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长城散文

三年前,腊月初,我五十五岁,每天晚上下班就匆匆赶回家,谢绝同事聚餐、朋友应酬等一切活动。一个同事看到我不能履行合同,就问我在忙什么。我笑着对人说:“我在修长城!”“同事不理解:“平时没见你参与过‘筑长城’啊。现在你为什么突然迷上了修建长城?我们为什么不一起玩呢?”“呵呵,你误会了,我是绣长城的。“同事听了我的回答,笑得前仰后合,说我真会开玩笑。刺绣室的工作是女人的专利。没人见过60岁的老人拿着绣花针当绣工。我很认真的跟人说:“这是真的,我就是你没见过的那个拿着绣花针的老头。"

说起这次绣长城的原因,是因为我从小就对长城情有独钟,有一种不变的爱不舍。小时候总缠着老人,听他讲秦始皇逼民工建长城,孟姜女千里迢迢找老公哭倒长城的故事。在我的脑海里,长城只是巨大的砖块,无尽的城墙和高高的烽火台。当我在小学的时候,人们画天安门门,但是我用我拿起的画纸在上面画长城。参加工作后,我有幸到了北京,终于登上了梦寐以求的巍峨长城,圆了我当“英雄”的梦;去新疆,在万米高空飞行俯瞰长城,犹如一条腾飞的巨龙,蜿蜒盘踞在群山之间。

长城,在我心中,是我可爱的祖国,是中华民族勤劳智慧的象征。长城将永远如此雄伟和高大。所以,当我看到很多女人拿着绣花针,绣着自己喜欢的刺绣时,我就想到,为什么不绣一个仰慕已久的长城呢?听说我也要绣十字绣,街坊的女人都笑哭了。“女人绣花,因为女人都是喜欢乞讨的,心灵手巧,会画花绣云。你一个大男人,怎么能用粗糙的手拿着绣花针?别开国际玩笑了。有闲时不妨好好休息一下。”但是,我性格倔强,不信邪。就算是十头牛也拉不回来。

我亲自去绣品店挑选十字绣材料。一个小姑娘热情的接待我,问我给谁买,买什么样的图案。我跟小姑娘说,我给自己买,自己绣。女孩诧异的盯着老人,“嗤”的一声,一直微笑。我不这么认为。我我行我素,精挑细选,最终选定了一幅宽59厘米、长105厘米的“长城”山水图案,并买了质地较好的亚麻绣花布、颜色新颖的绣花线和细小的绣花针。

俗话说“看花比绣花容易”,确实如此。看别的女人绣的那么熟练,可以边绣边聊,可是我那双笨拙的手第一次拿起绣花针的时候,却不知道针该放在哪里,怎么绣。无奈之下,只好上网查了一下,问问楼上那个会绣花的姑娘。她拿到了《针经》,学会了一些基本要领。

我采用的是“半针绣法”,就是我绣一条斜线,先绣成a/线形状,再绣一条\线,完成一个×小十字。如果有大面积单色图案,先往一个方向绣半针,再回头绣另半针。有人告诉我,这叫“丹麦技术”,刺绣方向是一样的。开始打针时确定中心点。刺绣时,线要松紧适度,用力均匀。绣花线在起针或结束时不能打结。一厘米左右的线头要留出,以便在面料背面互相牢牢压住,线头千万不要缠成一团。这样才能使刺绣达到面清背平的效果。当我用了两个晚上,辛辛苦苦六个多小时绣出一个小小烽火台的轮廓时,那一刻我异常兴奋。谁说男人不会绣花?我的长城已经成型,将在我手中建造。熟能生巧,从绣花针的频繁扎针到更加舒适的刺绣,速度也在不断加快。看着一段段城墙拔地而起,烽火台一座座建成,一片片白云飘过,成就感油然而生,随着长城的延伸,心中豁然开朗。久而久之,我迷上了刺绣。每天晚上吃完饭,我就坐在闺房里,聚精会神地绣我的长城。经过整整一百个晚上的挑灯夜战,14万多针的细致手工刺绣,用了58种颜色的绣花线。每一针都蕴含着我的深情,每一根线都承载着我深深的爱。一幅0.62平方米的十字绣《长城》终于成功“完成”。

现在,每当我抬头看到挂在书房里的这幅“长城”,凝聚着我的爱,我都不禁为我们这个聪明智慧的民族感到骄傲,也为我的第一件作品——“长城”刺绣感到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