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环保理念

能发电的“向日葵”

走进上海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位于莘庄的研究基地,就像走进了一个绿叶细胞,这里到处都在进行着光电转换的“光合作用”——太阳能发电。

这座现代化的厂房占地6000平方米,办公和生活用电全部来自太阳能发电:道路两旁的小路边灯“架空”太阳能电池白天吸收太阳能,藏在地下蓄电池中,晚上可持续照明6小时以上。车库顶上的太阳能电池约20平方米,贪婪地吸收每平方米260瓦功率的太阳能,并转化为电流。经稳定处理后,为全厂电脑、照明、空调等供电。

太阳能电池对太阳光的“追求”在这里几乎达到了极限。在明亮的阳光下,巨大的黑暗“太阳向日葵追踪器”(见右图)就像向日葵一样,自动跟随太阳,以获得尽可能多的太阳能,产生更多的电力。

这些勤奋的“叶绿素”就是“大面积高功率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组件”。据专利发明人宵远介绍,该模块具有良好的抗紫外线老化性能,抗风能力达到2400 Pa,特别适用于我国西藏、云南等光照条件优越的地区。

目前,这一“金点子”已经为西藏日喀则无电的农村带来了清洁电力。全国各地已建成超过65,438+0,000座太阳能电站,并出口欧洲国家。去年销售额超过6543.8+0亿元。

阻燃竹地毯

现代高科技使“轻竹帽”和“绿麻纤维”比棉布更柔软凉爽,甚至具有丝绸的光泽和手感。在上海纺织研究所的展厅里,记者充分感受到了竹纤维面料的“冰肌玉骨”。

据介绍,竹纤维呈酸性,具有天然抗菌功能;天生多孔,能快速“带走”热量,给人清凉的感觉。竹子生长迅速,木材周期短,可持续再生,在我国分布广泛。如此理想的棉花“替代品”实在不多见。

中国有400多种竹子,但只有三四种可用于编织。纺织科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经过努力,终于发现了这些富含纤维的竹子。竹子制成竹浆,然后从中提取纤维,再纺成纱,织成布,染成五彩缤纷的颜色,裁剪成服装、被子,成为可与棉织物媲美的竹纤维床单、桌布、窗帘...

“纺织专家”并没有就此止步。他们还开发了一种竹纤维阻燃地毯(见左图)。竹纤维遇火不易燃烧,融化后不粘手。做成毛毯后,感觉像羊毛。据该院高级工程师尹庆勇介绍,该毛毯在火灾中可持续燃烧约1小时。一旦发生火灾,它就成了名副其实的“救生毯”。

“俞氏钢管”的直接配方

一块厚度为16 mm的钢板,在流水线上经过20多道工序,逐渐弯成折纸般的尖U形。

这个看似简单的“钢折”过程,却蕴含着一项高难度的技术,使得我国首次做出了一种超大型的高强度、高抗震、高耐火、高耐候的方形矩形管。上海钢铁技术研究所所长俞,是谁用“俞的连接”震惊了世界?“超大型高强度、高耐火、耐候方矩形管”发明专利再次打动中国钢铁行业。

过去常采用“圆管变方”,焊接四块钢板的方法制造方钢管。而“时宇钢管”可以在室温下将热轧板卷直接轧制成方形矩形管,称为“直接成方”。用这种方法制造的方钢管抗拉强度最高可达63 MPa,在同类钢管中居世界第一,而生产电耗仅为以前的50%。

《余的钢管》刚一出,就吸引了不少眼球。抑郁症?他告诉记者,目前上海中环路、上海南站、奥运场馆、港澳大型桥梁等重大项目已经开始和他所在的院洽谈,准备大批量订货。他对“时宇钢管”的未来充满信心:到2006年,该产品的年生产能力将达到65438+万吨,销售额至少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