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高达6543.8+0.66亿元的DJI,是锐意进取还是孤注一掷?
那头,通信老大哥华为刚刚宣布进入造车新赛道;在这里,科技新秀DJI推出了与上汽通用五菱深度合作的全新宝骏KiWi EV,在昨天开幕的上海车展上正式亮相。
这不禁让人觉得造车要开始“人对人”了!无论曾经从事哪一行,巨头们似乎都在争先恐后地挤进智能汽车的“风口”。
不过据了解,DJI这次造车的套路其实和华为一样。所谓“深度合作”,实际上是指全新宝骏KiWi EV装载了DJI的智能驾驶系统,双方的合作并非以购买零部件的模式进行。
相比于DJI和五菱如何合作的问题,更让博虎财经不解的是,为什么这个习惯了在天上飞的“一哥”这次选择了在地上跑,而不是飞。DJI未来会朝哪个方向发展?
01
飞向“顶级”无人机市场
说到DJI,离不开无人机;说到无人机,你不能离开DJI。
成立15年后,DJI已经从莲花村的私房一跃成为数百亿。就连很少称赞中国科技企业的华尔街日报,也主动给DJI贴上了“第一个成为世界主要科技消费品先锋的中国企业”的标签。
谁是DJI?
回到2006年,一个刚从香港科技大学毕业,毕业设计勉强拿了个C的学生,被我们学校的机器人学教授李泽湘推荐,得以继续两年的研究生学习。
读研期间,他和两个同学拿着筹来的200万港币,去深圳租房创业。最后因为经常旷课,他上了两年的研究生,学了五年才拿到学位。
他就是DJI的创始人兼CEO王涛。
DJI起初只是一个小工作室,没有商业模式,只是制作无人机配件。两年多来,DJI一直在经营一个小作坊。
给王涛出整架无人机主意的人,其实是新西兰特工。2010他告诉王涛一个事实,他一个月能卖出200个DJI平衡环,但是95%的客户都是在多轴飞机上安装平衡环的。这让王涛开始反思DJI的发展方向:是继续卖配件还是做整机?如果整机做出来,是固定翼,直升机,还是多轴?
最终,王涛决定听从自己的内心,选择做多轴。“我是产品制造商。我只想把产品做好,让更多人用上。”
到2012年,凭借过去几年积累的成熟技术,DJI已经具备了一架完整无人机所需的所有要素:软件、螺旋桨、支架、平衡环、遥控器。终于在2013,1发布了“DJI精灵”,成功撬动了民用无人机市场。随后,DJI在产品迭代速度上基本实现了与手机行业相同的速度。一年一度上映,《神怪2》《神怪3》相继问世,《武》《玉》系列好评如潮。
如今,DJI已经占据了全球消费级无人机市场80%的份额,持有超过70%的专利技术,估值超过6543.8+066亿元。2020年中国独角兽榜单TOP100排名第七,DJI也是唯一垄断全球市场的中国科技巨头,甚至经常被业界比作中国的“苹果”,但能与这个“苹果”抗衡的玩家尚未出现。
与华为的经历类似,DJI也曾被美国以“保护美国国家安全”为由列入所谓的“实体名单”,以“控制”该公司对美国的进出口。然而,面对美国的制裁,DJI直接将其关税提高了65,438+03%,并转移到北美市场的消费者身上。即便如此,DJI在北美市场的销量不降反升,甚至美军还在使用DJI无人机。
事实上,没有人能动摇DJI在无人机市场的领先地位,但其领先地位带来的问题开始浮出水面。
时至今日,无人机仍然是一个小众市场。因为对于大多数消费者来说,对无人机的需求没有那么强烈,实用性不强,只有少部分人会成为无人机用户。近年来,虽然DJI陆续推出价格更实惠、携带更方便的迷你无人机,但仍无法从根源上刺激消费需求的增长。
无敌真的是一件很孤独的事情。由于DJI没有实力相当的竞争对手,无人机的普及之路逐渐成为瓶颈。
据IDC 2065 438+08预测,全球消费级和企业级无人机市场规模为90亿美元,预计未来五年年均增长率约为30%。据此计算,2020年无人机市场整体规模约为1,526,438+0亿美元。根据Gartner的预测,这个数字已经下降到112亿美元,其中至少有50%属于工业级无人机。这意味着消费级无人机的市场被进一步压缩。
在无人机领域深耕多年的王伟似乎有一种预感。2016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无人机市场接近饱和,DJI营收将达到200亿元。
02
内外夹击,生存不易。
事实上,除了无人机销售的“天花板”危机,DJI仍然是一个“夹心饼干”。
2020年8月7日,一则DJI裁员14000人的新闻传遍网络,DJI因此陷入舆论中心。
随后,DJI公关总监谢坎迪在朋友圈表示:“考虑到DJI有14000人,按照这种说法,公司里没有人。我建议子弹飞一会儿。”原来误会是媒体误译造成的。原话是“公司正在考虑对其全部14000名员工进行‘瘦身’”,而不是将这14000名员工全部裁掉。
但DJI裁员的真相绝非空穴来风。据被裁员工称,DJI为“瘦身”付出了巨大努力。深圳总部的销售和营销团队从65,438+080减少到60人,消费市场的团队也有类似的减少。此外,DJI的视频制作团队已缩减至3人,而南韩则裁撤了6人的营销团队。
“具体来说,我年前就开始整理工作,裁掉了一些多余的人。举个例子,以前有两个人在做一份工作,但是如果这份工作实际上可以由一个人来做,那么一个人就被认为是下岗了。但是R&D裁的比较少,因为R&D的工作饱和度比较高,很难压缩。”
DJI告诉员工,被解雇的原因是新冠肺炎疫情打击了销售。
除了这个原因,DJI还意识到其结构在2019变得不可管理。据内部人士透露,大规模裁员的根本原因是管理混乱。这个圈子里的每个人都知道DJI的管理实在是一团糟,效率低下。特别是2018重大腐败事件,暴露了DJI在供应商引进决策链上的监管漏洞。该事件还造成DJI损失6543.8亿元人民币。
疫情期间,DJI创始人王涛曾表示,公司面临巨大的风险和挑战:一是90%以上的客机取消,所有货机供应紧张。每月运费增加800万;二是受中美贸易摩擦和疫情影响,公司海外供应商供货失败风险加大。
但是DJI作为中国的科技企业,海外市场真的对它有那么大的影响吗?
DJI曾透露,其80%的销售发生在线下,该公司产品在海外市场和中国市场的销量占比为8: 2,其中40%在北美。可以看出,DJI非常依赖线下和海外市场。
虽然国内疫情逐渐稳定,但国外疫情持续严峻。商店关门,户外娱乐暂停,失业率飙升,而无人机主要用于影视、旅游、户外等场景。你可以想象这股浪潮对DJI的影响。
此外,自DJI被列入“实体名单”以来,美国政府对DJI的警惕由来已久。今年6月5438+10月,五角大楼出于安全原因禁止了DJI的无人机舰队。DJI还表示,这一决定是出于政治原因,而不是软件缺陷。此前,DJI对硅谷无人机技术供应商突然中断供货感到措手不及。
之所以把DJI比作“夹心饼干”,是因为除了海外贸易受到疫情和政治的冲击,DJI在国内和公司内部也撞上了南墙。
虽然去年无人机被列入国家战略重点发展方向之一。但长期以来,我国对民用无人机的使用和管理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大部分地区实行的是暂行规定。
一方面,与行业的快速增长相比,监管政策相对落后。无人机未经许可进入公共和敏感区域、意外坠落、影响客机正常起降、与高楼相撞等“黑飞”事件时有发生。所以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划定限飞区,而且这些区域越来越大,限飞高度基本只有120m左右。
另一方面,DJI为了让无人机“飞入”寻常百姓家,降低航拍门槛,曾经打造了一架重量只有249克的Mavic Mini无人机。因为按照当时民航局的规定,250克以上的无人机需要实行实名登记。然而,就在去年的6月5438+065438+10月,民航局对这款无人机的规定进行了调整,要求微型无人机起飞重量小于250克,飞行高度不高于50米,速度不超过40公里/小时,换句话说,微型无人机的重量符合要求,但由于飞行高度和速度超出要求,不能视为微型无人机。如果是轻型无人机,还是需要实名登记的。
在内外夹击下,如果DJI不及时止损,雪球越滚越大。如今,DJI的收入已经超过200亿元。除了无人机业务,DJI也在积极布局其他业务,如影像系统设备、教育信息咨询业务等,但都无法支撑无人机6543.8+066亿元的估值。目前最迫切的是找到一个足够大,有足够想象空间的新领域,实现自己的营收突破。
03
地面比天空有更大的想象空间。
与其他造车新势力不同的是,DJI一向稳重低调,“海报一发布就存在”的风格也适用于这款smart汽车。
早在六年前,DJI就对特斯拉自动驾驶的负责人戴伦·李嘉图进行了热搜。而且从那以后,关于DJI进军自动驾驶领域,研发无人车的消息不断出现。
然而,多年来,DJI一直将此事保密。后来被网友发现在深圳蛇口某“秘密基地”测试无人车,进一步佐证了DJI将与OEM厂商合作进入市场自动驾驶的传闻。
目前整车生产的新势力可以分为OEM和ODM。其中,贴牌生产俗称贴牌生产,即品牌生产商不直接生产产品,而是利用自己的核心技术设计开发新产品,控制销售渠道。具体加工任务通过合同订货委托给其他同类产品的厂家。ODM生产是指厂商设计出一款产品后,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被其他企业看到,要求后者的品牌名称进行生产,或者稍微修改设计进行生产。
显然,华为和DJI都是以OEM生产模式切入汽车轨道的。
如上所述,DJI迫切需要找到一个新的领域来支撑其庞大的规模。当下,自动驾驶自然比无人机市场更有想象空间。据测算,2020年自动驾驶市场规模为844亿元,2025年将达到2250亿元。这个数字只是针对国内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市场,有更广阔“钱”途的L4级自动驾驶领域会有更大的可能性。
更重要的是,DJI比其他球员有一定的首发优势。从技术上来说,感知部分仍然是当今自动驾驶最难解决的问题。过去,DJI在无人机产品研发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自动悬停、智能避障等技术已应用于无人机多年。只要把应用场景从无人机转移到无人驾驶,技术难点就能很快攻克。
近年来,DJI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王涛一直在秘密努力改变DJI的定位。“精灵4”无人机在2016发布的时候,标题是“欢迎来到计算机视觉时代”,随后对DJI的描述也从“会飞的相机”变成了“会飞的机器人”。王涛没有把DJI局限在无人机领域,但他希望DJI成为一家人工智能公司。
纵观DJI的产品发展历史,一般都是从子系统开始,然后逐渐发展到成品。无论是飞控系统、空中无人机、空中悬挂云台还是手持云台,根据现有的系统产品,博湖财经预测DJI未来很有可能开始建造整车。然而,作为一个“小华为”,DJI预计将像华为一样观望三年。
04
标签
以前汽车公司小鹏想“上天”,后来造无人机的DJI想“落地”。一个是讲新故事,一个是继续讲故事。
但就目前造车的形式来看,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留在高风险、长周期、低容错、高风险的汽车领域。虽然我国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需求很大,前景很好,但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品牌的认知仍然存在“马太效应”,简而言之就是那些只熟悉顶流的人。此时,互联网造车陆续上市,传统汽车向新能源转型。一时间,市场挤得没人愿意下车,只好被挤了出来。贾跃亭的乐视,董明珠的格力就是例子。
至于DJI最终能否成功制造汽车?博湖财经还是不敢下结论。但是,智能化和电气化将是未来的大趋势,DJI应该可以凭借其出色的实力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参考消息:
65438+1亿欧网:DJI:“磨刀霍霍”无人车
2.风险投资俱乐部:王涛和他的DJI。
3.所有人都投票支持这个国家:在美国的制裁下,DJI的无人机漂亮地反击了!
4.量子比特:独家| DJI无人车首次曝光,从特斯拉挖来的高管离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