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美军用的是什么冲锋枪?
起初冲锋枪的发展并不被重视,型号也不多。再加上产品上的一些问题,限制了冲锋枪的使用范围。到二战时,冲锋枪开始大放异彩,除日本外的所有参战国都大量装备了冲锋枪,在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芬兰M1931 "Somi "
芬兰M1931“索米”冲锋枪
“索米”冲锋枪是芬兰的莱迪在他的M26冲锋枪的基础上改进的,并以他的国家命名(“索米”一词来源于芬兰语“芬兰”)。该炮问世后并不出名,但在苏芬战争中以性能和战术运用闻名,深深“伤害”了苏军,影响了苏军的装备建设。大容量的击鼓和射击时拉枪手柄的固定设计是“索米”最大的亮点,这也影响了其他冲锋枪的设计。优质的选材和严格的加工工艺标准,使得“索米”具有很高的拍摄精度和可靠性,在连拍中非常稳定。凭借其优异的性能,成为二战冲锋枪的领军人物。但正是由于其加工工艺复杂,材料昂贵,不适合大规模生产。二战期间总产量不超过8万件。该枪采用自由枪机自动模式,开膛击发,发射9毫米帕拉贝伦手枪子弹,有效射程200米,理论射速900发/分。配备多种弹药补给,最多弹药容量为70发鼓。
苏联PPSh-41“波波沙”和PPS-43
苏联PPSh-41“波波沙”冲锋枪有一句名言:“设计一件非常复杂的武器是非常简单的,但却是极其复杂的。”他设计的“波波沙”冲锋枪就是这种情况。该枪用于替代PPD冲锋枪,外观上明显有“索米”的影子,但内部结构不同,只是借鉴了“索米”的70发大容量弹筒,增加了1发的储弹量。
“波波沙”结构简单,但并不粗糙。大部分零件由钢板冲压、焊接、铆接而成,炮筒膛镀铬,可靠性高,经久耐用。枪管外的散热器前端略超出枪口向下倾斜,具有制动和防止枪口上跳的作用,提高了射击精度。该枪发射7.62毫米手枪,有效射程200米,理论射速900发/分钟。是二战时期生产的最大冲锋枪,达到500万支。
苏联PPS-43冲锋枪苏联PPS-43冲锋枪于1943正式列装。到二战后停产时,已经生产了大约1万支冲锋枪,很多国家都装备了。该枪在外形、结构和加工工艺上具有现代冲锋枪的一些特点。其大部分零件由钢板冲压、焊接、铆接而成,结构简单,制造方便,可靠性和服务性好。该枪发射7.62毫米手枪子弹,无鼓,由35发arc弹匣供应。其有效射程为200米,理论射速为每分钟650发。
美国M1汤姆森和M3
美式M1928“汤姆森”冲锋枪美式冲锋枪发展较早,第一支“汤姆森”冲锋枪M1919式1919问世。次年,汤普森开始公开展示样品枪,以赢得军队订单。这种新型冲锋枪使用的是标准的美制. 45 ACP手枪子弹,子弹由容量为100发的巨大鼓提供。射速高达每分钟1500发,4秒内将100发的鼓用完。汤普森的广告牌将这种枪称为“战壕扫帚”,突出了它无与伦比的火力。在场的专家称赞它是当时最具革命性的轻武器。
定型的M1928汤姆森冲锋枪全长85 cm,空枪重5 kg。它使用11.43毫米手枪子弹,20个弹匣或50个弹筒装弹药,初速280米每秒,射速降为每分钟700发,有效射程50米。射程短的原因是11.43 mm手枪的初速太低,50米以外就失去了精度。经过进一步改进,出现了M1A1。M1系列汤姆逊冲锋枪和M1928汤姆逊冲锋枪在外观上最明显的区别就是M1的拉手在变速箱右侧,而M1928的拉手在变速箱顶部。
M1928A1在二战中被广泛使用。1942年,改进后的M1928被命名为M1汤姆逊冲锋枪,随后开发出M1A1型号。二战期间,* * *生产了1.4万多台“汤姆逊”。国内有很多这种枪的仿制品,俗称“汤姆枪”。该枪发射11.43毫米手枪子弹,有效射程200米。配备多种弹药补给,鼓最大弹药容量100发,具有火力猛、威力大的特点。但缺点是结构复杂,太长太重,不容易加工。
二战初期,美制M3冲锋枪“汤姆森”已经过时,急需一种冲锋枪来替代,于是M3在1942上任,于是就有了改进型的M3A1。M3和M3A1大量使用金属冲压件,结构简单,制造时间比汤姆逊低一半以上,所以成本低,单价只有20美元。二战结束时,这两种枪的产量约为60万支。M3采用折叠枪托,发射11.43mm手枪子弹,由30个弹匣供应。该枪的理论射速仅为450发/分钟,在反复射击时更容易控制稳定性,但也有士兵抱怨射速太低。
德国MP38/40
德国MP38/40冲锋枪MP是德国冲锋枪的简称。德国最早的MP18,因其桶外多孔风冷散热器,在国内被称为“花机关枪”。MP38是世界上第一种由折叠枪托和钢铁塑料制成的冲锋枪。它被称为最早的“现代冲锋枪”,战后很多冲锋枪的设计都受到了它的影响。MP38/40冲锋枪生产1.2万。因为数量有限,主要装备战车兵和伞兵,后来推广到初级和中级步兵军官。普通士兵直到战争结束还在使用毛瑟98K步枪。
MP40冲锋枪的枪托折叠后全长63cm,空枪重4kg。它使用9毫米鲁格手枪子弹和32个弹匣弹药。初速每秒380m,射速每分钟500发,有效距离100m。MP40冲锋枪与美国的汤姆森和M3冲锋枪相比,在近距离杀伤力上要逊色不少,但后坐力要低得多,所以精度更高。
针对MP38的不足,通过改进一些结构和加工工艺,诞生了MP38/40、MP40等车型。MP38/40与其他冲锋枪相比,性能中等,但整体性能优异。二战期间,* * *生产了654.38+0.2万支冲锋枪。该枪发射9毫米帕拉贝伦手枪子弹,由32个弹匣供应,理论射速为每分钟500发。
英国斯特恩冲锋枪斯特恩冲锋枪拥有二战中的几个最好:结构最简单,做工最差,成本最低,外观最丑,最受盟军士兵痛恨。这种枪是英国为了应对德国入侵的威胁而研发的。有很多型号,其中一种是二战中唯一可以装消音器的冲锋枪。枪的“最好”也概括了它的好与坏的特点。它的设计是“多、快、便宜”的代表,结构和制造都极其简单。然而,其弹药供应和安全装置的不可靠性经常导致责骂。它在二战中生产了400万件。该炮发射9毫米帕拉贝伦手枪,发射弹匣弹药。这种枪在中国俗称“偏置梭”,因为它从侧面插入弹匣。
意大利贝莱塔M1938A
意大利贝莱塔M1938A冲锋枪意大利虽然是冲锋枪的发明者,但由于战术使用不明确,长期以来收效甚微。M1938A是意大利著名多产设计师图里奥?曼戈尼在1938研发了一款非常成功的冲锋枪,包括I、II、III。I型是原型枪,带折叠刺刀;II型将冷却孔改为圆孔,并在扳机挡圈中增加了连续击发扳机保险;III型取消了刺刀,设计了新的枪口防跳装置,将活动针改为固定针。双扳机机构分别控制单发和连发。该枪发射9毫米手枪子弹,由40个弹匣提供。有效射程150m,理论射速每分钟550发。
捷克斯洛伐克ZK383
捷克斯洛伐克ZK383冲锋枪ZK383获1933专利。二战期间,它不仅装备了捷克斯洛伐克和德国军队,还装备了比利时冲锋枪。一些南美国家也装备了它。
ZK383冲锋枪的特点是射击精度好,两种射速可调,枪管更换快。通过更换不同质量的枪栓,使枪的射速在500发/分钟至700发/分钟之间变化。此外,它还配有一个两脚架,不用时折叠成前护木,这在当时的冲锋枪中并不多见。该枪发射9mm帕拉贝伦手枪子弹,由30个弹匣供应,刻度射程100-800m。
澳大利亚“欧文”
澳大利亚欧文冲锋枪
“欧文”冲锋枪由澳大利亚陆军中尉欧文设计,于1941年正式被澳大利亚陆军采用。几经改进,该枪有几处修改。该枪在沙尘暴等恶劣天气条件下射击精度高、动作可靠、耐久性优异,性能远超同期生产的汤姆逊等冲锋枪。但是它的缺点是外形和枪重大,制造成本高。枪* * *大约生产了45000支枪,在东南亚丛林地区非常有效。它使用9mm Parabellum手枪子弹,由33个弹匣提供。弹匣装在枪顶上,这在世界上是很少见的,弹壳是往下扔的。该炮的轨距范围为91.5m,理论射速根据型号不同而不同,最高每分钟700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