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宗的学术创新
2.发明了泥鳅无土栽培新技术和网箱养殖技术,克服了泥鳅池塘围网无土栽培和现有泥鳅无土栽培的缺点,具有水质易调节、节省饲料、泥鳅病虫害少、生长快、提高泥鳅养殖综合效益的特点。发明专利“泥鳅无土栽培新方法”已申报。央视七套《科技园》2065 438+00 2月7日播出访谈节目《养泥鳅不泥鳅》。2010 12 16播出访谈节目《养泥鳅的额外好处》。
3.采用浅水无土半人工繁殖的技术路线,即人工选择亲鳗,适时放入养殖池,配合饲料和活饵喂养,使用药物特别是中草药对亲鳗催熟引产,自然产卵受精后及时取出进行人工滴注孵化,达到规模化繁殖的目的。探讨了黄鳝生殖行为和性腺发育与生态因子(密度、光照、温度、水流、pH、水生植物、水位)的关系。发现冬季无休眠的黄鳝野外区域也能成功地进行半人工繁殖。
4.创新性地从水生植物(特别是水花生)中提取有效成分进行药物防治,综合利用资源,采用生态技术进行病虫害综合防治,增加生物多样性,充分挖掘中草药潜力,利用食物链放大和生物载体转移药物,提高药效,实现环保养殖。已申报发明专利“一种防治水产动物疾病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并获得授权发明专利“黄鳝野生苗药饵及投喂方法”。
5.发明了一种有利于鳗鱼自由进出的鱼窝,克服了单纯水生植物缠绕造成的鳗鱼局部密度过高的缺点,也克服了PVC管等不方便自由进出的缺点,使鳗鱼的无土栽培和工厂化养殖成为可能。发明专利“黄鳝无土栽培鱼巢及设置方法”已申报。
6.系统研究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黄鳝重要病虫害的流行病学特征。用自主研发的药物浸泡鳗鲡种,不仅可以得到高密度的锻炼,还可以解决市场上鳗鲡部分粘液脱落、烂尾等一系列问题。已获得授权发明专利“黄鳝野生苗种的定量筛选方法”。
7.首次研究了不同季节、不同生长阶段的饲料配方和品质改良添加剂。黄鳝配合饲料具有较低的饲料系数,并发现了良好的诱食剂。技术成果由郑州赛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转化,产品受到农民欢迎。
8.对黄鳝的摄食生态和行为生态进行了系统研究。通过研究黄鳝的食物选择性和同类相食行为,为合理混养提供依据。系统研究了温度、鱼窝、pH、溶解氧和盐度、体重等生态因子对黄鳝摄食的影响,并通过方程预测了不同体重和温度条件下黄鳝的最大摄食率。证实了不同来源和不同驯化方法的黄鳝具有明显的昼夜摄食节律。研究了不同重量和不同水深条件下黄鳝的筑巢行为及其对鱼巢的选择性。发现换水和投喂显著刺激了黄鳝的排便活动。
9.分析了典型的人工食物链(如“发酵基质-蚯蚓-鳗鱼”)。“蒲公英-蝌蚪-鳗鱼”;“麦麸-黄粉虫-黄鳝”等)为黄鳝食物链的合理设计和利用,降低养殖成本提供了理论依据。
10.创造性地将蚯蚓生态过滤技术和生物修复技术,特别是动物修复技术引入水产养殖,建立微生物-植物-动物联合修复的生物修复新模式,实现鳗鱼(泥鳅)原料、饲料养殖、水质净化一体化的高效目标。“一种利用特殊食物链控制水体富营养化的方法”已申请发明专利。
11.首次在盐碱地成功养殖黄鳝、泥鳅、小龙虾。实验证明,盐度为6或4时,黄鳝的最大摄食率最高。黄鳝是分批排放的,但不同盐度下批次不同,每批黄鳝排放所需时间非常显著。
12.研究了黄粉虫的同类相食特性、化蛹和羽化的日变化规律以及富硒能力,测定了饲料种类和饲养密度对黄粉虫幼虫的生长率、死亡率、化蛹率和营养成分的影响。发明了蚯蚓和黄粉虫自动分离技术,获得授权发明专利“赤子爱胜蚓收获新方法”。
13.在国内率先开展城市污泥蚯蚓分解处理技术的系统研究,在许昌等地建立示范工程基地。最适生态条件(蚯蚓密度、基质温度、最适碳氮比等。)利用蚯蚓降解城市污泥,取得了良好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1 kg蚯蚓每天至少能转化2 kg蚯蚓粪,污泥减少30%以上。蚯蚓富集后重金属含量降低的百分比,以及蚯蚓对各种重金属富集系数的大小顺序。
14.提出了空心莲子草资源利用的生态工程模式。研究发现,空心莲子草和麦麸的不同比例显著影响黄粉虫幼虫的特定生长率和物质能量转化效率,并能明显延长黄粉虫蛹的发育历期。利用该方程预测不同重量和温度下福寿螺的最大摄食率,可有效控制福寿螺和克氏原螯虾的暴发。
15.将环境工程和生态工程技术整合到畜禽粪便处理中,整合厌氧发酵技术、沼液养殖技术、泥鳅鳝养殖系统、蚯蚓生物降解处理技术和环境除臭技术,构建了一种复合型畜禽粪便处理生态工程和循环经济模式。“畜禽粪便处理生态工程与循环经济示范研究”项目于2008年6月165438+10月6日通过技术鉴定。作为典型案例编入教育部推荐的研究生教材《生态工程》(2008),并在郑州、阜阳等地建立示范基地。2009年6月10,CCTV 7科技园播出《链上的科技(二):牛粪链》节目,报道了周文宗博士用生态养殖循环经济新技术帮助郑州养牛户治理牛粪污染,实现了生态链的延伸、增值和循环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