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序堂的主要学术成就
在国内首次开展了中远红外LiInS2晶体生长研究,首次采用高压釜法制备硫化物原料,解决了材料合成中石英管易爆裂的难题,并申请了相关专利。在国际上首次开展了具有潜在应用前景的BaTeMo2O9系列非线性光学晶体的生长研究。
提出了从L型电荷转移分子中探索聚合物非线性光学材料的设想。通过拉伸和电晕极化的结合,首次在有机聚合物非线性光学材料中实现了双折射相位匹配。
首次报道了有机金属配合物聚合物非线性光学和电致发光复合材料。它开辟了从多支化聚合物和大环化合物探索电致发光材料的新领域。
蓝色电致发光材料和器件的研究成果在JACS发表后,Chem。&;英语。英国的新闻和化学&工业和其他报道过。此外,还开发了高亮度、高发光纯度的DCDDC红色发光材料。
首次将吲哚[3,2-b]咔唑衍生物作为发光材料,制备了高效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设计合成了多种具有聚集荧光增强性质的新化合物,并进行了系统的理论研究。提出了芴酮化合物在溶液中容易形成激基缔合物的机理。基本解决了生长大尺寸高质量Nd:GGG晶体遇到的一系列技术难题,解决了提拉法生长大尺寸Nd:GGG单晶遇到的组分挥发、强液流效应、界面反转、螺旋生长、空心生长、晶体开裂等突出问题。在国内率先获得了5英寸高质量单晶,并对晶体的基本性能进行了测试,获得了1.562瓦的平均热容激光输出。
培养博士生16人,毕业6人,硕士生14人,毕业2人,博士后1人,博士后3人。作为学术带头人被教育部创新团队授予1项,被国家基金会创新研究组授予1项。
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论文被引用800余次。曾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日本材料学会优秀报告奖。
目前已获得中国发明专利4项,日本专利3项,多项发明专利正在审查中。
近5年承担的项目
2003年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号: 50325311, 2004.6438+0-2007.438+02);
国家自然科学专项基金项目“高载流子迁移率有机-金属配合物和有机-无机复合半导体材料的研制”(项目编号:50323006,2004.1-2006.12);
强双光子吸收有机-半有机非线性光学材料的设计与组装(项目号:G199801402,1998-2003)是国家大型基础研究项目(973)光电功能晶体的结构性质、分子设计、微结构设计及制备工艺的子项目。极具应用前景的人工晶状体的生长与制备研究(项目号:G2004CB619002,2004-200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锂铟硫系列低对称性中远红外非线性光学晶体的研究”(项目号:50590403,2004.1-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