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人口多吗?

人口:约49.05万人。

人口密度:703人/平方公里

滨城区位于山东省北部,黄河北岸。东接东营市利津县,西接惠民县、阳新县,北接沾化县,南接淄博市博兴县、高青县市。东西最大水平距离33公里,南北最大垂直距离44公里。2014年,滨城区总面积697.49平方公里。辖10个乡(镇、街道),599个村(居)委会。年末全区户籍人口49.05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7.28‰。

区人民政府位于黄河六路530号,邮编256601。行政区划代码:371602。区号:0543。拼音:滨城区。

历史的发展

五代滨州。《太平宇宙》:“滨州治渤海郡,名在渤海之滨。”宾县成立于1913。滨州市成立于1982。2000年改为滨城区。

商周是一片薄(普)古之地。秦属齐郡。西汉武帝时,设水窝郡,属青州刺史黔城县,用以控制水窝城(《中国历史地图集》标注为今城镇希莫李佳、周家集一带)。南北朝时,为治乱城(今北镇附近),迁居湿沃县。596年(隋开帝十六年),改湿沃为普台县,以中国普台(今琴台)命名,仍控制乱城。唐朝688年(悬拱四年),蒲台、榆次位于渤海郡(滨城东四十里)。天宝五年迁李秋村,今滨城北墙外)。后周咸德三年(956),设滨州,领渤海、蒲台两县。1368年(明洪武元年),渤海郡被废,疆域划归滨州。1734年(清雍正十二年),滨州降为不属于郡县的散州。1913年(民国二年),滨州改为宾县。1958 65438+2月8日,宾县撤销,并入惠民县。1961,宾县恢复建设。

1982年8月2日,滨州市在北镇、西滨县、小营人民公社、博兴县、蔡寨人民公社朱桢镇管理区成立,3个乡3个办事处,1镇。1987年2月25日,宾县撤销,行政区域并入滨州市。

2000年6月10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滨州地区及县级滨州市,设立地级滨州市;设立滨州市滨城区,以原县级滨州市行政区域为滨城区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黄河六路530号。2001 1正式上市。

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66.9亿元,比上年增长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8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76.7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78.39亿元。固定资产投资275.33亿元,增长28.2%,总量和增速均居全市第一;地方财政收入35.68亿元,增长1.1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87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172元,分别增长8.8%和12.02%。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672.06亿元,比年初增长65.438+02.14%。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7714亿元,比年初增长65.438+03.54%;各项贷款余额504.67亿元,比年初增长7.18%。

工业经济。重点项目大力推进,总投资17.5亿元的17个大项目进展顺利,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7%;主营业务收入533.3亿元,增长4.51%。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35.79亿元,增长3.93%。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家,达到100家。其中,投资37亿元的华斌技改项目一期全面投产;完成投资31亿元的大唐热电联产项目土建工程;投资28亿元的友泰科技项目,一期建成投入使用;投资6543.8+0.87亿元,中利含酸重油项目生产设备安装完毕;投资4.5亿元的方化科技工业园项目已基本建成主厂房。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完成技术改造投资69亿元,占工业投资的69%;高技术产业产值达到245.48亿元,增长8.75%;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家、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4家;新增1个50亿元的产业集群,总数达到3个;专利授权量660件,居全市首位。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海河和秦泰河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扎实推进。北城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和琴台河湿地主体工程全面完成。工业恶臭污染得到有效控制,万元GDP能耗下降4%,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同比增加19天,累计达到255天。推动企业宣传“阳光排放”的做法得到了环保部的充分肯定。

服务业。充分发挥市辖区优势,全力加快发展,提升档次,提高服务业比重,实现服务业增加值6543.8+078.39亿元,增长7.3%。商贸承载能力不断增强,总投资2.5亿元的中海航母喜文化基地重装投入使用;全福元超市、中央公园银座店开业运营;滨州汽贸城加快建设,大众、福特4S店成功入驻。房地产业稳步发展,27个项目投资32.5亿元,绿都花园等5个住宅小区投入使用。金融业加速集聚,新增潍坊银行滨州分行、金桥小额贷款公司等5家金融机构,共计63家。现代物流业加快发展,投资2亿元的王海医药物流园成功落户,填补了该市医药产业物流空白;城市快递业务快速扩张,业务量增长30%。新兴服务业快速增长,电子商务规模不断扩大,交易额达到21亿元,增长1.50%;宾达科技创业园成功入选首批省级大学生创业示范园区。家政服务业发展进入快车道,好大姐家政、丽都物业成为全省家政服务龙头企业。

现代农业。休闲观光农业健康发展,高标准编制黄河、图海流域休闲农业发展规划。12个市级示范园区通过验收,杨柳雪莘庄蔬菜基地被评为国家绿色技术推广基地,金钟天地农牧园被评为国家五星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企业。农业产业化水平显著提高。总投资6543.8+0.44亿元的中宇农牧产业园一期工程顺利竣工。全区完成土地流转1.1.000亩,发展林下经济1.2万亩;新增区级农业龙头企业4家、“三品”认证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8家;成功创建省级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农业基础设施得到改善,建成高标准农田林网4.3万亩,疏浚沟渠253公里,治理沙化土地5000亩。粮食丰收,总产量28.6万吨,实现“十二连增”。强农惠农政策得到严格落实,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全面铺开。成功入选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全省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被确定为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县、全国农村实用人才认定试点县和全省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区。

城乡景观。基础设施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投资2.3亿元的德大铁路站前广场一期工程竣工,德大铁路滨城段通车。济滨东高速滨城段已完成投资6543.8+0.2亿元,建设进度全线领先;黄大铁路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城建项目加快推进,投资6.5亿元的北海公园项目进展顺利,黄河十六路按计划贯通;投资61万元的如意湖、芙蓉塘、创业商务中心周边绿化工程基本完成;投资6543.8+0.3亿元,实施东区基础配套项目32个,城区功能不断完善,人气进一步聚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取得圆满成功。按照道路硬化、环境净化、村庄美化、路灯照明、城乡规划覆盖、公共交通覆盖、治安监控覆盖、医疗服务覆盖、文化体育设施覆盖的“四化五覆盖”提升标准,全区累计投入5.8亿元硬化4965438个村、65438条道路。城乡管理全面加强,城中村改造稳步推进,大河新城全面开启。

吸引投资。抓住京津冀产业转移机遇,组建8个专业招商团队,聚焦重点行业、重点区域开展集中招商,* * *引进资助项目147个,到位资金484100万元,无偿资金5.09亿元。其中,大连万达城综合体项目签订协议,苏宁广场、雨润集团、欧尚超市等项目达成投资意向。融资工作成效显著。第十二届银企合作促进会收到资金654.38+06.28亿元,到位率654.38+000%。全市资本对接大会签约资金931亿元;成功发行城投债6543.8+0亿元,方化股份增发4亿元。

社会事业。民生支出6543.8+0.54亿元,占财政支出的57.4%。优先发展教育,投资3.7亿元,基本完成城区3所新学校建设,解决1万多名学生就近入学问题;投资654.38+0.7亿元,建成农村义务教育标准化校舍5.6万平方米,在全市率先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验收。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升,16个标准化村卫生室建成投入使用,实施了乡镇卫生院住院起付线以上全额报销制度,2300名患者受益,累计报销费用287万元。社会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居民基础养老金由每人每月70元提高到75元;城乡低保人均补助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298元和172元;农村五保集中供养和分散供养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年6100元和4100元。城镇新增就业6007人,农村劳动力转移1254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1%。投资6543.8+0亿元的滨州殡仪馆建设基本完成;投资3000万元的新档案馆开馆。社会养老水平明显提升,新建老年公寓9所、老年日间照料中心18个,各类养老机构60个,千人养老床位38张,提前一年超额完成“十二五”目标。社会治理成效显著,先后获得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市、全国“六五”中期普法先进区、省流动人口计生协会建设示范区、省药品安全示范区等称号。社会治安保持稳定,“平安你我他”行动取得明显成效,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

政府自身建设。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四风”问题得到有效整治。清理办公用房2.6万平方米,清理公车57辆,公款吃喝、庸懒散等不良风气得到有效遏制。政府机构改革稳步推进,取消32项行政审批事项,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中心全面开通,50家有审批事项的单位进驻,实现了“一门受理、一站式办结”;开设了“主任业务大讲堂”,实行重点项目承包、半年观察述职制度和年终考核制度,促进了班子成员履职尽责、做好事,促进了全区工作提速增效。自觉接受人大、CPPCC和社会各界的监督,40件NPC代表建议和103件CPPCC委员提案全部得到答复;办理群众来信和市长公开电话1022件,回复率100%。群众满意度进一步提升,年终考评上升3位。

2021,1,山东省农业农村确定滨城区为2020年山东省农业机械化示范县(市、区)。

2020年6月2日,农业农村部认定滨城区为全国第四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

2019 165438+10月12水利部公布第二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滨城区榜上有名。

3月15,2010,滨城区获得第三批全国法制县市先进单位荣誉。

山东省136县市经济实力排名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