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科研成果

从1985到2008年,金属所共获得科技奖励400余项,其中国家三等奖60余项(15技术发明奖、28项自然科学奖、18科技进步奖)。仅“九五”期间就获得国家奖12项(技术发明奖3项,自然科学奖4项,科技进步奖5项),其中“五次对称和Ti-Ni准晶相的发现与研究”突破传统晶体学理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多孔空冷铸造一级涡轮叶片的开发与推广”和“冶金矿山潜孔钻具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研究”获得了重要应用和巨大经济效益,均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截止2003年底,金属所* * *申请专利1019件,授权专利480件,其中发明专利约3/4,实用新型专利1/4。1997期间,中科院金属所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授予博士和硕士学位。2003年、2006年金属所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综合排名全国第二。

截至2015年3月,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拥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1个博士和1个研究生培养中心,其中两个学科有4个博士和硕士培养中心,一级学科有1个博士后流动站。

两个学科研究生培养中心(4个):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科学、材料加工工程、腐蚀科学与防护。

两个学科博士点(4个):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科学、材料加工工程、腐蚀科学与防护。

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1):材料科学与工程的logo屏幕主体为英文字母IMR的组合,是英文Institute of Metal Research的缩写,代表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标志上方的三角形是材料科学中最基本单元“四面体”的变换(分别代表材料制备与加工、结构表征、材料性能和服役行为),代表研究的学科领域和研究方向。

logo主体为暗红色,沉稳活泼,整体稳重向上。

标志主体由直线构成,象征着科研人员严谨认真的科研态度。精神上的严格训练,严密的组织,认真的态度和使命,创新的材料技术,攀登科技高峰,

培养优秀人才,服务经济和国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