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办学条件
专业设置序号部门专业类别1软件工程部门软件技术高中2信息技术应用(网络技术与信息处理) 高中3计算机系统维护高中4计算机网络技术高中5物联网应用技术6计算机系统维护中职计算机班7机电工程系模具设计与制造高中8数控技术高中9机电一体化技术高中10电气自动化技术高中11模具设计与制造中职制造班12工商管理会计高中13国际贸易实务高中14电子。 商高中15物流管理高中16连锁管理高中17会计中职金融类18传媒艺术系广告设计与制作(室内设计、展示设计、平面设计)高中19电影动画(建筑动画、商业动画)高中20多媒体设计与制作(移动多媒体应用、广告媒体展示)高中21电影动画(建筑动画、商业动画)中职计算机类22 广告媒体展示)中职计算机类23应用语言系商务英语(少儿培训、国际贸易)高中24新闻采编与制作(网络编辑)高中25涉外旅游(酒店管理、景点游览)高中26商务英语(少儿培训方向)中职教育27涉外旅游(酒店管理、 中等职业学校旅游) 28电子工程系电子信息工程技术高中29通信技术高中30光电技术高中31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高中32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中职电子信息类33通信技术中职电子信息类34建筑工程系建筑工程技术技术高中35基础工程技术高中36工程造价高中37工程监理高中38地籍测量与土地管理信息技术高中 39建筑装饰工程技术高级中学截止2015年底,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共有教师466人,其中专任教师321人,企业聘用兼职教师291人(折算为145人)。 省级教学团队8个,省级名师6名,省级专业带头人9名。1教师获得2014年度“全国优秀教师”称号;两名教师分别于2014和2015入选“福建省高校优秀青年科研人才培养计划”。3名青年教师获得“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1名青年教师获得“福建省技术能手”荣誉称号,2名教师获得“福建省青年岗位能手”荣誉称号,3名女教师获得“福建省女三一模范”荣誉称号2015,学院级及以上专业带头人50人(其中企业17人),骨干教师120人(其中企业27人),“双师型”教师193人,占专业教师的72%。
全国优秀教师:杨建南
福建省优秀教师:孙学耕、李宏达、张华
省级名师:、陈天凡、、徐宁、、魏。
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不完整):杨建南、詹克强。
福建技术专家:詹克强
省级教学团队(内容不完整)团队名称领导姓名批准时间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教学团队2007模具专业教学团队徐宁2008网络技术专业教学团队李宏达2008电子商务专业教学团队2010商务英语专业教学团队魏2010质量工程截至2065438。+2005年8月,全国重点高职院校项目建设专业3个,提高专业服务业发展能力国家中央财政支持专业2个,省级财政支持点建设专业2个,省级精品专业8个,省级示范专业9个,国家精品课程1门,国家优质资源1门,省级精品课程22门。学院拥有3个国家级实训基地和8个省级实训基地。
省级质量专业:电子信息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数控技术、通信技术、商务英语、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商务、智能电子技术。
全国优秀资源* * *享课程:电子技术综合实训。
省级精品课程(内容不全):计算机组成原理与组装维护、中级财务会计、机械制图与计算机制图、电子测量与仪器、计算机网络基础、土力学与基础。
国家级实训基地: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实训基地、数控技术实训基地、电子信息工程&;通信技术培训基地。
省级实训基地(内容不全):机械设计与制造实训基地、电子工程技术实训基地、数控与模具技术实训基地、建筑技术实训基地、电子商务实训基地、机电自动化实训基地。截至2014年底,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参加国家级、省级技能竞赛,获得各类奖项473项,一等奖133项,其中职业院校全国技能竞赛一等奖5项,职业院校省级技能竞赛一等奖57项。王国强和赵佳明入选第42届和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国家集训队。2006年和2007-2009年,学院连续两次被评为福建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2008年,学院被省教育厅、财政厅、国家发改委确定为福建省首批示范性高职院校。
2008年7月,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国家示范性重点培养高职院校”。
2010 11月,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骨干高职院校。
2011年度被教育部授予“2010-2011”。截至2008年,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下设电子技术应用研究所、现代制造技术应用研究所、计算机技术应用研究所、数字媒体技术应用研究所、土木工程技术应用研究所、流通管理研究中心六个科研机构。
2014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福建省高等学校光电子器件集成应用技术工程中心”获得省教育厅批准。截至2015,1,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已有68项市级以上科研项目通过验收,53项参与“6.18”,获得专利成果29项。
截至2015年底,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共获得国家、省、市科研项目134项,科研专利30项,发表论文1112 CN,其中本科期刊和核心期刊352篇。高尚的道德意味着优待、钦佩、重视和深刻。德是指品德、品德、政治品质,也可以引申为思想道德、道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中国精神。德性就是讲品行、讲道德,重视思想道德教育,弘扬向上的中华精神。与之相关的成语是“负重德”,出自《周易》和《坤》:“君子负重德”,意思是有德之人可以担当重任。强是指情感或意志的高度,即提高、加强、强化、优越感。能力是指能力、天赋、才能、技能,包括学习能力、求职能力、工作能力、为人处事能力。能力强就是注重能力的培养,强化和提高能力。
德行是方向,实力是目的。德性是学院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而能力是学院生存和发展的终极目标,使之做大做强。福建信息技术职业学院的校徽是一枚印章图案,以“内部立体结构”为核心组合而成,突出“工科院校,信息为本”的学院特色和“贤能强能”的校训,通过印章的方式充分强调学院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内部三维三角形从后立面的起点延伸,经过三个不同的立面方向,向第四个方向无限扩展。代表学院由三所学校合并升级而成;通过三角形的三条长短边,凸显学院发展的历史阶段,蕴含着悠久的历史和悠久的历史,象征着学院未来发展的广阔空间和辉煌前景;也体现了学院坚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办学方向,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
橙色的半圆弧象征着信息流和地球的轨迹,象征着信息学院的快速发展、创新和不断更新。三角形的立体组合,有机地构成了一个英文字母——“A”,表明了创建全国一流高职院校的决心和信心。
两个外圈之间左右六片叶子的结构,象征着大学生在党的阳光雨露和“尊德强能”理念的熏陶下茁壮成长
外围底部的英文单词“FJPIT”是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英文简称,其中“FJ”指福建,“P”指学院,“IT”指信息技术。
标志主体由蓝色组成,体现学院的信息技术特色和大学的科学理性;橙色象征热情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