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雪
与自然雪相比,无论什么形式的造雪设备,雪的形状都不可能与其形状相似,也不可能实现六菱形的自然雪。
自然的雪花很轻,可以从天而降,美不胜收。所有人工造雪设备产生的雪花更类似雪珠,所以更类似冰晶,不可能是六面体雪花。
自然雪花的密度约为328kg/m3。人造雪的密度约为856公斤/立方米。1950年3月,美国人用一台喷漆压缩机、喷嘴和一些浇花浇树的软管,用韦恩·皮尔斯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造雪机。他将水注入一个特殊的喷嘴或喷枪,在那里水与高压空气接触。高压空气将水流分成微小的颗粒,并将它们喷射到寒冷的室外空气中。这些小水滴在落地前凝结成冰晶,也就是枪(筒)雪机的始祖。
1972年8月,德国Külinda(克林德)公司利用其领先的制冷技术独树一帜。水转化成冰后,通过完善机械、传动、液压、流体等技术,将冰片储存在现在,再通过高速空气冷却器粉碎吹出,实现类似雪花的阶段性造雪设备。
2002年,作为德国Külinda公司的子公司,Focus解冻上海对人工造雪系统的关键冷却和传输技术进行了改进,实现了夏季封闭干燥雪花造雪的功能。
2014年,FOCUSUN作为索契冬奥会冰雪设备供应商之一,为冬奥会提供了7套日产300立方米的付娜系统。1980年2月,美国普莱西德湖13冬奥会上,财大气粗的美国人在冬奥会历史上首次使用付娜机器造雪,冬奥会“靠天吃饭”的困惑得到根本缓解。
1988年在加拿大卡尔加里举行的15冬季奥运会期间,主办方花了近400万美元购买了一台电脑控制的造雪机,在雪中加入了一种类似酵母的细菌,使闪闪发光的雪变得更大更结实,即使用暖风吹也不容易融化。冬奥会期间,气温高达18℃。由于特殊的人造雪,它被命名为“人造冰雪运动会”。
1998年在日本长野举行的18冬奥会中,鉴于长野滑雪场积雪严重不足,组委会领导前往当地一座有1400年历史的寺庙祈福降雪。不料雨下得很大,国际雪上运动联合会秘书长自嘲:“滑雪比赛应该变成滑水比赛。”最危险的是雪面的雨水冻成硬壳,变得异常光滑。长野奥运会是历史上最糟糕的冬季奥运会。
2014索契奥运会组委会在赛场附近修建了大型储雪设施,紧急储存了45万立方米的积雪。积雪上覆盖着一层40厘米厚的经过特殊处理的锯末。仅这一项的成本就达到了2.5亿卢布(约合4600万元人民币)。为了确保万无一失,组委会还从美国、中国和瑞士购买了约500台造雪机。利用附近两个工人湖和一条山涧的天然水资源,可以将近9万立方米的水变成雪,这些雪足以覆盖两英尺500个足球场。桶型
目前国内所有滑雪场都使用雪炮在零下温度下造雪。由于受温湿度影响较大,暖冬现象严重,冬季产雪量有限,无法满足滑雪场的正常营业。人工造雪机受环境影响较大,大气温度达不到-3℃以下,温度在60%以上时无法造雪。
其工作流程是来自高压水泵的高压水和来自空气压缩机的高压空气在双进口喷嘴混合。空气离开喷嘴后通过自然蒸发和体积膨胀带走热量,使雾滴凝结成冰晶。然而,问题是水滴越小,蒸发越大,水分流失越多,造雪效率越低。此外,它只能在冰点以下工作,对外界环境温度依赖性强,造雪效率低。
冰片粉碎型
随着温室效应的加剧,冬季气温升高,已经到了只有付娜机器才能造雪的极限。一些地区的滑雪场甚至无法继续运营。如何克服积雪不足成为所有滑雪场最大的问题。
冰片粉碎造雪机的工作流程是先将水制成片状冰(1.5MM-2.0MM),储存在带有制冷系统的容器中。需要雪花时,由高压封闭风机通过粉碎腔迅速输送到指定的需雪区域。与桶式除雪机相比,它具有以下优点:
1,大批量造雪,效率高——达到1000立方米/天。
2、雪的形状更接近自然雪,美感多于桶型。
3、符合超长距离运输——可达200M以上
4、自动制冰,自动堆积——夜间无人时自动冰口堆积。
5、无天气温度限制,无水温限制,无湿度限制。全年360天正常造雪。
6.减少水的浪费。
7、降低人力成本。
8、没有任何污染。1-美国SMI公司是世界上桶雪机的伟大制造商之一。
2-德国FOCUSUN是世界领先的人造雪制造商。
3-德国公司INNOVAG是室内造雪的全球先驱。
4-奥地利Technoalpin,枪雪机龙头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