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43战斗机的记录

美国* * *和飞机公司的P-47闪电,原名枪骑兵,在抗日战争中有着独特的战史,中国。

中国对P-43的兴趣

早在1931日本侵略中国东北的时候,美国人就开始关注中日空中力量的对比。1931 8月31日,美军的一份评估文件称,中国只有80架战斗机和80名飞行员,其中只有10-12可称为“一流战斗机飞行员”。然而,当时的“国民政府”对现代战斗机非常感兴趣,中国的军火采购团甚至去德国购买新的勇克K-47战斗机。在美国人看来,这首先意味着巨大的商机。随后的时期,虽然苏制战机成为中国空军的主力机型,但几家美国公司竞相派员来华争夺订单。竞争的激烈程度在业内被称为“割喉”。仅举一个例子,就连陈纳德推荐的塞夫斯基飞机公司的P-51战斗机也因为各种利益关系而告吹。然而,形势不等人。1940年,日本海军新“零”战出现在中国战场上空,暴露了中国空军的劣势。同年年底,中美高层逐渐意识到有意组建一支“特种航空部队”,也就是后来的“飞虎队”。然而,装备P-40的飞虎队也让中国失望。而且P-40战机不仅供应中国空军,“国民政府”只能寄希望于其他战机。

另一方面,中国的空军正在努力寻找新的飞机与日本人竞争,美国的航空制造业也在分裂。Seversky飞机公司是美国早期航空工业的知名企业,当时已经破产,并从它* * *和飞机公司分离出来,其产品仅限于改进倒下的P-35。1939年3月,美国陆军订购了第一批13改进型P-35战斗机:AP-4战斗机,军事编号为YP-43。美国国会通过租赁法案后,美军采购数量增加到125架,型号改为P-43A-L,这些战斗机(108)除了少部分由美军保留(后移交给澳大利亚皇家空军)外,大部分都分配给了中国空军。

P-43的形象真的不优雅。这架飞机长28英尺6英寸,高14英尺,翼展36英尺,重8480磅。乍一看给人一种笨拙的感觉。然而,它配备了可靠而强大的“普惠”R-1830-57发动机和涡轮增压器,最高时速可达356英里,航程650英里,升限超过6000英尺,某些性能甚至超过了飞虎队的P-40B。

据记载,中国很早就注意到了这种模式。1939年5月,国民党行政院院长孙克在给美国航空商会主席JohnJouett(1932年来中国参与杭建桥中央航校开发)的信中提到P-43,称“Sevsky公司(原文如此)保证时速320英里,几周后在重庆会见美国外交官时,孙克再次提到是否可以用这种新型战斗机来代替。马的P-35。5438年6月+同年2月,国民党空军的少将·毛邦初和中国兵种团的部分代表向华盛顿国务院管制办公室的约瑟夫·格林提交了购买清单,P-43排在第一位。1941三月份,美国将正式批准租赁法案。P-43成为第一架根据租借法案援助中国的美国战斗机。

但说到P-43来中国的真正原因,《租借法案》说协助友好国家继续为* * *事业而战只是官方原因之一。还有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美国军火工业需要这些国外订单来扩大生产规模,为未来美国的战争做准备。P-43订单就是一个典型案例。从1939年底到1940年底,* * *和飞机公司发展最艰难的时候就是靠这个订单生存。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没有P-43,美军就不可能拥有日后令欧洲大为震惊的P-47闪电。

“不适合战斗”的战斗机?

首批30架P-43A-1于1942开头起航,于3月20日抵达卡拉奇马里勒机场进行组装试飞。1942年2月至3月,日本猛攻缅甸。卡拉奇是盟军活动的重要枢纽,因此P-43的建造周期受到很大影响。第一架P-43直到4月初才服役。著名的中国空军第4旅前来接收这些美国新战机,美国飞行员也随队前来帮忙,可见当时双方的重视程度。然而,P-43对于中美两国飞行员来说都是一种新型战斗机。转运过程中的事故率相当高。4月24日,第四大队24中队副中队长吴增华在从卡拉奇飞往昆明的途中因飞机失事遇难。4月29日,两架P-43在印度汀江机场漏油。

据美军上校罗伯特·L·斯科特回忆,当时P-43漏油严重,机腹有涡轮增压器,在空中容易起火。"中国人民拒绝接受这两架战斗机,直接返回中国."5月12日,24中队中队长陈也在昆某训练飞行中迫降失败,致人死亡。7月,第四旅旅长、空战英雄郑驾驶的P-43在飞行中起火,郑不幸遇难。

如此多的事故和损失,对于本已弱小的中国空军来说,真是雪上加霜。起初积极争夺P-43的毛邦初等人此时反应最为激烈。他们认为P-43“不适合作战需要”。7月2日,驻扎在中缅印战区的美军高级航空军官准将·克雷顿·比塞尔将军在给蒋介石的信中提到,他愿意帮助中国重建这些战斗机或提供新型号。Bisell建议所有的P-43应该归还给美国。该型R-1830发动机可用于C-47和C-53运输机上,运输更急需的战争物资。事后看来,这个草率的决定实际上断送了P-43有更出色表现的机会。没有备件和后续支援机群,P-43注定是中国空战史上的过客。

对于中国来说,尽管新机事故不断,但空军在前线战争的沉重压力下,只能尽快接收这些战机。8月3日,4旅副旅长陈森驾驶的编号为1222的P-43被击毁,这标志着中国空军继续接收P-43。8月和9月,第4旅接受了最后一批P-43,完成训练,转移到成都。只有47架(41)P-43最终到达中国空军手中。

P-43在战斗。

从1940到1942,抗日战争的空中战场是最黑暗的一年。中国空军只执行过几次轰炸任务,天上几乎不可能看到中国飞行员。“飞虎队”的名气越来越大,只是从另一个侧面印证了中国空军的惨淡处境。1942的夏天,情况开始发生变化。陈纳德当时已经成为美国陆军的准将将军,他将援华飞行队改编为第23战斗机大队,这也是未来“美国在华航空特遣队”(CATF)的骨干力量。P-43,接着是P-66和A-29战斗机也抵达昆明。

8月6日,在提交给史迪威将军的报告中,陈纳德对空中战场形势作了全面的评估。他认为,日军虽然有优势,但很难完全夺取制空权。当时日军的主力包括驻扎在襄阳、武昌的第62航空师(装备97架重型轰炸机)、驻扎在黎城、北平的第99航空师(装备99架双发轻型轰炸机)、驻扎在上海、杭州的第65航空师(装备单发轻型轰炸机)、驻扎在汉口、南昌的第54航空师(装备97架战斗机)、驻扎在汉口、广州的10独立飞行中队。在北起北平,南至广州这样广阔的战场上,日军要集中优势兵力并不容易。此外,日机还有大量的侦察任务和军事防御任务,其实际控制区域仅限于长江流域的狭长地带。在此基础上,阿纳德提出中美两个航空兵部队协同作战,共同抗击日军,争取有利战机。“飞虎队”主要担负江南和重庆的防御任务;中国空军主要负责长江以北的作战。这不仅有利于两军协同作战,也有利于保证核心地区的防御力量。根据陈纳德的估计,中国空军只有65架战斗机(主要是P-40B、P-40E和部分P-43a-1),包括16、24、75和76中队,11轰炸机中队配备了8架B-25C轰炸机。陈纳德建议此时中国空军至少恢复到150驱逐舰和50轰炸机,但就当时的情况来看,中国空军能得到的增援只有第4旅的P-43机队。

中国第一架创造纪录的P-43由美国飞行员驾驶。滞留在卡拉奇的10 P-43被修复并移交给陈纳德指挥的第23战斗机旅。美国的记录显示,这些战斗机的油箱被换成了带有“范波莱”膜片的自封式油箱。1942 8月17日,桂林美军第75战斗机中队接到空中警报,有一架日本飞机入侵。两架P-40和两架P-43升空拦截。P-40返回没有联系,P-43发现目标。上尉·奥尼尔首先占领了发射阵地,但机载无线电和机枪同时失灵。僚机布伦纳紧随其后,此时有一架警戒的日本飞机试图加速逃跑。两架飞机俯冲、冲刺、爬升。布伦纳只有一次机会,但他离得太远,不可能成功。布伦纳事后报告说,日本飞机速度极快,在两万英尺的高空与P-43相当。这在日系车型中并不多见。事后分析,这架飞机很可能属于广州18独立中队的百式侦察机,最高时速可达375英里。9月3日,美国第75战斗机中队的上尉·克鲁克乘坐一架P-43外出执行侦察任务。他因机械故障返回,在基地附近遭到日本飞机袭击。克鲁克勉强着陆跳出飞机逃生,幸免于难。这架P-43成为第一架被日军击毁的枪骑兵。9月12日,美军第74飞行中队中队长弗兰克·希尔少校亲自乘坐一架P-43从昆起飞,只身前往越南河内侦察。途中三架日军飞机试图拦截,均被希尔逃脱。这次侦察飞行获得的重要情报在几天后美军的一次轰炸行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希尔因此被授予银星勋章。希尔本人于65438年2月8日死于昆明附近的一次空难,葬在昆明附近的一座小山上。10月,1942,11,F-4战斗机(P-38战斗机的侦察改型)抵达中国,但由于P-43良好的机动性和速度优势,该机继续进行目视侦察飞行。

从执行的任务类型来看,P-43其实和P-40不相上下。在很多场合,P-43甚至要充当P-40的“护卫”。1942 14年2月14日,4架P-43在河内担任攻击P-40的高空掩护,使其能够顺利完成任务。同月30日,3架P-43再次为6架P-40提供高空掩护,使其能够在缅甸腊戍击落1架日军战斗机。

9月初,1942,史迪威将军召开战斗会议。陈纳德提出,鉴于P-43的性能,应注意中国空军和“美国在华航空特遣部队”该型战斗机的备件补给问题,但会议对此问题不置可否。发现比瑟尔在印度忠实履行了自己的保证,留在卡拉奇的P-43的发动机被拆下来装上了运输机,于是少了一架在中国战场丢失的P-43。

中国空军的枪骑兵机队。

1942 10 6月13日,中国约5万人聚集在重庆商业机场。中国空军20架P-43分成两个编队,进行了盛大的演示飞行。据说此举是为了展示中国空军的战斗实力。不管出于什么目的,两周后,中国空军的出动率明显增加。10年10月24日,两架P-43从江西程楠起飞,成功击落1架日本侦察机,这是中国空军P-43的第一个记录。27日,至少有12架P-43为轰炸山西运城的A-29轰炸机群提供护航。

1943新的一年,中国空军的P-43机队也焕然一新。1月,P-43多次出动,充当P-40的高空护航。1月12日,两架P-43在汉水西岸宜都上空飞行时,遭遇两架“零”战机。中国战报称1 H飞机被击落受伤。至此,最初被认为“不适合作战”的P-43机队成为中国空军的主力机型。

到1943,65438+10月底,中国空军号称拥有三个轰炸机大队,但实际上真正有效的只有1个A-29轰炸机中队和1个SB轰炸机中队。四个战斗机群的情况也差不多。实际上只有三个P-66和I-153混编旅两个中队可用。只有装备P-40和P-43的第四旅四个中队全部具备战斗力。这个旅也是唯一一个具有“进攻作战任务”的飞行部队。

美军P-43也在新的一年有所斩获。这期间,昆明-河内航线的侦察任务几乎成了美军P-43的专利。第76中队的杰弗里·威尔伯恩(Jeffrey Wilbern)上尉在缅甸北部执行侦察任务归来时,发现一架日本高空侦察机。当时日机在美机上方,机长悄悄追到敌机尾部。太阳机器没有意识到。美机先开火,日机受惊后立即转入俯冲。威尔伯恩很急,所以他就把它摔到地上点燃了。

然而,这种良好的势头并没有持续多久。由于油料供应紧张,从2月到3月,中美航空兵转入守势,空战很少发生。P-43只承担少量侦察和联络任务。美国人发现这种战斗机的行李舱比较大,就偶尔把它改成快速运输机运送乘客。3月,陈纳德在中国的航空特遣队正式升级为美国14空军。

4月1日,空战再次紧张。美军第75中队L P-43,14 P-40K-1拦截12日军战机。美军凭借高度和数量优势,一举击落了4架日军飞机,其中包括两架新型Ki44战机。5月,日军沿长江向洞庭湖发起进攻。激烈的地面战迫使美国空军14和中国空军投入其中。但在这场战争中,士气高昂的中国空军P-43机队却屡屡错失与日军交战的机会。5月29日,4旅主力全部从凉山起飞,前往重庆拦截日军飞机。事后发现,这是一场虚惊。舰队离开基地后,19日军飞机轮番轰炸梁山机场。两天后,9架P-43护送5架A-29轰炸宜昌和宜都之间的渡轮。与此同时,中校·约翰·艾利森和另外两名美国僚机带领第4旅的7架P-40掩护9架B-24轰炸宜昌。中校·艾利森将在这次任务中返回中国。空战王牌渴望再创纪录,渴望战斗,但状态被日军拦截舰队打乱。日军第33航空师1中队中队长安石大平在混战中重伤了艾利森的飞机。危急时刻,2304号P-40飞机及时赶到,击落大坪雅治。艾莉森幸免于难。驾驶这架飞机的第四旅飞行员上尉·臧锡兰被美国军方授予银星勋章。此役唯一的遗憾是P-43飞机未能在空战结束前赶到,错过了歼灭敌机的机会。

5月底,美国第14号空军开始接受新的P-40K和M型号。两个月后,更多的P-38高空战斗机抵达中国。7月中旬,多次P-43侦察飞行因天气原因被取消,这也是P-43最后一次在美国空军被提及。8月,P-43正式退出美国空军的战斗机序列。

中国天空中枪骑兵的最后一战

屡遭挫败的日本空军决定在1943年夏天发动空袭,企图彻底摧毁中美两国的航空力量。日军拟定的作战计划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7月底至8月中旬)重点进攻桂林美军航空基地;第二阶段(8月至9月初)重点轰炸长江流域、华东机场、重庆的水上交通线;第三阶段(9月),桂林、云南的其他目标再次被炸。为此,日军还抽调空军增援。日本空军的大举进攻初步取得了一定的战果,日军声称第一轮作战就摧毁了50架美军战机。但在轰炸重庆的第二阶段,中国空军第4旅挺身而出。8月23日,日本第58航空师第25中队从汉口起飞,直奔重庆。途中,第33飞行中队的14战斗机加入舰队作为护航。因为中国已经开发了非常有效的防空警报系统。这些贯穿全中国的防空哨所使日军的轰炸很难达到突然性。重庆易白石机场很快响起了尖锐的警报。早上10: 30,日机出现在7000米(23000英尺)的高空,而4旅和11旅,10 P-40,8架P-43,11 P-66已经在空中等待。

日本轰炸机中队的指挥官小川奈那·黑泽明在战报中记录道:“敌人和敌军战斗机在我机的右前方展开了激烈的战斗。下面有我机猛烈轰炸,地面防空火力猛烈。突然,一串子弹从我眼前飞过,一架敌机咬住了我的尾巴。护航舰队“猎鹰”突然咬住了来袭的敌机。敌机突然起火冒烟,高速坠落。”后来证实,这架飞机是一架P-43。1名小川奈那轰炸机组成员被炸死。另有1架日军轰炸机被击落,多人受伤。中国空军损失了两架P-66,1 P-40和1 P-43。据战斗人员回忆,在这场激烈的空战中,只有P-43爬升迅速,能够应付日机,而P-40和P-66似乎都力不从心。

8月底,中国空军第1轰炸机大队、第3和第5战斗机大队转移到卡拉奇接收P-40~WB-25轰炸机,重新接受美军的训练。这些部队后来成为中美混合空军联队的成员。此时,中国空军在国内的行动又趋于低调。P-43参与空战也相应减少。165438+10月29日,中国空军21中队4架P-43为1 P-40执行侦察任务护航,遭遇4架日军飞机。中国战报说击落4架,损失1架P-43。到1943、65438+2月末,中国空军兵力(不包括参加中美混合航空兵联队的部队)只有19架P-40、22架0943、53架P-66和14架A-29。此后,这些战机很少参与空战,基本都在训练中。根据中国的记录,截至5月1945,中国空军有20多架P-43,但这些战斗机显然不再被列为战斗力。

被遗忘的功绩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当P-43因缺乏后续支持而退出主力舰队时,其价值最为明显。从8月1943开始,中美军事舰队关于P-40的抱怨激增。美国第16中队的罗伯特·利利少校写道,“...敌机飞过我们的机群,我们无法上升到这个高度。”美国第74中队的中校·博纳维茨报告说,“敌机利用其高度优势避开P-40,然后找到有利时机俯冲下来,然后在攻击我们的舰队后立即上升摆脱它。”美国第75飞行中队的埃德蒙·高斯感叹道,“与日本战斗机相比,我们的P-40在速度和高度上都处于劣势。”美军的体验确实是个新问题。在此期间,日军增加了高空性能突出的Ki44战斗机,同时重点研究了两万英尺高空的空战战术。新型号在新高度的挑战,真的让P-40受不了。但恰在此时,高空性能突出的P-43因为缺少零部件和后续支援,被迫退出战斗序列。

或许正是因为中美双方都对P-43处理不当,P-43在美国或中国都没有得到应有的荣誉。在美国,P-43无法与其继任者P-47相提并论。在中国人眼里,早期的苏联战斗机和飞虎P-40似乎占据了所有的空战荣誉,P-43逐渐淡出了世人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