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生活的繁华:越剧小镇(8)

←已更新。如果喜欢,请点击文末“喜欢”。

雨过天晴,难得遇到好天气。小学生的假期,我会适时去越剧小镇看看。早上还是雾蒙蒙的,照片效果略欠通透。

越剧小镇就像一个孩子。从立项到开园,我们几乎是看着她长大的。

这次具体去了多少次我也记不清了,每次看到的都和上一次不一样。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就我个人而言,我没有越剧迷那样对小镇的执念,也没有游客那样的激情,在花海中自拍,更没有金融迷那样的狂热,看到每一寸土地的投资前景。

我就想看看一个斥巨资打造的江南风的天堂是如何从理想变成现实的。

青瓦白墙,古朴典雅,是典型的江南民居风格。其建筑造型轻巧简洁,写实,因地制宜,贴近河流,空间轮廓柔和优美。因此,常被称为“粉黛瓦”、“流水小桥”。

故宫装饰用的主色调是金黄色和朱红色,表示高贵、权威和庄重。

所以像小城镇这样的建筑更平民化,更容易接近。

我对毕业于杭州大学历史系的宋卫平先生知之甚少。但从绿城集团的“绿”字来看,他一定是江南园林的爱好者。事实上,从他参与捐资建设的周新生人民医院和嵊州越剧艺术学校可以看出,我的判断并没有错。

产品就是人品。我觉得宋老师也是一个充满人文情怀的企业家。

如果是自驾或者滴滴,直接导航,从市区的新人民医院出发,车程约15分钟。

为了方便游客去越剧小镇,公交公司特意开通了33路公交车,今天我们坐了这趟车,全程1.5元。

公共汽车司机威胁我们说,它可能在十分钟内完成,没有什么可看的。我在想,我已经逛了十分钟花园了,因为每个人闭着眼睛都知道哪里有什么风景。他一定太熟悉了。不过,他建议我先去看看华海。我上次来看郁金香,第一次来看格桑的花。也许未来小镇的卖点,对于市民来说,更大的诱惑是四季变换的各种花。

这不是春天的季节,刚种下的花还没有到繁盛的阶段。但是仔细看,每一个也都充满了活力。

没有导游,我问不出具体数据。总之是非常大的一块。桃花源里“楼群交通如鸟耳”,这里的田间小路本应纵横交错,但花间的距离却是弧形的。蜿蜒到视野的尽头。

这个形状有点像眼睛。

上幼儿园的小侄子看了我一眼说,这像船。好吧,你赢了。你说得对。

小桥流水。在江南,离不开水。风水,风水,有水的地方,就是风水宝库。小武溪是当地市民心中的游泳圣地,水质清澈,每年夏天都会吸引大量游泳爱好者。在炎热季节的傍晚,这一路段的交通堵塞是不可避免的。

和一群宝宝一起旅行,和一个人散步,换个风景是不一样的。它是由孩子们领导的。他们兴奋地一路狂奔,我没有时间到处留情。这条长河把风景区分成两半。一桥飞架南北,天险成通途。我还在和花草说话,孩子们已经走在桥中央了。

成年人喜欢刻意作些诗意,或讴歌,或感叹,孩子追求的是直接的快乐。我们三个人喊口令“1212”,我想到了“蚂蚁摇树”,但是吊桥不一样,不像有根的树。所以当我踏上桥的一端,我发现了晕车的感觉,一种熟悉的老味道。越到中间,摇的越厉害。我假装晕倒,他们摇得更厉害了。哼,你欺负大人是一种幸福!

桥的两边用粗麻绳打结,充满了古朴的味道。记得有一次,看到姐姐用细细的麻绳缠绕一个小玻璃瓶,顿时让工业瓶瞬间文艺起来。

过了吊桥,还是一片被碎石分割、被小木头围起来的花海。

左边还是右边?人的习惯性思维是向右的。所以我们去了桑园餐厅。

这面墙是小亭子的西墙。我不知道里面有什么。我猜是一家餐馆。看到几个厨师在忙着,戴着高高的白帽子,想办法杀鸡鸭。这么简单的背景,是个拍照的好地方。我叫我儿子过来拍张照。他顽皮地躲开,最后抓住他,做鬼脸。我来自拍一下。

展馆的另一面墙。

这段长廊的图片来自群友的分享。我在忙着看《越剧越有生活》,英文写的是“More?戏剧,更生活”,我想是这么翻译的。你走到一个游乐园,它对孩子们很有吸引力,你知道。所以我们几乎是以同样的速度飞行,穿过走廊,所以我们没有时间拍照。

如果你不知道,这个设备是怎么工作的?甚至这只鲸鱼的形状也是我问了孩子们之后才想到的。那确实是一个中老年人,童趣已经荡然无存。

我开玩笑地称之为“尿布”秋千。

圆饼凳的秋千,还有几个成年游客,也坐在上面,悠闲地玩着手机。

这是小区外的凉亭,其实是用茅草盖的。外围的鹅卵石画的有点不清楚。是说这是石头做的吗?

我隐约能看到顶盖里面的骨架和一把大伞。我想象着在一个多雨的夏日午后,躲在凉亭里,听着雨水打在茅草上的声音,看着雨水顺着草叶滴落,感受着凉风。当然,最好不要打雷。

我手指发痒,我真想抽几根来点着它。小时候去外婆家拜年。我最喜欢的一项活动是去小溪边,找几丛靠近水源的干枯芦苇,点上打火机,看着熊熊大火燃烧着冬天的热情。

“这里有山有山,茂林有竹种。”前代始祖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说。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苏轼做出了举世闻名的东坡肉,可见他对肉的喜爱。不过比起竹子,肉可以先放一边。

这样看来,竹子在青年艺术家眼中是多么的重要。

在小溪里划船,声音越来越大。越剧演员在这小竹筏上轻声歌唱,莺莺闫妍。一便士很长。这一幕恐怕也是越乡独有的一幕了。这一天没有表演,但是几个成年游客坐在椅子上拍了一些照片。可惜他们没穿戏服。

当我第一次看到这个形状的时候,我有点疑惑。绕着一棵树爬很难看远吗?原答案在反面。这是一个观景台。有趣的是,荡完秋千的小朋友在这里玩了整整一个小时。各种沙雕,各种挖坑,各种上楼下楼。姐姐感受到了:小孩子的世界真的很单纯,玩一堆沙子是无穷的乐趣。

这是舞台,走廊向右延伸。左边有一排建筑,演员休息室和更衣室就在那里。

在儿童游戏区的周围,有一片绿色的草地。我拍了几张自拍,然后走到岸边。因为工程还在施工,防腐木散发出油漆味。对气味敏感的我急忙上前。这里是西侧,吊桥就在不远处。

这是东边,尽头在路灯下。不清楚是否会在规划中延伸。探路到最东端,立刻上岸躲避难闻的气味。

这是小区里的一条小草道,不规则而圆润,柔软而萌萌的。轻度强迫症患者喜欢结伴而行,一定不能错过一步。

这是草堂的内部装饰。走轻摩登风,亲近自然,回归自然。我准备买一把锯子,一瓶胶水,捡一些木头,按照这个样品做一幅装饰画挂在墙上。

依然是简单现代的圆木床,是我的菜。床垫已经放好了,包装的塑料薄膜还没有拆封。听游客说,在这里住一晚要两千块钱。没打听真伪,反正现在也呆不下去了。他们说优雅的气质是钱堆出来的,我说住民宿的排场也是钱堆出来的。有朝一日我会送你一张床照。

民居是独立的院落,栅栏是用竹枝编织的。我有另一个想法。去森林深处找地方,问城管找不到。我也可以通过看一些野外生存的电影来建造一个文学之家。我对此深信不疑,因为我的直系亲属大多从事建筑行业。从小在工地上长大,感觉盖房子没那么难。

这是房子的样子,蒙古包。有独立卫生间,浴室,脸盆,衣柜,空调,热水器。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当然,没有厨房。游客也是眼花缭乱,有视频,有自拍。

这应该是桃树吧?据说这一带就是桃园。“凉十里时将淳盛,且看树下一灯风,出水有意无情,不让恩怨爱恨凉透花的纯洁。歌词太美了,我只能看到远方的春天“桃花飞去,燃烧它的辉煌。"

这又是一棵桃树~

太简单了,我儿子一句话都说不出来。我说这是鲁迅先生的风格。

街对面那些白墙是石家坳村。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远处的山头就是和尚田村。如果你一直走,你能到达新昌。那么,新昌的朋友离这条路近吗?

另一边是镇上的主要建筑群。如果我没猜错的话,左边最高的建筑是古剧场。进了大门之后,要先去那边看看,然后再来这边。因为施工中有门禁,工作人员不得入内,只好走平时的路。

孩子们还在台下玩沙子,一点游戏结束的迹象都没有,我只好一个人行动,去西区看看。路过这个舞台,把这张照片送给了钱群友先生。元旦期间,在开幕式上,我看到她一直在朋友圈里放这个舞台的节目。后来我发现“越剧之乡首届全国戏迷大赛”报名方式里有她的名字。我突然意识到她是一个小镇工人。

穿过走廊向西走。我在这个池子里仔细看了看,这里没有散养的鱼。按照习俗,完工的时候,这里应该有大锦里吧?

“我就像你荷塘里的一条鱼,

只是为了和你一起等待明亮的白月光,

荷花游了四季依旧香。

在水中央等你。″

我不会唱越剧,确切地说,我唱歌走调了。所以,我脑子里能跳出的歌词也就那么几个字。

回顾路标。最后应该是桑园茶楼。

站在黄成上,望着长乐河的西边,我用我的近视看到了至少八座桥。所以桥是江南style必不可少的元素。这种高科技防腐木满足了设计师以木材的形式最大程度的还原了小木桥的古代形象。总之,这桥复古,江南。

梦想一个天堂,不辜负江南。曾几何时,我对这八个字没什么感觉,只是越剧小镇的口号。

今天走在小溪河畔,穿过这个精致的花园,突然明白了“桃源”和绿城创始人想要表达的梦想。有时候我经常想,如果我有足够的钱,我会做什么。今天才发现,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童话,不是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而是根本不敢去想。但绿城做到了,这可能就是企业家和普通人的区别。

关于梦,是我困惑了很久的问题。我找不到我的梦想是什么。所以,出柜是一条路,顿悟不一定是禅修。

林清玄在《你应该掌握的六种能力》中提到,如果你害怕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你可以默念“五字真言”:每个人都是人。

是的,敢于梦想。

从房间里的音响设备来看,这是另一个舞台。建筑工人忙着粉刷,心里微微不快,匆匆离去。但我还是忍不住拍拍这张椅子。冬天坐在这里晒太阳不是很惬意吗?生活不需要太多物质。对我来说,此时此刻,一把椅子就够了!走路真的很累!

有很多古诗赞美梅,其实我也是最近才开始关注梅花的。一个群友说她最喜欢拍腊梅梅花,我也看到了她的照片。黄色的花很小,很精致,很饱满。为了表示梅花的骄傲,她还特意在院子里的腊梅上放了一把雪。所以我固执的认为梅花是黄色的。

“红梅开在红岩上,千里寒霜踩在脚下,冻死在何所居。一颗丹心向太阳敞开。红梅开了又开。捧头怒放,香飘天外。唤醒所有的花朵,用歌声庆祝春节。″

所以我以前听歌都是不假思索的?

此刻正好有一个景观设计师路过,还有几个二三十岁的俊男靓女。你怎么问我?我会观察和听他们的对话。然后其中一个帅哥,拿着一个长镜头的相机,拍下了这个红梅。我随口问:“这是什么花?”“梅花。”不知怎么的,我想起了小学一年级学的课文。小狗从雪中的梅花中走了出来。但是这种梅花配不上狗爪。梅花有很多种。

这是茶馆阳台上的桌子。茶馆里有一个女职员。她看到我拿起手机就跟我说不能拍照。我没有深究原因,走了出去。

茶馆外,有一条小溪,喝一口香茶,看流水,和朋友聊天。我可以从日出坐到日落。

林清玄在《平凡的茶》中淡淡地写道:浪漫就是浪费时间慢慢吃,慢慢喝茶,慢慢走,慢慢变老...

下次谁还会来这里和我浪费时间?

茶馆西边还在施工,再往前就是死胡同了。这些磨石是临时做的吗?因为没有时间的痕迹。踩上去,绕到茶馆门口。

茶馆外的竹子。这种竹子又细又长,比一般的竹子更细腻,再加上这种石头。虽然人工的痕迹很厚,但就画面而言,白墙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蓝天下,新种的竹子。

简单优雅的工业风路灯。创意来源于《大红灯笼高高挂》吧?

不知名的树种,叶子有特殊的颜色,长得繁荣活泼。左边和右边,两个低的是桑树。这里主要的关键词是“桑园”,桑树是不可或缺的。

“鲁豫姐姐听说九里桑园游蓝瑛,穿过李三桃花道口,走过刘力杏花村,经过七宝亭,呈现在九里桑园前,我却看到一片桑园是多么的郁郁葱葱……”

小时候听到歌词耳朵都起茧了。现在我发现,文字是如此美丽。

第一碗白鱼红烧天堂肉。

第二碗煎鱼闻起来很香

第三碗香菇蘑菇炖豆腐

第四碗炒千片干白菜

第五碗酱烤核桃,又浓又稠。

第六碗酱油、辣椒和醉花生

一碗米饭和一杯酒。

桌子上有一双筷子。

嘿嘿嘿,何文秀是谁?他的妻子住在这里吗?

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观察悬索桥的结构和材料。巨大而结实的钢丝,看完会增加你的安全感。底部有没有铁轨的视觉感?

这是我这次旅行拍的最满意的照片。我说不出为什么,但就是美。天蓝色刚刚好,淡而不强。蓝白相间,充满无限想象。冬天的树,虽然干燥,却没有绿色。但他矫健挺拔的身姿,让人感觉充满了力量。

“谁在窗前种了香蕉树?阴满心房,阴满心房,叶暖心,满含深情。伤心枕上夜雨,一点点的雨,一点点的雨,担心伤了北方人,不习惯听。″

“时光易逝人,车厘子红,芭蕉绿。″

古代诗人把香蕉写得那么悲伤,是因为这种植物会这样枯萎?

期待明年再来,一串串芭蕉挂满枝头。一个吃货不会难过。

这间平房大概是舞台的工作间,因为我看到上面写着“演员休息室”。在古代,这是一种财富的展示。看到房子只建了一层,心想也是低调炫富,因为有足够的地。高层建筑不知道是谁的专利。传统的江南民居很少有超过两层的。

重点是这个门,上锁,防盗锁。哦,见鬼,关键是中空的门窗格。谁能告诉我,为什么古代的门不是一整块?这是为了空气吗?

嗯,就是为那个阶段提供后勤服务。等我走上台阶的时候,孩子们已经高高兴兴地回家了。我追上去,终于在吊桥上追上了他们。午休时,大部分建筑工人停止了工作。我们趁机溜进了古戏台。

只能用四个字的成语来形容:气势磅礴,金碧辉煌。就连天花板都是复杂的雕刻艺术,灯光也相当精致,上面是冰冷的蓝光,下面是温暖的红光。“出相”就是德才兼备,也就是在文武中身居要职。出征可以当将军,入朝可以当宰相。以前我傻傻的以为一个是舞台的出口,一个是入口,也读作“出进”。我从来不知道古代汉语是从左往右读的。

楼上的大鼓有两人高,是遗传遗迹,背面有纸条,写着“有监控请勿敲门”。周围的栏杆有点低,我的恐高症小虫瞬间被激活了。我绕着鼓走了一圈,迅速走下舞台。

这个古色古香、雕刻精美的仿古舞台,以后还会上演。有人表演,有人观看,都是自己人生舞台上的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