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品类:颠覆》第39节:对新品类的正确认知
对于开创新品类,大部分管理者其实都存在着一定的认识误区,不同规模的企业同样也存在着某些相同的认知问题,如:开创新品类不过是少数人在做的事情,因为传统意义上的开创新品类通常被认为是科学家或者高级技术人才的职责。其实,开创新品类是利益相关者***同行为产生作用后自然而然的结果,每一个个体其实都可以成为开创新品类的主体。此外,还会有一部分人在新品类的认知上存在误区,觉得开创新品类就是高投入、高风险、见效缓慢的活动,殊不知高投入、高风险、见效缓慢只是存在于创新领域的一个很小部分,甚至有时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另外有部分人认为开创新品类是随机或是偶然的,认为品类创新很容易就能管理,甚至根本不需要进行“系统化”的管理,这种错误的认知将开创新品类的有迹可循转变为科学家偶然的灵感闪现,实在是可笑至极。
我认为存在以上错误认知的管理者都应该对于新品类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开创新品类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品牌价值的持续增长以及利润的最大化,同时还能不断的提升在市场上竞争优势,持续增长的利润与市场竞争中优势的提升才是影响品牌发展最关键的因素,管理者不能为了开创新品类而盲目创新,同时开创新品类不能只停留在研发的层面,要充分融入市场的竞争中,不断的在市场竞争中进行自我创新,管理者需要将研发成果转换为社会价值的输出点,以推动整个经济市场的商业化进程,这才是成功开创新品类的最大意义。
开创新品类的过程并非是一帆风顺的,在懂得抓住开创新品类机会的同时也要学会面对可能存在挫折,甚至是结局的成功与失败。因为开创新品类带来的不是只有机会和利润,同时还可能带来某些无法预估的风险,能接受挫折与失败的管理者有利于促进社会良好氛围的形成,同时,更有利于提升开创新品类的成功率。在参与开创新品类的过程中,研发人员或高级知识分子虽然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但SEO的支持与营销提供的有效线索也是决定开创新品类成败的关键,因为前者能够提供基础支持,后者最能接近市场前线,同时CEO在开创新品类过程中也扮演着建立了良好内外部信息沟通的关键角色,专业的知识与系统化的指导是开创新品类的核心资源,开创新品类需要让信息有效的在个体间互动、***享、升级,以便建立起良好的内外部信息的沟通机制,将机制与系统化开创新品类高效的组合在一起,从而让开创新品类能够一马当先,进行到底。
胸怀大志的CEO会通常能更好的推动新品类的发展,特斯拉总裁就很睿智,也很无私,它运用了这个方法促使了新能源这个品类越来越大,2014年6月份,特斯拉宣布对外界开放其内部所有的专利,总专利数量高达200余项,其核心价值代表整个电动汽车行业“最为重要的电池组控制技术”。
2015年1月份,丰田紧跟了特斯拉的步伐,丰田向全世界宣布开放了其5680项燃料电池技术专利的使用权,其中甚至还包括了刚刚通过申请的丰田最新氢燃料电池车Mirai的1970项专利。
特斯拉用的是锂电池,丰田用的是燃料电池,两个巨头的此次革命性义举,几乎涵盖了电动汽车高达98%的专利技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代表着最具差异化的技术路线,两个品牌的目的是想通过专项技术的开放最终形成品类联盟,吸引更多的竞争对手一起加入到这个品类中,一起将这个新品类进一步做大,同时他们的目的也是为了促进新能源汽车设施配套的发展:充电桩及加氢站等。
目前电池的续航能力问题对所有新能源汽车在面向市场化的全过程都产生了很大困扰,这个核心问题体现在电池的续航时间短、充电时间过长这两个关键点上,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市场用户的核心需求。除此之外,由于没有一个独立的电池能够完全承载新能源汽车的负荷,所以导致目前的新能源汽车只能采用大量的电池组进行电量输送,例如特斯拉的部分车型所使用的电池数量就超过上千余块,这也引出了另外一个问题:如何在其中某个电池发生故障的同时还能保证车辆能够继续正常的运行,因为很多新能源车辆往往是一块电池坏了,车辆本身就会无法正常的运行或者不能运行,也将代表它存在有极大的安全隐患,试想一下:“在高速驾驶的过程中,汽车突然失去控制”这意味着什么呢?对于新能源汽车电池尖端技术的运用,要求极高、难度极大,也很少有企业能够做到。
如何在新能源汽车提速时迅速放电?如何在刹车的同时能收回电力?这同样是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一大难题。特斯拉及丰田对专利技术的开放使用,使想要进入到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企业都大大的提高了效率,因为这一举措让他们节省了太多的研发成本、研发时间以及其他资源的投入。甚至是成本、时间、资源投入都不可能带来的,这就是时机,时机为新品类在成长过程中提供了最好的发展空间。
对于两家公司专利、技术的开放,一方面促进了新能源产业链的形成,另一方面是企业之间在技术上的博弈,从暗地里到明面上相互切磋,让外界更清晰的看到两大巨头公司的技术实力,同时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进入该品类的门槛,让这块蛋糕变得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