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大部分老年人不消费或者少消费?
但退休后企业老人能有多少收入,少花钱先保命,随时抓住主要矛盾是有道理的。吃饭看病优先,量入为出是有道理的。有了盈余,谁不享受就会是月光族?没有钱你怎么行?。所以“为什么现在大部分老年人不消费或者少消费?”问题的本质不是不消费和少消费,是缺钱,只能在梦里消费。
目前,大多数老年人不消费或少消费,原因如下:
1,我老了,身体越来越差。担心生病花钱,用的钱也不少。
2.我看到了更多的经验和教训。有多少家庭,因为一个病人,因病致贫,回到解放前?
3.我担心我的孩子到了老年会不孝无助。我应该利用我目前的健康状况,能够照顾自己。我愿意节俭,存钱以备不时之需。
4.老年人大多经历过人生的艰难时期,从小就习惯了艰苦的生活。他们可以克制自己的消费欲望,看不起物欲,过着清贫的生活,苦中作乐。
5.老人们的社交和娱乐不多,生活半径小。他们穿衣戴帽,包包鞋袜,只求舒适,不求排场。
6.人生大半辈子过去了,攀比之心和名利之心减少了。只求安稳舒适的生活,舒适比奢华更重要。
7.老年人不消费或少消费。主要是他们的身体和精力不允许他们再折腾了。与其花钱赎罪,不如减少物品,简化生活。
8.有年龄有阅历的人,已经看清了人生的本质。有总比没有好,消费也是一种消费,既耗钱又耗精力和体力。还不如攒钱买安心。
9.独生子女家庭,养老问题堪忧。父母既要帮孩子结婚立业,又要预留未来养老费用。他们不能只指望子女养老。
10,消费的目的是带来满足和愉悦。如果这种感觉是平淡的,不如静止。
因此,现实需求和未来规划,以及自身消费欲望的降低,是老年人不消费或少消费的重要因素。
这些年来,老人接受了很多传统观念,从小就养成了勤俭节约的好习惯。现在他们老了,他们的习惯变得很自然。除去正常的生活开支,不消费或少消费的老人不在少数。
虽然他们的传统习惯不错,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他们的生活条件也越来越好。作为子女,要经常关心和开导老人,让他们不要再这样下去。
要引导老年人想开了,该用的花,该买的吃,不要再往下走了。百年之后我们也拿不走什么了,可以好好过晚年了。
这个问题要分两部分。我最有资格回答。农村老人:有钱的老人都是有出息的儿孙,一般会多拿一些所谓的红包,作为生活费或者过节费。四五十年代出生的老人,在困难时期学会了节俭的习惯,有计划地计算开支。千万不要乱花钱,花不完就不要花。节点的余钱防止额外付出,或者鼓励孙辈多读书。有养老金从城市退休的老人就不一样了。他们的钱可以养活几个人的生活。有出息孩子的享受消费,旅游,赌博,有穷孩子的帮他们补生活。消费是有渠道的,这取决于人所处的环境和地位。
1.现在所谓的老人一般是指六十岁、七十岁、八十岁甚至九十岁。他们是艰苦的一代。有的生活在旧社会的动荡年代,有的经历过艰难岁月,还有很多生活在低薪年代。他们习惯了贫穷和恐惧。他们没有多少积蓄,没有雄厚的家庭背景,生活拮据,有钱也不敢奢侈。
2、大部分是中小企业或大型集体家庭职工。虽然这十年他们的养老金都有所增加,但是还是比较低,有些钱是舍不得花的,以备不时之需。
3.有的是因为孩子不宽裕,所以省吃俭用给孩子补贴。有的身体不好,经常生病,需要吃药打针才能住院。如果他们花费太多,他们担心到时候拿不到钱。他们都知道借贷的日子不好过。
4.还有一个就是存钱,钱就是他们的命。吃的穿的玩的都舍不得,所以日子过的很差,春秋都不好过。结果我身败名裂,导致钱没花,人也完了。这真的很有收获,有很多这样的教训应该记住。
习惯性的“棺材本”钱——
小时候经常听老人这么说。
其实“救棺”不只是字面意思;
我的父母,像许多老人一样,
经历了1950七月10到1958抗美援朝志愿军;
经历了从1958到1960的大跃进;
1960 7月16至1960 9月1后,苏联从中国撤走了1390名专家,带走了全部图纸和资料。给中国的经济建设造成了巨大损失,加剧了中国的经济困难;
经历了1959年到1961年的自然灾害;
经历了5月29日开始的十年文革,1966;
老人们见证了1949 10和新中国成立后国家艰苦创业、填饱肚子、基础设施建设。
所以,经验让老人们习惯性地为未知的明天存钱。
苦难和经历-
让老人们珍惜来之不易的好日子——
老人们流下了青春的汗水,伴随* * *和中国* * *成长;他们比我们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岁月如歌,
时间的变迁,
时代日新月异;
他们节约自律,不会乱花钱,秉承勤俭节约的良好作风;
他们习惯性地发展,
为未知的旅程积累能量和能力,
储存“过河钱”!
但是老人在孩子身上花钱出奇的大方-
老人对孩子的学习指导,升学,买房买车,结婚生子,从来没有含糊过。
……………………
和大家分享几个纪录片快照。
虽然老人都退休了,
而不仅仅是享受休闲!
我认为现在老年人不消费或少消费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点:目前部分老年人的收入很低,部分老年人的收入问题也是主要的社会问题之一,所以这部分老年人属于消费能力较差的群体。
第二点:老年人消费市场不多。老年人的主要支出大多花在医疗保健上,社会上很少有老年人的娱乐项目。所以现在老年人消费市场相对有限。
第三点:目前在大城市,很多年轻人已经在承受房贷车贷的巨大压力。为了帮助子女减轻负担,老人们通常省吃俭用,尽量减少自己的开支。不过还是要提醒大家,父母养育女性成年人是非常困难的。每个人都应该尽力帮助父母安享晚年。
第四点:目前我们的父母大多经历过饥荒,知道金钱和粮食的来之不易,所以节俭早已融入他们的骨子里,成为一种赶不走的美德。
老人经过几十年的生活,积累了人生财富。第一,有智慧有善根的人懂得节俭,珍惜幸福,不伤害幸福。钱用在刀刃上,德行积累做好事。二是老人们知道财富不易,为了子孙后代尽量少花少用。
为什么现在大部分老年人不消费或者少消费?
原因是今年疫情严重。之前退休的老年人会选择出去旅游,去没去过的地方,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但现在疫情遍布全球,他们哪也去不了,省了不少消费。
另外,原单位的女同事比较注重打扮。大家都很欣赏对方的穿衣品味,也很注重个人形象。衣服、鞋子、包包都是不小的开销。
退休后每天呆在家里,穿着舒适轻便。没有必要买这么多衣服和鞋子。这样省钱!消费水平自然降低了,不需要买的东西尽量不要买,只要满足日常生活需要,吃好穿好就行!
所以大部分老年人不消费或者少消费。
如果退休金大,他们还是愿意花的,否则钱也花不完,都买些高档的东西。不是所有的老人都不消费或者少消费。
养老金少的老人也想这么花,但是要存点救命钱,不然退休后没有其他收入,花的钱也少,有一天真的生病了,就没办法治疗了。老人即使有医保,也要先交住院费,出院后再算账。如果你手里没钱,有一天你得了重病,你会看不起的。因为你手里没钱,为什么说老人病重去了医院?也是因为他手里钱少,门诊的病不会报销。如果有些小病能挺得住,他就挺得住。在药店买些小药可以省些钱。
有一次和邻居逛街,她估价一件时装5000多元。买不到,因为退休金少,邻居想都没想就买了。一万多元的退休金,比我的退休金多了好几倍。
因此,养老金的多少也关系到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对于差价太大的养老金,我们不敢进高档精品服装店。
老年人现在思想开放了。谁有钱谁不出钱,或者养老金太少。他们不得不花钱,省吃俭用。能拿到养老金是消费的理由吗?不是这样的。可以说,老人已经退休,没有其他经济来源。他依靠养老金收入。不存的话,半个月就花光了。
那些退休金不多的人,如果有积蓄,就从嘴里一点一点存起来。为了生病那天能拿到钱,也为了睡觉那天能雇个保姆。
现在老人最大的任务就是开心的生活,每天适当的出去走走,保护好身体。远离疾病和灾难是老人最大的幸福,也是老人将要实现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