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像屠苏这样的地方吗?
王安石关于符涛的诗里,除了鞭炮声,还有一句“春风暖屠苏”。这个“屠苏”指的是屠苏酒,喝屠苏酒也是中国古代新年的一个习俗。
屠苏是一个草堂的名字,根据记录在年李写的韩娥在唐代。据说古时候有一个人住在这个草堂里。每年除夕,他都会给附近的每家每户发一包草药,叫他们缝在布袋里,扔到井里。在新年这一天,他们会提取井水,喝一杯酒,这样他们就不会在一年内染上瘟疫。人们得到了这个药方,但他们不知道神医的名字,所以他们不得不以屠苏的名字来命名这种药酒。事实上,屠苏不是草堂的专有名称。根据汉代的通俗文学,所有的茅草屋都叫做专利苏。至于屠苏的酒里放了什么药,据梁代人所著的《荆楚隋记》记载,北魏谈判家董洵说,古代民俗中元旦喝的药酒里就有胡椒粉。所谓的屠苏酒实际上是一种胡椒粉酒。董洵还讲了喝屠苏酒的习惯,就是家里最小的先喝,第二个下来,大的再喝。原因是孩子新的一年又长了一岁,大家都要恭喜他。老人们的寿命在新的一年里少了一年,所以如果过一段时间再喝,就意味着祝他们长寿。这种少喝后喝屠苏酒的习俗一直流传到后代。唐代诗人顾颉颃在《岁岁年年》诗中说:“一个老兵和几个人联手,我觉得并不更可悲。我也会孤独羞愧,我会让屠苏成为少年。”宋代文学家苏辙也在《除日》诗中说:“年年岁末饮屠苏,不觉已年过七十。”都是关于这个习俗的。
过年喝酒也和迎新送旧有关。民间习俗是熬到半夜,也就是从除夕的石海时间到大年初一的午夜时间,称为“岁酒”。一家人开开心心地喝完年夜饭酒后,长辈们还会给孩子们“压岁钱”。在旧俗中,有100个压岁钱,用红绳串起来,表示长寿一百年。当然后来改成了银元和纸币,数量也不再讲究。
过年喝酒有很多有趣的故事,最有趣最神奇的是六安八。据人葛洪《神仙传》记载,东汉蜀郡(今四川)人栾八,有道学,为官于尚书。元旦那天,在朝廷的大礼堂里,大臣们被奖励了新年酒。栾霸举起酒杯,把酒放进嘴里,却没有咽下去,而是朝西南方向啐了一口。庙里的纠察向皇帝报告说弹劾他是不敬的。皇帝一问,栾霸磕头道歉:“我的家乡成都失火了,我用酒化雨灭火。我怎么敢帮你!”皇帝发函成都调查。成都报道:“大年初一成都发生火灾,直到午饭时,从东北方向来了雨,才把火扑灭。很奇怪,雨里还有一股酒精的味道。”这个故事在《后汉书·书法传》中也有记载,但据说是郭喜安的故事,叙述也很简略;到了葛洪手里,经过一番改造,就成了乱八的故事,非常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