烤鸡技术专利
“取之所欲,必先取之”,古代兵法的一个策略,被现代商人运用到了极致。
“给个小芝麻,做个大西瓜。商家给消费者的实惠,几乎都是带刺的诱饵。
“实惠”、“实惠”、“机会”、“便宜”这些漂亮的广告词背后,可能是消费者需要擦亮眼睛的“陷阱”!
第一,谁的血在“流血”
“出血,大甩卖,1名牌蚕丝被套,出口国内市场,现大幅降价……”
这一天,在路边的自由市场里,这样的喊声从一个便携式扩音器里响起。
“降价”的消息对逛市场的人来说一直是不可抗拒的,看热闹想捡便宜的人三五成群的凑在一起。
一看到有人,那个掐着脖子尖叫的年轻人回过神来:“快来看,快来买。股票不多,机会难得。原价98,现价58。两件只收100元,大出血,大甩卖。”
不到半个小时,小伙子就卖了十几床被子。正当他踌躇满志,忙着弄些钱的时候,市场的价格主管来了。
"请出示购物发票!"
小伙子立刻就懵了。面对身边想看真相的人,他挺尴尬的,但又不得不说。时间久了,人们才知道,他卖的根本不是什么“名牌出口被套”,而是一家普通的郊区小厂,进价才25元。我明白了!、
先大幅提价,再小幅“降价”,这叫“出血”,其实是真的“吸血”。这是不法商人压低价格的伎俩!
虽然人们的生活和收入水平在不断提高,但在买东西付钱的时候,“捡便宜货”的心理习惯还是把他们赶走了,潜意识里主导着人们的购买行为。
有的人会买东西,有的人总是花钱不知道怎么花。“质量好”和“价格低”并不是绝对对立的,在一定条件下还是有可能两者兼得的。但是一定要真正了解商品降价便宜的原因,然后根据商品本身的质量和自己的实际需求来决定是否购买。
如果一味追求便宜,听信广告中所谓的“大出血”、“大甩卖”、“大降价”,可能会占尽便宜,吃大亏。
血液是生命之本,大出血会要了你的命。商家兜售“出血”,说是不计成本超低价销售,以此来看他们卖货的急切。
“甩”几乎等于“扔”。“甩卖”就是快速彻底的清理商品,价格自然很低。正常的“甩卖”是商店和企业大量处理积压物资的行为,只有在倒闭、破产、转产、‘搬迁’和急需流动资金时才会发生。
降价只是为了降低利润,为了薄利多销。“大降价”只是表明商家扩大销售、处理库存的决心。无论是“放血”、“甩卖”还是“降价”,都可能有真实的、名副其实的。
产品积压太多。为了加快资金周转,企业可能会主动降价,减少利润甚至亏本销售。
这种商品滞销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因为款式不够新颖,时尚潮流已过;可能是因为市场快速冲向饱和;也可能是因为销售网络不畅通,推广力量不足。总之,和商品本身的制造关系不大,不存在制造质量的问题。
当然,也有一些残次品和等外降价销售的现象,往往在产品出厂的时候就标明了。
由于季节、地区、进货渠道、批零差价等原因,商品价格可能会便宜。夏天皮夹克、羽绒服降价销售,冬天蚊帐、电风扇也会调价促销。淡季和旺季每个产品价格不一样是很正常的。在不同地区,由于收入水平、消费偏好等原因,也会存在价格差异。北京人在天津办婚宴,周末买衣服,正在成为一种新时尚,而价格是其中的奥秘。世界各地的名优土特产,在原产地往往很便宜。这很好理解,南方沿海地区有大量进口商品,价格自然合适优惠。
为了扩大市场份额,提高竞争力,推广产品,一些厂商主动降低产品价格。比如四川长虹在1996推出的彩电降价战,就是建立在产品质量和以前一样的前提下,没有变化。随后,众多厂商接受挑战,纷纷大幅降价,消费者从中受益,皆大欢喜。
当然,这些都是为了长远利益。企业暂时“放血”“降价”,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抓住机会占点“便宜”。然而,在目前的市场上,“放血”宣传、“降价”叫卖的并不多见,“挂羊头卖狗肉”的却不少。
名为“降价”,实则是涨价。名为“便宜”,实际“劣质n0”。
看起来“便宜”,其实不一定。然而,即使是这种看似“廉价”的东西,也能吸引很多人的青睐。
许太太是个老北京。她从小在天杂院和胡同长大,在单位和大街小巷都很受欢迎。因为她有点胖,大家都老老实实、毫不客气地叫她“胖大嫂”,不分年龄。
“胖嫂,最近有什么便宜货?”
无论在哪里遇到胖嫂,人们都会问这个问题。因为她是公认的“信息中心”,所以她非常关心在任何商店买什么便宜货,哪里有优惠的展览活动,各种商品,她总是满载而归地“抢购”一些奖杯。
老徐的丈夫对此非常不满。两个人经常为此小打小闹。这不,夫妻俩又生气了:
“看看你买了什么鞋!我们的儿子只穿16号的鞋。24码的你会买谁?!"
“给我儿子穿1。他的脚长得很快,过几年就能穿了。而且这双鞋才十块钱,挺便宜的。
“便宜!你知道很便宜,但是你懂吗?这是人造革,看起来很丑。我儿子以后再也不穿这种鞋了!''
无论老公怎么说,胖嫂都不服气,甚至还挺委屈的。她打开了两个大衣柜,里面装的并不是她绞尽脑汁、辛辛苦苦从各地收集来的“廉价货”。什么十块钱的裙子,五六块钱的衬衫,二三十块钱的羽绒服等等。,虽然质量差了点,但毕竟便宜,那给家里省了多少钱?但她的丈夫信奉“吃一个新鲜的桃子,而不是一篮子腐烂的杏子”的哲学,并批评她的风格:
“你看看这些东西,价格似乎不高,但质量根本无法保证。买他们有什么用?这些衣服你到底喜欢穿几件?总是高高兴兴的把它们带回家压箱底。就这些东西的质量而言,不仅不便宜,而且极其昂贵。你卖的时候说的好,‘出血’,‘降价’,‘我看你白把血给人家了!"
胖嫂不懂这些道理。她看着一堆花花绿绿的衣服,春节走亲访友,也挑不出一件满意的。她也想花很多钱,以后少买几个,但是一听到吃喝的声音,就忍不住感动,掏钱买了。
当然,商家广而告之,也有很多种说法。因为他们要转产,要清理仓库,要换季,要过纪念日和节日,要盘活资金,总之是真心想降价,亏本,给消费者更便宜。商人口若悬河,仿佛这样的机会千载难逢。如果你遇到了却不抓住,那就好像你变成了一个大傻瓜。、
买!
看着蜂拥而至的买家,经过激烈的心理斗争,终于再次冲上前去,抢到了“便宜”。。
刚买了东西,心里又激动又自豪,特别想拿给亲戚朋友炫耀。没过多久发现又是一次“出血”,被骗了。“出血”和“火灾销售”看起来好像价格下降了很多,与其他地方相比。
然后宣布。其实产品质量经常会有问题,比如退货,保修等。,可能无法保证。似乎同样的产品内在质量很可能是不一样的,消费者很难知道是真的在跌还是先涨后跌表面上看。
陷阱往往很诱人,让人不由自主地往前走,然后,一头扎进去。
睁开眼睛看一看。“出血”的是谁的血?
第二,“让步”和“奖品”抓大鱼
90年代初,市场疲软,商品销售不畅,很多厂家和店铺都想尽办法促销商品。
或者在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上,进行激烈的广告宣传、炒作;或者喊着让利,便宜降价,吸引消费者先付款再赚;或者实行匹配策略,要么聪明货赶上滞销,要么滞销赶上聪明货;或向相关单位和下属单位出售或摊派;或者把货当工资奖金给员工,让他们下大力气去卖,上街卖,找门,拉关系。
还有两种常见的手段:“让步”和“奖品”。
十八般武艺轮番上阵,市场似乎相当活跃。这几年,其他手段都消失了,只有“优惠”和“奖品”似乎充满了活力,依然活跃在市场的各个角落。
一到节日,各大商场的“打折”招牌都高高在上。全国各地庆祝的春节、元旦自不必说,都是商家大做文章、大做文章的重点,其他如六一儿童节、三八妇女节、八一建军节、十一月十一国庆节等节日也绝不会轻易放过。
“所有商品价格都会打折10%-50%”,听起来很刺激,但当你选择了一个更合意的商品,最多也就打折10%,更高的就别想了。连10%都没有,因为“厂家提供的优惠产品已经卖完了”。
“购买5000元以上可享全年优惠10%”,“当天购买500元以上可获50元优惠返还”,这是个振奋人心的消息!而所谓的10%的优惠是不能和节日优惠同时享受的,甚至和该商品的具体优惠措施不兼容。优惠返50元是什么时候
但是,不会是现金返还。最多就是在指定柜台购物。这五十块钱往往不够买最小的东西,还得再加钱!更别说50元的优惠其实只有
只是一个不值几何的小礼物。
展销会是定期大规模的优惠销售,一直是老百姓集中采购的好地方。但是,好吃的东西不能吃太多,中国的商家最会把人的胃口倒掉,有些展销会最终会沦为徒有其名。
所谓展会,就是在展会的同时进行销售,一定要展示一些新鲜的、有特色的商品。不然有什么必要把每家店常用的东西都集齐?
办展的单位不下大力气联系厂家和商家。把摊位租给个体户和商铺出租很容易赚钱,但是出了这样的事情,谁还会不厌其烦的去参加这种毫无意义的展会呢?
产品数量少,品种不丰富,质量价格不优,服务态度不突出,展销会形式不再吸引人们的兴趣。以前一年才开几次展销会,产品真的又好又便宜。参加集市的人人头攒动,连门票都卖一元钱,根本挡不住汹涌的人潮。
现在在公共场合和停车场经常看到有人在发展销会的门票,红绿条纹扔了一地,拆了一地。
那些所谓的优惠广告和宣传,已经让人吃了苦头,失去了魔力,让人不再相信!
然而,也有“礼物”。
1996春节前,某市某著名商场门口,有一位笑容可掬的女士,站在一个小摊位前,轻声对顾客说:“现在买这个巧克力,可以得到一个小小的卡通玩偶造型。请看一看。挺划算的。”相当漂亮的卡通娃娃造型,非常吸引人,还没开口说是还是不是,已经有几个孩子牵着父母的手过来了,“我要一个”“我要一个”的声音此起彼伏。
稍微注意一下报纸广告,商店海报,街头小报等。打折送礼的新闻太多了。一大包洗衣粉,送一小袋一样的洗衣粉;买一大罐慕斯,送一小瓶发胶;买领带,领领带夹;买个剃须刀,送块洗脸皂;买个VCD机,送一套卡拉ok碟片;买个微波炉,
送食品盒,等等。
这些礼物仍然是相关的,有些礼物可能是不相关的。“哦,‘这是新的录音机吗?看起来相当不错。“桌子上有一个小巧的录音机,风格独特,很抢眼。
“哪里!这是婚纱摄影楼送的礼物。”
“会有这样的好事吗?居然送这么贵重的东西?”
“你真难得!拍婚纱照要几千块钱,礼金最多两三百块。什么值得!除了录音机,还有许多种类的礼物。什么相册、相框都不稀奇,西装鞋帽、小家电、山地车什么都不是,甚至还有三天的蜜月旅行。”'
给的前提是先交钱,卖家赚够了钱,才能再给你一部分。
一幅漫画将这份礼物的精髓展现得淋漓尽致。
无情的刽子手从一头猪身上切下一条大腿,然后从这条大腿上切下猪蹄,递给瘫软在地上的肥猪:“这是给你的!
虽然漫画很直白,但是真实是好的。
“买一送一”、“买一送二”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什么样的「买一送八」?当你买一套西装时,你可以得到一条皮带、一条领带、一件衬衫、一条内衣、一双鞋、一双袜子、一个领带夹、一个钱包等等。据说这套西装原价500多,现在只要300多,还有这么多赠品。这难道不是好事吗?然而看到这张优惠券的人都讽刺地说:
“这套西装肯定是一套一百多块。不要被骗了!''
商人们不遗余力地解释他们为什么在优惠券上赠送这样的礼物。本来是准备在电视上打广告庆祝开店五周年,后来改成以实物感谢消费者。
然而,没有人愿意相信。把这些五花八门的赠品换成提高商品本身的质量,合理调整价格,看长远,吸引固定客源,不是比大做文章赠送没有目的的赠品要好得多吗?
付出,让人仿佛又看透了。、
还有一个“奖”。
不管你买什么,你都可以得到奖品。
一对年轻夫妇去一家迪斯科舞厅跳迪斯科。中场休息时,舞厅的主人大声喊出了他们舞蹈票上的号码:他们中了彩票,他们得到了一辆山地车!
一个食堂里,七八个人围着一张大桌子坐着,涮、烤、谈、馅。我高兴地吃着。餐厅里的女士拿着话筒,温柔而缓慢地宣布抽奖结果。桌号一公布,七八个人都咽了口唾沫,欢呼起来:这顿饭可以不花钱了!
报纸再次刊登新闻:五位幸运同学的姓名、住址、单位、身份证号,因为买了传呼机,每人将获得一部手机。
从商场购物后,在开发票时,服务员提醒:“你可以拿着这张收据到商场东端参加抽奖。如果你幸运的话,你会得到免费购物。多么美好的世界啊!
购物、跳舞、吃饭都有奖品;买房、学车、旅游都有奖品。
商家以“有奖”为招牌招徕生意,一些消费者拿着“有奖”抢着“试”。
商家为什么要设奖项?就是为了多赚钱!
虽然有些奖项宣称覆盖率达到100%,也就是奖金人人有份,但是没有商家会把赚的钱全部用来奖励消费者!只要他能拿出一半甚至三分之一,那就太好了!
但是,“中奖”的幌子还是管用的。XXX中奖的消息比新华社传得还快。总有人相信自己的运气是非凡的。
赢家和输家都归结于自己的运气,商家在不被人注意的情况下从幸运儿和坏人身上赚了足够多的钱。所以“奖品”越来越多。
让步或“奖品”只是诱人的诱饵。
第三,“快速致富”不致富
有人说,现在是“崩盘经济”的时代。
口语十天可以加速,钢笔书法一月可以加速,养猪养鸡几个月可以加速,等等。当然,发财也要加速!
致富光荣,可喜可贺。现在,人们被鼓励尽可能多的挣人民币。贫困地区的每个人都希望三天两夜改变自己的容貌,富裕地区的普通人也梦想着有一天成为“李嘉诚”。
谁不想发财呢?因此,“致富秘诀”、“致富秘方”等大型广告标题突然出现在全国性的报纸和刊物上。
“你想成为万元户吗?如果你真的想像我一样脱贫致富,成为人人羡慕的万元户,请到邮局汇款20元,就能得到一套致富秘笈,保证三个月内如愿以偿……”
有这么美的东西?想都不敢想。农村男青年小王看到这个广告,感动了半天,有些怀疑。但是当你看一份做了广告的著名报纸时,广告中的每一句话都是那么肯定和有力。况且二十块钱虽然很多,但也不算太大。如果你真的掌握了这个秘密,你会在三个月内成为百万富翁,那就好了...
小王想想就笑。从美好的想象中醒来,他立刻小跑着去了邮局。
一个多星期后,小王真的收到了一封信。在《致富秘诀》的标题下,有一段话是这样写的:“如果你想成为一个万元户,就像我一样,花500元在报纸上刊登同样的广告,三个月内你一定会成为万元户。”这不是笑话,虽然比很多笑话都可笑。
急于致富,虚假广告是为了迎合自己的需要而做的,陷阱是为了让人伸手进去而挖的。致富靠劳动,致富必须勤奋。没有所谓的“秘密”可以轻易获得财富。
越是可笑的事情,越是要披上“科学”的外衣。这样的报纸广告并不少见:
“你想发财吗?要致富,靠技术。我们的科技信息中心隶属于XX研究单位,从各种专业报刊、杂志、专利报告中精选了100条相关信息,涵盖了农业、副业、商业、工业、生活。无论是国家机关干部,还是普通农民、工人;无论是教育战线的教职员工,还是自由商贩、个体户,都能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打开致富之门。为了让大众受益,这条信息只收10元,一次只能一个人购买一份。如果有兴趣,请通过邮局汇款到某科技信息中心,钱一到就把资料寄过去。”
80年代,有一段时间科技信息、协会、中心非常时髦。许多来自农村田野、城镇和小巷等地的闲散人员。,也学会了用无法理解的时髦话骗人。一时间,信息服务部门、经济信息开发中心、经济咨询公司比比皆是。
没有科研人员,只有目不识丁、游手好闲的二流子;没有具体地址,只有临时租的甚至在酒店的小房间;没有专利和项目,只有从报纸杂志上刮来的所谓信息。这样,他们也敢于到处传播广告,向社会提供“科技信息”。
一条科技消息“喝酒怎么不醉”说:“趁人不注意,把酒换成水。”
这也叫“技术”!
然而时至今日,类似的广告依然随处可见,只是因为渴望的人太多了,而“发财”二字的诱惑太大了。
一家机械厂在广告中宣传:
“如果你想快速致富,卖烧鸡是最方便的选择。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商场,每天都能卖出上千只烧鸡。我广泛生产烤鸡设备,每十五分钟可以烤鸡或者烤鸭一次,一次五只。据计算,每只电烤鸡的利润在三元以上。如果我们每天卖出100个烤鸡芯。
计算;月收入应该在1万元左右。"
多么诱人的前景。每台烤鸡设备价格只要1500元,技术简单,两个人就能熟练操作。广告上说,三个月之内,两人都可以成为万元户!但是,广告终究只是广告。
如果这种“快速致富”的广告放之四海而皆准,恐怕全中国人都会富起来,这样就不会有人痛苦地摸索了。
也许广告的计算在数学上是正确的,在逻辑上是精确的,但它有坚实的前提吗?
每只烧鸡的利润取决于生鸡成本、水电成本、工资成本、税费、店面柜台租赁费、价格等因素。每个地区可能差异很大。能保证三元以上吗?
北京上海的消费者爱吃烧鸡,不一定证明其他地区的人都爱吃烧鸡。一天卖100多件,不是一个可以轻易完成的小数目。打开消费市场,赢得消费者所需要的时间、精力、金钱,广告里都没有提到。
如果有人跟风,卖烧鸡的人会更多;即使烧鸡、烤鸭、烧鹅等同类食品卖得多了,烧鸡的竞争也会趋于激烈,销售收入和利润的估算也会重新进行。
获取丰富的广告,用看似简单的算术,打动人心!谁知道飞这个算术没那么简单。
具体、真实、感人地描绘盈利前景是“致富”广告的共同特点。一则彩色照片冲洗扩印机的广告是这样说的:
“本产品采用电脑图像分析技术,自动计量,功能齐全。可冲印1-12寸彩色照片,每天可冲印1000多张普通彩色照片(5寸),40多卷。买一套打印设备,一个月就能收回成本。设备操作简单,没有摄影基础的可以保证一天内我厂免费进行技术培训,产品三包,代理托运。”
保证一个月收回成本,那么两个月投资翻倍。致富的速度真的很惊人。但是等等!
仔细看广告中的文字。“使用一个月”是什么意思?意味着机器的工作时间达到一个月,而不仅仅是日历上的一个月!机器的工作能力是每天打印几千份,所以一个月要3万多份才能收回成本。在消费不是很发达,生意不是很好的地区,年业务量也达不到这三万张!
致富不易,让致富容易的广告很值得怀疑。
亮闪闪的钱是广告陷阱的诱饵?
利益引诱它,最简单的广告策略!
第四,“成名”梦落入陷阱
有人说,一切众生,熙熙攘攘,都是“名”和“利”。
甚至有人说,出名的人要盈利,有益的人要出名,这就构成了社会进步的动力。
不管名利有没有那么神奇,社会上确实有很多人在为之奋斗,甚至不择手段。
大部分想通过奇怪的方式致富的人都落入了各种各样的陷阱,想一夜成名的人迟早不可避免的会堕落。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供应。有人想出名,有人喜欢。
“为了弘扬民族文化,繁荣文学艺术,发现新的文学人,举办文学创作大奖赛,……”
各种“竞赛”、“比赛”和“大奖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