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吸引创新人才创业
创新人才的缺乏是我国信息技术创新不足的原因。
在信息领域,中国的技术创新能力亟待提高。信息产业长期处于IT产业链的低端,关键技术落后,企业自主技术创新不足,知识产权运用能力弱。我司凭借知识产权抢占市场先机。这些都成为中国信息产业发展的巨大隐忧。
在信息技术领域,中国的发明专利只有日本和美国的1/30。虽然我国信息技术领域的专利申请量每年以23%的速度递增,但大量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的发明专利仍掌握在国外大公司手中。
我国信息技术创新不足,人才培养模式不合理是主要原因;
第一,学校教育体系落后。我国学校教育还存在计算机配置率低、教材更新慢、学校课程与市场需求脱节、计算机使用率和功能效率低、大学教育信息化普及率低等问题。
二是企业管理制度不完善。中国的企业缺乏管理创新,内部很难培养出有技术创新意识的人才。主要原因是什么?]创新主体错位,导致创新动力不足,创新能力不强;创新对象不明,缺乏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合理设计,找不到具体的创新对象,无法设定准确的创新目标;市场经济体制不健全,法律法规不健全,配套政策不给力,政府干预过多,创新的风险和收益不对称。
改变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因此吸引海外留学生回国创业是加快信息技术创新的有效途径。
留学人员回国创业有利于加快信息技术创新。
国外的信息化建设和教育起步较早,发达的教育体系使留学生能够在学习和工作的同时,将科技创新精神融入到自己的科研工作中。课程紧跟技术发展趋势。留学生有可能学到世界顶尖的技术知识。
完善的市场机制为留学生提供了科技创新的机会。在硅谷,有大量来自中国和印度的工程师,他们已经成为硅谷最主要的两大外籍工程师。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来自中国大陆的国际学生分批涌入硅谷,这一势头从未减弱。这些在硅谷工作过的中国和印度工程师中,有相当一部分回国创业,打开了当地的高科技氛围。在硅谷,每年都有许多中国学生在这里工作和学习。由于成绩突出,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曾在一流的公司工作过,这些公司为留学生提供了接触世界一流技术和拥有前沿技术知识的人的机会。
对于在投资机制相对完善的国家学习和工作的留学生来说,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将风险投资引入中国的创新项目。
留学人员回国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已被证明。据人事部统计,从1978到2002年底,我国出国留学人员超过58万人,分布在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数量空前,分布广泛。超过654.38+0.5万留学人员回国,超过在华留学人员总数从1.847到1.978+0.31。目前,留学回国人员以每年13%的速度递增,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我国与先进国家的差距。这种情况在IT行业尤为明显。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近年来大量留学生回国创业。目前,我国已有留学人员创业园60多个,留学人员创办企业5000多家,年产值超过6543.8+00亿元。在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留学生企业占园区企业总数的六分之一,一半以上的留学回国人员拥有个人科技成果,其中44%获得专利。
加快留学人员回国科技创新的建议
政府在吸引海外留学生回国创业和进行技术创新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央和地方政府制定了一些鼓励政策,积极为他们的创业创造条件和环境,提供各种服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政策:
第一,鼓励具有科技创新精神的海外留学生回国工作或以其他方式为国家服务。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留学人员创业园建设,为留学人员回国工作或服务国家提供发展空间。按照充分信任、无偿使用的原则,抓紧研究制定选拔优秀留学回国人员担任领导职务的具体办法,选拔符合条件的留学回国人员担任各级领导职务。
二是电子信息产业的优秀技术创新项目得到电子发展基金的支持。加强原始创新必须鼓励承担必要的风险,容忍可能的失败。政府应该从制度上予以保障。
第三,产业链要协调,政府要提供必要的保障。比如政府采购等方面可以考虑对科技创新有贡献的留学人员给予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