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要多少年才能赶上美国?

中国的人均GDP和人均收入要多久才能赶上或超过美国?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中美目前的经济差距有多大。

根据世界银行公布的消息,美国2013年人均GDP为51248美元,中国为6629美元。2014美国的人均收入是43017美元,中国是7476美元。

从以上两组数字可以看出,目前中美经济水平差距无疑是巨大的。

但是,中国和美国的差距不仅体现在世界银行的统计上,还体现在GDP的含金量上。中国经济自80年代初高速增长以来,由于真正的市场经济体制远未形成,国民经济结构的主要特点是“三多一少”。一是垄断国家资源能源,依靠政府政策保护和财政补贴的大型国企太多。二是技术“克隆”企业太多,低水平重复建设,国际市场竞争力弱,产品附加值低;三是合资企业太多,完全依赖国外核心技术,基本停留在来料加工层面。什么是“少一个”?就是高科技含量、全球产业链上游、竞争力强、抗风险能力强的大公司太少。

这“三多一少”导致了国民经济的粗放式发展和粗放式增长。GDP虽然暴涨了30多年,但含金量一直很低。

从中国制造业现状看中国国民经济现状和GDP含金量:制造业一直是大国经济的支柱产业。但是,长期的低水平重复建设,使得我国的产品附加值很低,有太多的企业只能靠“克隆”别人的产品,廉价销售,恶性竞争求生存;完全依赖国外核心技术,基本停留在来料加工层面的合资企业太多了。正因为如此,中国制造业长期处于微利甚至亏损的状态。比如2014年,260家制造业企业跻身中国企业500强,营业收入合计23万亿元,但净利润合计只有4623亿元。

260家大型制造企业年净利润合计4623亿元是什么概念?回答:只比国内17家国有银行的年利润1/3好。同年全国17家国有银行营业总收入5520亿元,净利润却高达1230亿元!

制造技术水平严重落后(更不用说管理水平了),导致中国不仅远远落后于美国、日本和许多西方国家,在高科技数码电子产品和利润极高的国际知名品牌方面也远远落后于韩国。于是,一个长久以来让无数国人痛苦的局面至今无法改变:中国的高端电子、电脑、数码产品市场几乎完全被美、日、欧、韩垄断。白花银子正滚滚流入世界科技强国的腰包。

一位政协委员用“血淋淋”这个词来形容中国的制造现象:“中国的家电国产品牌,大部分都是国外的。汽车、计算机等行业被普遍视为高利润,几乎都面临国外血腥的技术剥削。中国企业用世界上最廉价的劳动力消耗大量能源,遭受巨大污染。掌握核心技术的外国人,签一纸技术合同,就能拿走中国企业一半以上的血汗钱!”

“血腥的外国技术剥削”一点也不夸张。早在一二十年前,很多经济学家就为这些现象痛心疾首:中国出口一个79美元的国产MP3,国外拿走45美元的专利费,制造成本32.5美元,中国企业获得的净利润只有1.5美元;中国出口一张DVD的售价是32美元,而付给外国人的专利费是18美元,成本是13美元。中国企业只能赚取1美元的利润...

以汽车制造业为例。中国虽然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制造国,但还处于组装阶段――货是中国造的,而“芯”是日本芯、德国芯、美国芯,大利润被拿走自然名正言顺!

说中国GDP的含金量一直处于很低的水平,并不是说中国没有很赚钱的企业和公司。众所周知:中国房地产是世界上最赚钱的;中国的主要国有银行也是世界同行业中最赚钱的――2065 438+04年,中国有7家企业跻身《财富》世界500强,其中6家是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交通银行(另一家是中国石油)。此外,中国国家电网、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等大型国有企业也非常赚钱。

问题的关键恰恰在这里: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越来越高,经贸战成为没有时间限制的世界大战的条件下,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很大程度上变成了跨国公司之间的争端。因此,一个国家能否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胜出,拥有多少综合实力强、居于全球产业链上游、抗风险能力强的跨国公司,是至关重要的因素。然而,今年跻身《财富》世界500强的91家中国大陆企业中,绝大多数依靠垄断资源、能源和价格,国有企业(包括国资委监管的47家国有企业和37家地方国有企业)几乎没有国际竞争力,真正代表一个国家国民经济活力的只有7家。真正闻名于世的跨国公司和品牌少之又少!如果硬要算的话,华为和联想勉强能凑数。

反观美国:虽然其经济增长一直很低,但由于高度成熟健全的市场经济体制和法治环境,国民经济产业结构合理集约。而且像波音、苹果、微软、思科、甲骨文、英特尔、辉瑞、摩根大通、国际商业机器公司、雪佛龙、耐克、好莱坞、NBA、迪士尼乐园、可口可乐、百事可乐、麦当劳、肯德基等私营跨国公司太多了。,处于全球产业链上游,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他们不仅能在自己的市场赢得巨额利润,还能在全世界赚得盆满钵满。比如2014年,美国以128家公司位列世界500强,几乎都是这类公司。

中美GDP含金量的巨大差距,从中美在世界500强企业中的利润的鲜明对比中更加明显:美国128家企业中,有24家在2014年名列世界500强企业。其利润总额达到7987亿美元,占世界500强企业利润总额的40%。全国91企业中,16家亏损严重。中国企业500强的利润率不到美国企业500强的一半。更严峻的现实是,与前几年相比,中国的企业利润持续下降,而美国的企业利润却持续上升。

举几个惊心动魄的例子:

2014年,苹果营业额在世界500强中排名15,但利润却高达37.03亿美元,仍比中石化、中石油、国家电网中国的利润总和高出65438美元+0.61.9亿美元。

仅仅一个苹果对美国意味着什么?根据摩根大通的数据,去年,iPhone5第四季度出货量为800万部。假设零售价格与iPhone4S的6 00美元相同,如果进口零部件总量减少200美元,每部手机将为美国的GDP贡献400美元。第四季度,新iPhone将增加美国GDP 32亿美元,折合年化计算为6543.8美元+028亿美元,折合年化GDP增长0.33个百分点。美国今年的GDP增长率预计为2%。这意味着一部苹果手机贡献了1/6的美国GDP增加值。

以美国石油公司埃克森美孚为例。在2014财富世界500强中排名第五,仅次于中石油,营业额约407亿美元,利润约32亿美元。

排名第四的中石油呢?当年营业额约432亿美元,比埃克森美孚多25亿美元,利润却只有18亿美元,比埃克森美孚少14亿美元!

都是石油公司,利润反差却如此之大。

更糟糕的是,许多中国公司跻身世界500强和中国500强,许多中长期大幅亏损的公司或“马粪肤浅”的企业长期靠政府补贴生活——这在“补贴王排行榜”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9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题为《2030家上市公司上半年获得政府补贴,中石油再夺补贴王》的文章。文章称,截至今年4月3日,中国* * *已有1934家上市公司公布了2013年度报告,其中1350家公司获得了政府补贴,占比70%,补贴总额为716亿元。其中,中石油以565438+7400万元的日补贴额再次高居前十,中石化获得补贴7.9亿元,排名第四。十年间,“两桶油”* * *获得政府财政补贴6543.8+0258.83亿元。

更严峻的现实是,政府对上市公司的补助金额每年以20%左右的速度递增:2010年400亿元,2011年470亿元,2012年564亿元,2013年765438元。

一个值得政府高度重视的现象是:在当今中国,世界500强和中国500强的“亏损名单”中,绝大多数中国企业都是国有企业;长期靠政府补贴生活的“补贴王”大多也是国企。比如2065,438+03年政府补助金额最大的65,438+00家企业中,有7家是国有控股企业。再比如,2065 438+02a股补贴前十名中,有8家是国企。

事实上,“世界500强亏损榜”和“中国500强亏损榜”、“补贴王榜”已经成为中国GDP和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

中国需要多少年才能赶上美国?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中美之间的经济差距远远大于很多中国人的想象。

但是,中国和美国的巨大差距,不仅仅在于看得见的经济统计,也不在于随处可见的综合国力,更在于比经济数据和综合国力更重要的制度文化!全世界都承认美国是强大的,但美国最大的优势并不在于其广阔而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土地资源;也没有多少核动力航母、核潜艇、洲际导弹和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并不是说它有很多世界知名的品牌比如波音、苹果、微软、思科、甲骨文、英特尔、辉瑞、摩根大通、国际商业机器公司、雪佛龙、耐克、好莱坞、NBA、迪士尼乐园、可口可乐、百事可乐、麦当劳、肯德基等等...而是它有一个由创始人设计的强大的自我修正机制。就是因为它有一种才能,能让爱迪生、比尔·盖茨、乔布斯等许多伟大的天才和诺贝尔奖获得者充分发挥,让世界上各种精英人才和学生趋之若鹜,产生出波音、苹果、微软、思科、甲骨文、英特尔、辉瑞、摩根大通、国际商业机器公司、雪佛龙、耐克、好莱坞等能让世界5%的伟大品牌。更重要的是,它有一个社会环境,无论贫富,人们都可以生活得很好!

.....这些都是美国两百多年的产物,精雕细琢,付出了太多心血。由此,不难想象:中国与美国的真实差距到底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