础上修订并颁布的,该《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于1990年7月生效。

(一)修改“1980总则”的理由

1.为了满足日益频繁的电子信息交流的需要,世界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电子数据交换(EDI)在国际贸易业务中被越来越广泛地采用,用电子信息代替纸质单据的做法日益增多,使得“无纸化贸易”逐渐成为现实。在这种形势下,如何保证相应的电子信息与原始纸质文件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是一个非常现实而又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这个问题只能靠贸易惯例和随着实践发展的法律来解决,这也是国际商会修订《通则》1980的最重要原因。

2.适应运输技术发展的需要和集装箱运输发展带来的运输方式的变化,传统的单一海上运输发展为多式联运,货物交接地点逐渐从传统的“港-港”交接转向“门到门”交接。此外,用于装卸车辆的滚装和滚装运输的出现,使得原有的贸易术语无法满足现实商业的需要。因此,针对这种情况,对相关贸易条款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修改是非常必要的,这也是修改《通则》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二)“1990总则”的主要变化

通用规则1990相比通用规则1980变化很大。因此,总则1990的公布和生效标志着国际贸易惯例的重大发展。在“1990通则”中,贸易术语的种类及其分类和排列方法、贸易术语的国际编码和使用范围、买卖双方义务划分的标准、单据的使用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变化。

贸易壁垒

大多数贸易壁垒都有一个相同的原理,就是给贸易增加一定的成本,使商品价格上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之间反复施加贸易壁垒来对付其他国家,由此产生的争端称为贸易战。

经济学家认为,贸易壁垒会降低经济的效率,这可以用比较优势理论来解释。理论上,自由贸易意味着消除所有贸易壁垒,除了与健康或国家安全相关的产品。

事实上,即使是鼓励自由贸易的国家,也会对一些行业或农业进行大量补贴,比如钢铁和大米。发达国家对出口产品的补贴经常被发展中国家称为伤害人民和危及发展中国家同一产业的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