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述了项目风险管理的过程和主要内容。
风险监控
风险监控是在风险防范和应对过程中,持续监控相应风险因素的发展变化,评估相应风险应对方案和措施的实施情况,并随着进一步信息的收集不断改进和完善,为后期风险控制提供保障。
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是在后期风险发生时,根据前期风险应对方案实施措施的过程。这是一个动态的风险防范和应对过程,不仅包括既定措施计划的实施,还包括风险形势发生变化后的重新风险评估和新的风险应对策略计划的制定。
总的来说,风险监测和风险控制都是风险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相辅相成,相互支持,保证了工程项目的风险防范和应对。
一、风险监控的必要性
如上所述,风险监控是项目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环节,直接影响项目的顺利建设。工程建设活动具有周期长、风险因素多的特点,有效的风险监控可以为项目的具体实施提供贯穿整个建设过程的动态、连续的风险管理保障。
具体而言,风险监控有以下实施必要性:
1
风险监控有利于完善既定的风险应对计划。与项目建设活动相关的风险信息具有动态变化和逐步细化的特点,即随着项目建设活动的不断发展,与建设环境、建设活动和项目本身相关的信息会越来越多。项目初期制定的风险应对策略,是在缺乏这些信息因素、不确定性很大的情况下制定的。随着相关信息的不断收集,风险监控工作可以重新审视和更新现有的风险和风险应对策略。
2
各种风险因素都具有一定的动态特征,不是静态的,风险事故的发生往往是预兆性的。有效的风险监测,通过对相应数据和工程现象的收集和监测,可以进行评估和预警,在风险事故处于萌芽状态时制定有效的应对措施,避免风险事故的发生。同时,对于动态变化的风险,有效的风险监控可以对其进行动态监控和处理。比如,随着项目的进行,原有的风险因素变小或消除,而较小的风险因素逐渐发展为关键风险。有效的风险监控可以实时地重新观察、评估和制定新的风险应对策略。
二、风险监控的基础
风险监控的基础包括风险管理计划、风险应对计划、项目进展和变更、动态风险识别和项目评审。
风险管理计划
项目风险管理计划是制定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缓解策略,确定风险管理的职责,为项目风险管理提供完整的行动计划。风险管理计划就风险监测的方法、技术、指标、时间和工作安排提供指导。
风险应对计划
风险应对计划针对已识别的风险;对于未来未知的风险,无法提前做出相应的应对方案或应急预案。
项目进度变更
随着项目建设活动的不断进行,相应的风险因素也在不断变化,因此有关外部环境变化和项目本身变化的必要信息成为风险监控的必要依据。
动态风险识别
随着相关动态信息的收集,会发现一些原来的重点风险变成了轻度风险,而一些原来的次要风险变成了重点风险,这些都是风险监控的重要依据。
项目审查
风险评估员检测并记录风险应对计划的有效性和风险主体的有效性,以预防、转移和减轻风险的发生。
三。风险监控的目标和内容
风险监控不是简单地在风险发生后实施风险应对策略,并在实施风险应对策略后进行新的风险分析,而是一个全面的、持续的动态过程。风险监控的目标包括:试图尽早识别风险;有效避免风险事件的发生;积极消除风险事件的负面后果;吸取风险管理的经验和教训。
具体风险监控包括以下内容:
1
根据风险管理计划和风险应对计划,实施风险应对策略;
2
持续动态观察各类风险,确定风险状态;
三
分析和评估风险应对计划的实施情况,以确定是否有必要重新制定新的风险应对策略;
四
有效评估和更新各类风险因素的变化,针对风险变化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
五
实现项目总体目标的可能性及应对策略分析;
六
有关项目计划的假设是否仍然有效,计划阶段的政策或程序是否顺利实施;
七
当风险的严重程度超过预期水平或出现新的关键风险时,制定新的对策。
工程项目的施工活动受各种风险因素的影响很大。风险事故的发生一方面会直接对相关建设活动主体造成损害,另一方面也会影响整体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因此,项目风险监控对工程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有效的项目风险监控对工程建设的风险防范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