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第一!三星SDI全固态电池试产线临近量产,持久战终于破晓。

科技创新板日报(郑编辑)据BusinessKorea today报道,锂电池巨头三星SDI已经开始建设“业内首条全固态电池试生产线”

据悉,三星SDI已经完成了1-2产品样机的制造。其研发的全固态电池以硫化物为电解液,已获得相关专利,进入技术验证阶段。

公司计划将纯电池极板、固体电解质加工设备和电池组装设备引入试生产线。业内人士指出,某种程度上,建立试生产线意味着“三星SDI已经过了全固态电池量产技术的瓶颈”。

有了这条试生产线,三星SDI有望在全固态电池量产的道路上甩开对手。

其韩国同行LG新能源和SK On也在紧锣密鼓地投入全固态电池的研发,目标量产时间为2030年。电池初创企业中,大众投资的QuantumScape计划在2024年将全固态电池投入量产。

多联有望享受红利。“妥协方案”正在升温。

目前,磷酸亚铁锂和三元电池是行业内的两条主流路线,但这两条路线都逃不过安全性和续航里程的问题。面对这两个问题,固态电池是最近的办法。

在能量密度、输出电流稳定性、使用寿命和体积上具有优势,最突出的优势是安全性和续航里程:固体电解质不可燃、耐高温、无腐蚀、不挥发;此外,数据显示其续航时间可达到传统液体锂电池的2-3倍。

考虑到固态电池是公认的下一代电池技术路线,郭进证券认为其有望享受超越传统液态电池的估值溢价。

兴业证券补充道,如果全固态电池成功量产,电解液和隔膜环节将迎来变革。同时适用于高能量密度体系材料,将带动高镍阳极、硅碳阴极、锂金属阴极等材料的需求。

但是从液态电池到全固态电池,很难一蹴而就。多数业内人士也认为,全固态电池的量产和商业化仍面临诸多困难,仍是一场“持久战”。

半固体电池(固液混合电池)因此成为一种折中的过渡方案。比如东风E70搭载的、赣锋锂业供应的“固态电池”,蔚来ET7采用的“固态电池”,卫兰新能源、福能科技、SES公司的产品,其实都是半固态电池。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成功实现量产,全固态电池的前路依然困难重重。

先不说固态电池出实验室后的功率密度;快充性能差的问题也会让大部分消费者摇头——这也是三星SDI现在需要面对的一大问题。

中科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高预测,全固态电池实现产业化还需要十年左右的时间,并对市场格局产生重要影响。现有的锂电池技术,包括液体电池和半固体电池,在2030年之前仍将占据绝对优势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