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手工制作的纳西东巴纸

东巴纸有独特的制作工艺,现在保存在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县三八纳西族乡白蒂村。白蒂(白水台)是纳西族东巴文化的发祥地,东巴纸是东巴书写经文最重要的纸张,在滇西北各民族中久负盛名。

东巴纸的原料采自当地特有的植物材料阿达达,经鉴定为瑞香科丽江了哥王。造纸工艺由原料收集、晒干、浸泡、蒸煮、水洗、沤制、倒纸、贴纸、晒纸等工序组成。主要工具有纸帘、木架、纸晾板、木臼等。东巴纸的活动纸帘比较特殊,纸张干燥过程明显受倒纸法的影响,有造纸法的痕迹,是中国造纸法与印巴次大陆造纸法兼容的结果。白蒂的东巴纸又白又厚,不易被虫蛀,可以保存很久。据20世纪40年代的调查,用它书写的东巴经典有5000多卷。白蒂东巴纸为弘扬东巴文化做出了突出贡献。从工艺史的角度来看,在中国研究手工造纸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例子。

历史上,女性并不参与造纸过程,主要是因为东巴纸一般用于神圣用途,女性一般被认为是不洁的,所以即使女性知道技术,也不允许参与造纸,但女性可以在没有造纸技术的情况下收集原料、剥皮、做饭生火、准备柴火和洗料等简单活动。现实中,女性不参与造纸的规定已经不存在了。

纳西族的手工纸,是多元文化交汇的产物,融合了中原的一些造纸方法。东巴卷帙浩繁,至今仍有超过654.38+10万卷的纸张,保存在世界多个国家的图书馆和研究机构。东巴文化的传承一度中断,再加上洋纸的涌入和国有造纸厂的建立,无疑冲击了成本高、劳动力强、周期长的手工造纸,对东巴纸的需求越来越少。此外,纳西族的造纸技艺有着子承父业的传统,一直是家庭作坊生产,秘而不宣,在现代商业社会的压迫下随时可能消亡,急需抢救和保护。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东巴文化研究的复兴和深入,纳西族学者注意到东巴文化传承对纳西族的重要性以及东巴纸在其中的作用,支持恢复东巴造纸技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丽江在呻吟。

2006年,国务院公布了501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文化遗产已经成为时代的要求。然而,在举世闻名的丽江古城,纳西族文化和智慧的结晶,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和智慧的结晶,中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东巴造纸,却遭到了亵渎,在痛苦中呻吟。东巴纸店有卖东巴纸吗?

在丽江古城四方街的克宫坊、齐一街、剑落阁等地,有一家名为东巴纸店的“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名店”,是一家前店后坊的店铺,打着“东巴纸”的旗号,销售纳西纸书、茶马纸书、东巴纸书等一系列产品。他们的纸和东巴纸很不一样,有天壤之别,没有传统东巴纸的特点。这是什么纸?

打开纳西纸质书等产品,无一例外,每一个印刷品上都印有“本产品由传统东巴纸手工制成,请小心保管”的字样。每件印刷品上都标有“东巴纸专利号ZL 200310110844.3”。这是一项发明专利。发明人叫李军,发明一定是创新的,创新的东西怎么会变成“传统制造”和“手工制造”呢?矛盾!“传统”的东西怎么申请专利?

东巴纸坊里表演用的纸和他们所有的产品完全不一样。问他们能不能现场做一张类似纳西纸书的纸。他们答不上来,只是含糊地说这是他们的专利产品。工厂在昆明,纸在昆明生产。这是机密,不允许访问!

东坝造纸厂是昆明三溪堂文化公司在丽江设立的产品销售点。公司经营范围仅涉及广告等。,而不生产任何物品。他们没有工厂,也从不生产纸张!东坝造纸厂卖的纸是哪里来的?到底是不是东巴纸?东坝造纸厂使用两种纸进行印刷。前期用的纸是“捆扎纸”,分为三层。叫做“三合一”白棉纸,银行用来捆扎钞票。昆明三希堂文化公司和东巴纸坊用来印刷纳西纸书等产品的捆绑式纸张,是从一个叫孙玉方的人手里买的,没有对方的技术投入。孙玉方“捆绑式造纸”的生产地原本在昆明市郝明县阿子营小学旁,却位于松华坝水库上游,涉嫌污染水源。现已搬迁至昆明机场旁凤凰村179号。

用钞票印在纸上的书和明信片是有缺陷的,纸的弹性差。使用一段时间后,纸张柔软卷曲,纸面蓬松。于是,昆明三溪堂文化公司和东坝造纸厂转投云龙纸业。云龙纸是一种机制纸,由皮革和化纤制成。省外很多地方都有生产,网上铺天盖地。与东巴相比,一目了然。云龙纸业,昆明前卫纸业批发市场有销售。江西人何卖的云龙纸,和昆明三溪堂文化公司、东巴纸坊卖的所谓“东巴纸”一模一样。

丽江古城东巴纸坊的所有产品都不是东巴纸,而是从昆明和省外买来的“捆绑纸”和“云龙纸”。他们在作坊里放在节目上的纸也是用印刷产品时切下的边角余料做的,但采用了东巴纸的制作方法。东巴纸坊销售的纸制品上均印有一个“东巴纸”的发明专利号:ZL 20031011844.3,专利权人为昆明三溪堂文化公司老板之一的李俊。这项专利抄袭了中国生产宣纸和棉纸的传统造纸工艺。云南腾冲县新庄村委会龙德泽先生通过北京鑫汇永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将李俊诉至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知识产权局两次派人赴丽江、香格里拉实地考察,认为该专利“没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明显的进步”,“违反国家法律、社会公德,损害公共利益”,已被申报专利。

北京鑫汇永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通过实地调查研究,在无效宣告请求书的附页ZL 20031011844.3中写道:

纳西东巴纸作为一种古老的传统手工造纸技艺,已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制作工艺独特,原料是当地特有的丽江瑞香花。工艺明显受倒纸法影响,有造纸法痕迹。纸又白又厚,不易被虫蛀,可以保存很久。李俊东巴纸的制作方法首先不同于传统的纳西族东巴纸。不是丽江瑞香,而是构树皮和瑞香狼毒根皮的混合物(注:李俊在东巴纸的制作方法中说他们的原料是构树皮和瑞香狼毒根皮的混合物,但是纳西纸本、茶马纸本、茶马纸本瑞香不是丽江产的,是藏区产的。其次,它不具备传统纳西东巴纸制备工艺最显著的特点,即融合了传统的两种造纸技术,即淋纸法和造纸法,而是纯造纸法。因此与纳西族传统的东巴纸制作方法有着本质的区别。不同的原料有不同的制备方法。这张纸肯定不是东巴纸。

东巴纸是纳西族人民在充分吸收汉藏造纸文化的基础上创造的具有自己浓郁特色的传统工艺。是我国少数民族长期生活实践创造的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纳西族人民智慧和文明的结晶,是中华民族智慧和文明的结晶。2005年,国务院《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见》和文化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暂行办法》表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应当遵循“保护第一、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原则。利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艺术创作、产品开发、旅游活动等,应尊重其原始形式和文化内涵,防止歪曲和滥用。坚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在有效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利用,防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误解、歪曲或滥用。在科学认定的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全社会得到认可、尊重和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虽然可以继承和发展,但应尊重其原始形态,坚持真实性和完整性,不能被篡改或颠覆,破坏真实性和完整性。然而,李俊的“东巴纸制作方法”已经完全背离了纳西东巴纸的传统工艺,其产品也不同于传统的东巴纸。因此,本专利的专利权人是在利用纳西族东巴纸的名称歪曲纳西族东巴纸的传统技艺,滥用纳西族东巴纸的名称,造成公众对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误解。其行为在云南纳西族地区造成了严重的市场混乱,引起了传承部门和传承人的强烈不满。因此违反了国家法律、社会公德,损害了公众利益。

而且他们并没有利用自己所谓的专利生产纸张,而是从昆明或者省外购买其他纸张来假冒东巴纸出售,欺骗游客。东巴纸店卖假货,欺骗游客,亵渎纳西民族文化,亵渎中华民族瑰宝东巴纸。很多丽江人看到了,知道了,但是没有人站出来指责。最应该站出来的丽江人,都选择了沉默,而远在腾冲县新庄村的龙德泽先生却“多管闲事”,委托北京律师与东坝造纸厂老板打官司。为什么会这样?2006年9月,国务院国家级科研项目“云南手工纸知识产权项目”课题组的人,曾希望东巴或丽江当地人出面揭发东巴造纸厂,将老板告上法院。但是丽江的人开了一本纳西纸质书给课题组的人看。该书的策划人是我们的政府机关,顾问一栏几乎囊括了丽江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名字。东坝造纸厂挂着“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名店”的牌子。东巴人敢怒不敢言!丽江人敢怒不敢言!

我们的政府是不是想当老虎?我们的领导是想当老虎吗?答案是否定的,其实和买假货的游客相比,我们的政府和政府领导才是最大的受害者!因为我国政府和政府领导历来重视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保护和弘扬丽江古城传统文化的真实性,发展文化产业。也正因为如此,昆明三喜堂老板和东巴纸坊才得以持有ZL 200310110844.3,东巴纸所谓的专利金字招牌(此专利已被国家知识产权局作废)。我跟丽江的领导和丽江的政府开了一个大玩笑!丽江的领导和丽江的政府被骗了,他们被骗了,被骗了!

丽江,几千年来纳西族文明和智慧的结晶,中国的国宝和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纳西东巴纸,正在流血。这个伤口仍然需要我们的政府和领导人来愈合。人民在等着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