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德县社会事业
1949暑假期间,召开了全县第一次教师学习会,对教师队伍进行了重组。年末全县有小学教师168人,中学教师9人。
1952,中小学教师增加到218。
1957初中教师13,小学教师213,幼儿园教师9人。1962有11名高中教师,30名初中教师,225名小学教师,7名幼儿园教师。
从65438人增加到0965人,教师总数增加到552人,其中小学教师506人。1970 * *有教师608人,1975增加到948人,1987教师人数增加到1286人,其中高中教师72人,职高教师8人,初中教师276人,高初中代课教师和兼职教师56人。教师队伍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社会吸收的民办教师。解放初,全县有民办教师1人,1953年增加到66人。1966年8月,私教人数增加到250多人。到1986,全县初中有民办教师12人,小学有民办教师274人。县教育部门每年都会对民办教师进行考核整顿,考核合格的予以留用,不负责任的予以辞退。不合格者要么辞退,要么培训,教学经验长、成绩突出者分期转为公办教师。随着教师数量的发展,教师的水平也在不断提高。1950年,本县小学教师中,大学毕业2人,大专毕业2人,师范毕业21人,短期教师19人,中学毕业121人。“文革”前夕,这个县的教师水平基本达到了教育部的要求。
1987:高中教师72人,大专48人,大专23人,中专1人。职高教师本科毕业4人,专科毕业4人;276名初中教师中,大专毕业31人,大专毕业1人,中专、高中毕业69人,中专、高中毕业5人。在653名小学教师中,初中和高中毕业的有435人,初中和高中及初中毕业的有186人,初中和初中毕业的有32人。
2011,完成学校安全工程2.5万平方米,设立专项资金,重点解决农村中小学、幼儿园学生安全问题。
2012年,建成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4所,旌德中学学生食堂、宿舍、体育场塑胶跑道完工,县职教中心新校区投入使用。元代旌德县科技名著《殷王振》在该县编纂,共37卷,654.38+0.3万字,被翻译成多种文字,流传海外,在中外农业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农业出版社也在1981出版了几千本书。附在农书末尾的机械技术纸《制作活字印刷书法》,是世界上最早的专门用于印刷的文献。王镇师从景德的工匠,制作了三万个木制活字,发明了“轮排字板”的先进技术,印制了他所主修的《景德县志》。“一个月内,完成一百个零件”,效率很高。
刘茂基,清代人,致力于天文地理和星历研究,著有《北极出发表》、《天球经纬度天文数字简述》、《昆嵛图》,绘制了《京畿全图》和《苏州、扬州、常州地理图》,并在世界上公开出版。他的《北极高度计》被收录在民国初年出版的《清史稿与美术》中。他的浑天仪、测天尺、日晷、编钟等仪器也十分精准巧妙。
新中国成立后,科学技术研究面向经济建设,成果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实践。
1973工商企业创造了20多项新技术新工艺。县农机厂在制造脱粒机时,创新了工具,工作效率提高了3倍以上。
1976年,县粮食加工厂采用“618评分法”和“二分法”(优选法),将旧的二号碾米机改造成新的二号卧式砂辊碾米机,经安徽省粮食厅评选并送全国“粮油加工设备定型大会”。经过会上的试运行,设备数据被收录到国家碾米设备收藏中。1982 ~ 1983县制药厂研制出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性能可靠、维修方便、分离效果好的自由落体淀粉曲筛。
1983于3月通过县鉴定,性能达到设计要求。曲面屏不仅取消了电机,节约了电能,每台节约1377元,而且提高了淀粉质量,达到了华北制药厂的淀粉质量标准。1984至1985由县鞋厂、县科委、卫生局、县医院联合研制的药物保健鞋,于1985年9月通过省级鉴定,确认其性能指标达到轻工业部颁发的标准,止痒除臭功效显著,防治脚气有效率达95%以上,在国内同类产品中属先进。这家鞋厂每年生产20万双。
1973以来,县农业科技推广所承担的141科技试验和示范项目中,成果最显著的是粮油高产栽培、水稻良种引进推广、稀播壮苗示范。获得省、地、县奖励13次,国家经委、科委、农牧渔业部奖励1次。
从1978到1980,全县各条战线取得科技成果90项,其中获得县级一、二、三等奖37项。1978至1985,该县在国家、省、地市级报刊发表论文和资料并被省、地市级科技部门采纳***105。其中教育6篇,卫生55篇,农业13篇,畜牧兽医23篇,林业6篇,气象2篇。
1986年完成了《旌德县柑橘资源调查与开发》、《旌德县草地资源调查》、《旌德县土壤》等专业著作,其中编写了《旌德县土壤》一书,填补了该县土壤资源研究的空白。
1981 ~ 1986,取得科技成果98项,其中13项分别获地方、省、部级二、三等奖。
2006-2011,科技创新成果显著。黄山胶囊等9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新增省级民营科技企业20家、省级高新技术产品29个,获得国家授权专利130项、发明专利5项。
2012,社区居委会第二届完成。科技创新取得新进展。优质稻产销协会被评为全国基层科普先进单位,黄山胶囊公司成功创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民国初年,旌德县只有几所医疗机构。29年(1940)3月,景德诊所成立。今年4月,中医汪继明在旌德县开办了一家中医诊所。次年春天,县卫生室改为县卫生院(E级),蒋光焘任院长。37年9月,县天主教堂设立了一个诊所。从65438到0949,全县有37家个体开业医生和药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卫生事业有了很大发展。到1987,全县共有医疗卫生单位152个,其中县直属5个,中心医院4个,乡镇卫生院13个,厂矿卫生室6个,农村卫生室124个。
民国时期,县城最多有80个中医,西医很少。民国35年(1946),旌德县卫生院共有11人,其中主任医师(主任)1人,医师、公共卫生护士、助产士、药师、检查员,护士3人。2行政人员。
1949中西医生73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先后安排大学本科、专科和中专毕业生以及从军队转业的医疗卫生工作者参加医疗卫生工作。到1958,招聘了38名个体中医、中医到集体医疗单位工作。同时建立了老中医学徒制度,1986培养了73名中医。
从1952到1985,有199人被送到县内大专院校和省市医院深造;通过自学、函授、考试,已有53人达到大专水平;举办9个班,205名学员;跑赤脚医生培训班21,1106人次;5 679名卫生工作者和2 797名助产士接受了培训。此外,先后培训防疫骨干4603人。1987全县所有医疗卫生单位共有卫生技术人员370人,乡村医生和卫生员124人,乡村助产士163人,其中中级以上技术职称卫生技术人员115人。
2012年,基本卫生服务均等化稳步推进,实施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实现县乡医院药品零差率销售。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进一步加强,“以村为本”工作机制不断深化,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