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什么材料混合ABS塑料生产出具有隔音效果的产品?
化学名: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聚合物英文名: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
比重1.05g /cm3,成型收缩率:0.4 ~ 0.7%。
ABS树脂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的混合物,三者一般比例为20:30:50(熔点为175℃)。它的特性是由三种成分的比例以及每种成分的化学结构和物理形态所控制的。ABS中丙烯腈组分的特性是耐热性、耐化学性、刚性和拉伸强度,丁二烯是冲击强度,苯乙烯是加工流动性和光泽。这三种组分的结合和优势互补,使ABS树脂具有优异的综合性能。只要改变配比、聚合方法和粒径,就可以生产出一系列不同冲击强度和流动性的品种。如果增加丁二烯的组分,冲击强度会提高,但硬度和流动性会降低,强度和耐热性也会变差。ABS刚性好,冲击强度高,耐热、耐低温,耐化学性、机械强度和电气性能优异,易加工,尺寸稳定性和表面光泽度好,易涂装着色,还可用于金属喷涂、电镀、焊接、粘接等二次加工。
ABS是一种综合性能优异的树脂,无毒,微黄色。它在很宽的温度范围内具有很高的冲击强度,比PVC具有更高的热变形温度和良好的尺寸稳定性。收缩率在0.4% ~ 0.8%的范围,如果用玻璃纤维增强可以降到0.2% ~ 0.4%,塑化后很少收缩。
二、ABS的特点:
1,综合性能好,冲击强度高,化学稳定性和电性能好。
2.与372有机玻璃焊接性好,可制成双色塑料件,表面可镀铬喷漆。
3、高抗冲、高耐热、阻燃、增强、透明等多层次。
4.流动性比HIPS差一点,比PMMA和PC好,柔韧性好。
三、ABS的合成方法
ABS树脂的生产方法很多。目前,乳液接枝法和连续本体法在国际上的工业装置中广泛使用。
1.乳液接枝共混工艺;
乳液接枝共混法是在传统的ABS树脂接枝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根据SAN聚合工艺的不同,可分为乳液接枝乳液SAN共混、乳液接枝悬浮SAN共混和乳液接枝本体SAN共混三种类型,其中后两种是目前工业装置中广泛使用的。这三种乳液接枝共混工艺都包括以下中间步骤:丁二烯胶乳的制备、接枝聚合物的合成、SAN***聚合物的合成、共混和后处理。
(1)丁二烯胶乳的合成:丁二烯胶乳的合成是ABS生产中的一个主要单元,一般采用乳液聚合工艺生产。目前这种生产技术已经比较成熟。通过控制胶乳中的总固含量(一般总固含量越高,生产成本越低)和控制橡胶颗粒的粒径,使粒径在0.05-0.6μm范围内呈双峰分布,优选0.1-0.4μm,使ABS树脂产品具有优异的表面性能和韧性。
⑵接枝聚合物的合成:聚丁二烯与苯乙烯、丙烯腈的接枝是ABS生产过程中的核心单元。将具有双峰粒径分布的聚丁二烯胶乳连续送入乳液接枝反应器,与苯乙烯和丙烯腈单体混合物进行接枝聚合。随着单体与聚丁二烯比例的增加,接枝聚合物和SAN***聚合物的分子量和接枝度增加,内接枝率一般随着橡胶粒径的增加和橡胶交联密度的降低而增加。当粒径和橡胶交联密度一定时,接枝度和接枝密度是决定ABS产品性能的因素。
SAN * * *聚合物的合成:苯乙烯和丙烯腈* * *聚合物的合成方法有三种:乳液法、悬浮法和本体法。本体法采用热引发连续聚合,产品纯净、质量高、污染小。在SAN合成中,特别是在大型ABS生产装置中,它正在取代悬浮法。悬浮法使用引发剂,间歇聚合产物不如本体法纯净,造成环境污染,但工艺简单,流程短,投资低,聚合热易逸出,所以悬浮法对中小型装置更经济。乳液法工艺流程长,技术落后,在发达国家已基本淘汰。
⑷共混和后处理:最后将得到的ABS接枝聚合物和SAN***聚合物以不同的比例共混,得到多种ABS树脂产品,共混方式使产品具有很大的灵活性。
SAN与接枝聚合物共混的后处理过程有两种方法:在“湿法”中,从接枝橡胶溶液中除去大量的水,得到的橡胶颗粒或块与SAN颗粒一起送入专用挤出机进行干燥、混炼、造粒。在“干法”中,先用离心机除去接枝橡胶溶液中的大量水分,然后用氮气和氧气干燥,干燥后的接枝橡胶颗粒与SAN颗粒混合,挤出,干燥。两种工艺都是连续法生产,设备细节都是专利技术。
2.连续散装技术:
近年来,连续法ABS工艺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逐渐确立了其作为主要ABS生产工艺的地位。从环境保护和投资的角度,对本体论进行了审视
祝楼主恭喜发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