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话题议论文
以微为题的议论文1,生活在这样一个快节奏的时代。很少有人能停下来,品一口香茶,翻一本线装书。这种微小的幸福似乎离我们很遥远。同样,在这样的物质世界里,成功往往伴随着耀眼的光环。人们会越来越关注巨大的成功,却忽略了微观言行的力量。
“微”无处不在。只要我们有一颗淡泊平和的心。
微笑着的幸福也能串起一长串的感情。
或许,你在上班的路上匆匆看风景,甚至是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生机与美好。但是,你还记得你老婆穷的时候的坚定吗?你还记得你在学校遇到困难时,同学写给你的小纸条吗?你仍然记得小时候父母给你的帮助和教导...这一长串的记忆是微小却真实的幸福。或许,身处其中的你并不明白其中的意义,但请从现在开始抓住这些小小的感动,你一定会收获更多的快乐。
小小的一言一行,都能汇聚成披荆斩棘的力量。
荀子说:“不积跬步,不可行万里路;不积小流,成不了江河大海。“是的,涓涓细流汇成河。或许,你并不富有;或许,你并不幸运;也许,你只是一个普通人。但是,你要知道,正是这13亿普通人组成了这个幅员辽阔的国家,你可以尽你的一点绵薄之力。于是,我们看到,在地震中,我们频繁地看到那些默默无闻的并不富裕的老人,甚至那些靠救济生活的人也献出了那份“轻重”的爱。是的,一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但千万人的力量可以割裂一切,迎接光明。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微”都是美的。“勿以小善,勿以小恶。”社会上总有那么一些人,“只为一己私利,便会卖钢为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最终坏了自己的人品。”只是因为贪婪,我接受了一份不义之财,但这是失败的开始。每个人都有欲望,但如果那些不好的欲望不被制止,那么它们就会蔓延开来,造成无尽的伤害。我们要的是让淡泊平和的心洗去这些微小的罪恶,让它没有滋生的土壤。那社会就光明了。
微无处不在,但我们用心去感受,去感受,去做,去分辨,就能听到微的美。
微话题议论文2。水滴汇成河,才能成就大海的壮阔;细沙堆积成土块,才显得深远;水汽聚成云,天之浩瀚可成...不要害怕自己身上的弱点。总有一天,世界上的力量会因为你而变得更加坚不可摧。
转移微能量
“有生之年,不倾全国,不倾全城,也要尽全力去爱。”这是张丽丽在一次采访中说的。现在她的腿在高位被截肢了,她可以不后悔那天下午保护学生的勇气。她用双腿换来了几条命,她说这是最幸运的事。在张丽丽的背后,有无数个“最美”的个体,“最美司机”吴斌,“最美妈妈”吴菊萍,一个接一个弯腰...每个人的背后都承载着一种大爱和善良。它们是微小的微能量,却传递和引导着国人的道德标杆,让中国因爱而生。
略有收获的感动
我还记得那个在北京地铁站门口收报纸的老人。老人自称“四会爷爷”,他向每一个来送报纸的人深深地鞠了一躬,说了声谢谢,然后把早已准备好的感谢卡递给对方。卡片上总是贴着一句温馨的话,“别着急,忘了吃早饭。”“谢谢你的报纸,愿你平安”之类的话,总能让路人感到温暖。有人说,老人不仅是对自己尊严的肯定,更是对那些在路上的人的关心。老人温暖的卡片带给我们一种微妙的感动,让路人匆忙的心得到一点寄托。
坚持微幸福。
有没有因为别人的语言而感到幸福的瞬间?记得谁动了我的奶酪吗?"?嗅嗅在里面因为找不到奶酪而极度失望,但最终他们在巨大的迷宫中因为彼此的扶持找到了失去的友谊,这比寻找食物更重要。他们收获了友谊,抓住了生活中美好的幸福。当我们疲惫的心知道还有人在乎的时候,那种咸咸的感觉不过是小小的一粒糖,融化你,让你变甜。
这些微小的东西可能在未来的某一天成为主流,感染一代人,成就一代人。这不是大话,而是因为他们背后承载的不仅仅是一个人或者几个人,而是社会需要的力量,一种强大的力量。
希望微最终成为宏大,微而不微,美丽中国!
议论文3“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说明微小的事情也可以有巨大的力量;“不积跬步,不行万里路。”可见,小事也会有大智慧。不需要放大镜,点状荧光已经照亮了一个世界。
微力量助力公益。曾经看过一篇文章,作者在英国留学的时候有一次坐地铁,公交车上有一个空座位,而一位母亲却坚持抱着自己肥胖的儿子,额头渗出了汗珠。后来作者问她为什么,她回答说:“我只买了一张票,不能占公物。”这么简洁的一句话,道出了很多人的不良行为。
如果每个人都有这样的高度,那么在走走停停的公交车上,有多少老人会“拯救”许多公园的长椅而不摇摆,每个人都贡献一点,社会的未来就灿烂了。
微众银行助成功。丹伯特的第一部电话响起,人们的生活进入了另一个时代。但是在他的发明成功之前,已经被其他科学家认为是不可能的了。然而,他通过多转动几次机器,爬上了科学的顶峰。
可见,一个小小的动作,有时也能成为巨大的力量。如果瓦特没有瞥见盖子向上喷出,牛顿没有用苹果砸他的头,他们可能会平庸一辈子。“天才是100%的灵感加上100%的汗水”,而那1%的灵感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微爱助和谐。当李志敏双膝跪地给醉酒老人做人工呼吸时,微爱早已如潺潺清泉,芬芳人间。当任增芳从桥上跳下,勇敢救下一名轻生女子时,社会责任之光照亮了这位“最美女兵”。当那些名为“尘埃”的爱心人士,签下一个不属于他们,却属于他们的名字时,中国正百花齐放。
而我们如何表现这个“微”?在学习中,只有认真拾取每一个知识点,拥有活跃的思维和创新意识,才能“积小流成江河大海”。古人云:“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堤防如此,一个社会也是如此。一份爱乘以654.38+0.3亿,将是一个爱的海洋,一个花的国度。捡起一块垃圾,关上水龙头...这些看似普通的动作,却是如此的不平凡。
有人说“人生苦短”,但也有人只是反驳,“那是一只没有发现美的眼睛。”关注小事,做简单的事。本质上,这是一个积蓄力量的过程。
露出小字,掀起一角,一个亮眼的大幕就来了。
微话题4议论文《古墓丽影》中,Stella经常说“一粒沙看世界。”沙子,一粒很小的沙子。那是什么意思?沙漠里的一点金光,城墙里的一粒米...然而,一粒沙成就了塔克拉玛干,一堆沙成就了万里长城。
诚然,我们已经进入了“微时代”,这是一个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时代。那是一个“只要每个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就会变成美好的世界”的时代,我们每个人的一份“微力量”,都会创造一个充满爱与关怀的非凡时代。
逝者如夫,失去了微薄的身影,留下了千年的故事。
一代尊师,千年教孔子。在兵戟相交的时代,孔子是个微尘。《春秋》和《杏坛》呢?当他逃离鲁,周游世界时,他心痛如绞。他不想烧药膏,但他希望世界合二为一。他要做到“老有所老,幼有所幼,幼有所幼”,不离不弃。于是他微小的力量被传承下来,孟子和荀子继承了他。儒家文化流传至今,人人讲“仁”,事事讲“义”
江边没有月光的地方,她娇艳的花朵已经落下,芬芳满人间。
2012年,何月的微小身影,感动了中国,感动了你,感动了我。脑瘤确诊后,她毅然决定捐献自己的全部器官。不求任何回报,不求美名,只想善待这个世界。小何月花样年华却悄然离去。她像一朵从枝头散落下来的花,奉献了自己,留下满地的芬芳。命运就是这么残酷,她却像鸟儿一样飞翔。她一直在这里,但从未离开过。她用平凡生活的最后一道闪光照亮了世界。何月,用她的微力量,推动了整个社会,和谐,善行。
如果爱人爱惜自己的身体,就留着自己旋转的镜头,珍惜每一个瞬间。
我希望正是在这个年轻人身上,伊拉克少年卡迈勒·哈西姆用镜头记录下了这个国家每一个欢乐的瞬间。太阳从棕榈树后缓缓升起,一个老人在图书馆门口看书,咖啡店外放着免费饮料。战争中的伊拉克千疮百孔,就像诗里说的“山坡上灵车来来往往。”没有热饭吃,没有少年的乐趣,只有无尽的战争,很多人日夜祈祷,来世不要生在这里。但卡迈勒用照片鼓励大家坚强的生活,用自己微小的力量支撑着伊拉克微弱的呼吸。
微时代是一个加法时代。让我们一起努力,建立一个充满关怀和和谐的时代。就像冰心说的“爱在左边,同情在右边,所以我们可以随时播种,随时收获。”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九层台从基土开始;拥抱的木头在最后一分钟诞生。尽绵薄之力,* * *构建美好和谐的“微”时代。
当今社会,“微”字盛行。微博,让生活浓缩成寥寥数语;微电影给每个人一个“星”的机会;微小说就是让忙碌的人“快”享受文字的盛宴。
然而,我们在享受这些便利的同时,是否也可以思考一下,我们的文化是否也被人小型化了?
穿越陋习恶搞古文化只是为了迎合大众的好感;一种流水账般的情绪大量写出,仅靠清新文艺的包装吸引读者眼球;人们以工作繁忙为借口,让传统名著《红楼梦》《古代汉语一瞥》成为语文老师的“专利”。如此一来,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也被小型化了。它的深刻内涵是什么?如何传承五千年的传统和经典?
文化工作者应该思考,作为社会的未来,我们更应该思考。
微文化的盛行与当今文坛浮躁、功利的风气密切相关。“文人”为了销售迎合大众口味,却忘记了作为文化传播者的责任。当于丹走出象牙塔,抛开他“文化大师”的高帽,让《论语》之风盛行的时候,那些死板而清高的大学教授们是不是也该收回讽刺和批判的语言了?是不是应该带着对传统的深刻解读去接近民众,这样才能真正施展才华?
就像索尔仁尼琴撞上了一棵根深蒂固的树,长着执着的角,今天的作家也应该有一些对社会、对国家、对国家的责任感。抛开小微文化的束缚,对传统有一些了解,让作品不再媚俗,真正有文化内涵。
至于走在社会上的人,是不是也应该在追求物质财富的同时,遮蔽灵魂的热度?你对中国五千年的文化遗产了解多少?我们在享受微小说带来的便利的同时,是否也应该重视一下《瓦尔登湖》和《论语》中沉淀的思想的分量?
李时珍跋涉了30年,尝遍了草药,终于做出了《本草纲目》。曹雪芹流了半辈子的泪,万虹哭了,最后浓缩成一部红楼梦。凡此种种,哪一个不是中华文化的厚重积淀?哪一本不比旅行小说重?你对中国儒道思想内涵了解多少?文化不应该以科技的进步和生活的忙碌为挡箭牌,消亡在发展的河流中;传统不应该被思想的深刻和底蕴的深厚所刺痛,而应该被简化,被简单所遵循。
科学技术掌握在我们手中;我们应该站在谁的手中?
苏格拉底说:“我死了,你活着,诸神知道该怎么做。”我们怎么能不知道神已经知道的事情呢?
即使科技进步,世界站在我们手中,但生命的河流不能停止,文化的传承不能放弃。
文化,不可小觑!
微话题议论文6拿破仑从一名普通士兵,到万人统帅。没有从小处着手的努力,他怎么可能取得千古伟业?秦国从七国中的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国,变成统一全国的枭雄,不经过小小的改革,怎么可能实现统一大业?唐玄宗创造了空前的盛世,不在细节上下大功夫,怎么可能得到兴国安国的盛世景象?
纵观历史,哪个伟人不在细微之处下功夫?见叶知秋,见微知著。只有扎扎实实的走好每一步,才能实现下一个飞跃。
晚清重臣曾国藩虽是平民,却有勇气出任湘军统帅。曾国藩从小就坚持写日记,每天从日常言行中反思自己的不足。他爱国爱民,平定了太平天国的叛乱。他不求名利,斩断羽翼,精忠报国,积极倡导实业救国。曾国藩被称为历史上第一个完人。正是曾国藩对小事的认真,对小事的谦逊,成就了他的千古美名。可见,细微之处的认真,足以体现一个人的态度。只有处理好小事,才能成就大事。
光武帝刘秀本是一个整天埋头于田间的农民。他的哥哥柳岩嘲笑他只能做小事,而不能成就大事。王莽政变后,刘秀等人奋起推翻王莽政权,以自己的慎重和认真恢复了汉朝。他称帝后,把目光投向了老百姓,投向了平时看起来很小的事情。实行土改等一系列政策安抚民心,奠定国家基础。正是因为刘秀早年的经历,让他懂得了不可忽视的细微之处,最终完成了“光绪中兴”的大业。
没有一丝绿色,哪里有一望无际的草原;没有一滴水的坚持,就没有奔腾的河流。一代文学巨匠钱钟书,用几十年的笔记和经验,浇灌出震惊世界的《关锥》一书。无臂钢琴家刘伟用脚趾敲击音符,使它们连贯成动人的旋律。居里夫人用简陋的设备提取了属于全人类的镭。没有微小的坚持,伟大的成就下怎么会有基础?
现在我们进入了一个“微”时代。微博、微公益、微电影...影响不大,却能反映生活的种种。不积跬步,不可行万里路;不积小流,不成江海。看过去和现在,感受现在。我们要从“微”做起,用“小”的行动体现“大”的态度,用“微”的认真书写未来的美好蓝图。
其实最小的才是最高贵的。
地球因为弱小生命的点缀而生机勃勃;正因为有了微小风景的点缀,天空才能炫耀它的深蓝;大海因为卑微生命的存在而充满神秘...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在微小的地方创造伟大的。其实最高贵的就是最小的。
爱情的奇迹是用微薄的力量创造的。
一个微笑的手势是对别人最好的帮助;耐心等待是对他人最深切的关怀...这些是小的,但是这些不是最大的吗?一年一度的植树节即将到来。就中国而言,如果人人都能种一棵树,还会有雾霾天气吗?只要每个人都尽绵薄之力,我相信爱就在身边。这微薄的力量,足以让我们在天灾面前屹立不倒。
微观现象反映时代。
不久前,在中国汉口,类似的“小岳越事件”再次上演。一个有自杀倾向的女人跳水,但是两分钟内没有人注意到她的死亡。对于这一点,我们不得不反思,中国的传统美德在哪里,人性的善是否还在。残酷的现实,冷酷的社会,让人不得不恐慌。只是一个微小的现象,就能引起社会的关注,让我们反思这个时代。
微观言行影响社会生活。
“我宁愿在宝马里哭,也不愿在自行车上笑。”我们被娱乐节目中女嘉宾的话震惊了。钱很重要,但不是万能的。当今社会的金钱观念足以让我们反思人生。随着“光盘行动”的推进,节俭之风逐渐盛行。每个人都会把这个小动作进行下去,相信这个家在不久的将来会变得越来越美好。
穿过历史的长廊,穿过层层白雾,在时间的沉淀中,看到微小中的伟大。智慧的化身诸葛亮是一个卑微的农民,明朝的开国元勋朱元璋是一个卑微的街头乞丐,中国飞天第一人杨利伟在一个微小的细节中脱鞋,实现了他的航天梦...可见皇帝会在卑微的地方建立丰功伟绩,文人会在细微的地方成为他们永恒的文章。
“微”不大,但最小的不就是最高贵最伟大的吗?
微话题8议论文每一片花瓣都呈现出瑰丽的色彩,每一根细丝都蕴含着甜蜜的味道,每一朵花都是一个精彩的世界。再小的美也能装点世界;再多的爱也无法拯救世界。
小爱是一颗种子,给厚土带来无限希望。
林秀珍小心翼翼地捧着种子,站在干燥的土地上,用心播种爱,浇灌爱。终于,种子破土的声音在春风中回荡。
她只是不忍心看到别人哭,听不到别人伤心的叹息。所以三十年来,她养活了八个孤寡老人。她从来没有伟大过,从来没有感受过伟大的爱,她只是用日常细微的关怀和爱支撑着八个老人生活的天空。小爱,这颗种子,终于在她日复一日的呢喃声中露出嫩绿的枝叶。它是如此的绿,如此的清,如此的深,淹没了整个世界。
小爱是一盏微妙的灯,照亮了黑暗深邃的夜空。
黄哥的世界,黑而浓如墨汁,禁锢了他,封锁了他。缺氧的感觉让他无法抬头看外面的世界。但是,别人细微却无私的关怀,化作了一束光,照亮了他的世界。
他是一支熄灭的蜡烛。善良的人给他一点火花,他就会快乐地燃烧。这种潜移默化的温暖,变成了他强大的动力。于是他走了1。三万多公里,感谢帮助过他的人。一路走来,他播撒着爱的阳光,传递着爱的感动。这份淡淡的爱,成了他心中永恒的光,照亮了漆黑的夜空。
小爱是一股清新的风,吹散了尘封的心。
捐款箱前,一个灰色的身影走过,只留下一大堆捐款和“尘埃”这个名字。我们也许永远不知道这个身影属于谁,但越来越多的“尘埃”在我们身边走着,带给我们无限的感动。这样微妙却无私的爱就像一阵微风。风中散落的尘埃虽小,却带来了足以淹没整个世界的情感。我们的心在这种感动的冲刷下逐渐变得通透而温暖。
这样的爱如此渺小。如果不是“死之前尽死”的汹涌澎湃,没有“春蚕到死还会织,夜夜烛泪还会吸”的浩渺,没有“愿做天上一对鸟,愿做地上一枝,愿做一树两枝”的动人。。但这样的爱,小而不小,小爱,创造人间奇迹。这种爱,就像那颗孤独的星,单薄无力,但无数的星星汇聚成一个银河,照亮了整个世界。
微话题的议论文9一篇一篇滑下笔尖,诗人写出奇妙的美与悲;繁星在天空中闪烁,星空描绘出壮丽的诗篇;一尾鱼在海中跳跃,无边的大海闪烁着星辰;天使微笑了,爱、鲜花和美丽传遍了全世界。“微”的温暖可以带来一季的春天,“微”的力量可以开辟一个神的世界。
用呢喃书写精彩的人生诗篇。
淡定如水,人淡如菊。她一字一句,含着泪笑着写下了我们三个。在生命的暮年,她依然握着手中的笔,一点一点地在文学的海洋中遨游,像一条鱼,无拘无束,悠然自得。她不想停下来。她说:“我不敢放下笔。我每天都要写一点,每天都要争取进步。”就这样,在晚年,江洋用寥寥数语记录了自己的一生,为在黑暗中摸索、在痛苦中挣扎的人们点亮了一盏温柔的心灯。这盏灯并不耀眼,但却很温暖。江洋知道,作为一个作家,她的使命是为读者写出更多温暖而有灵性的文字,而江洋却不知道,她是一本耐读的大书,早已将自己的呢喃融入了人生的大篇章。
开展一条微行,大张旗鼓地传递正义。
一根竹筒,一枚硬币,她和同伴们,为了拯救整个世界,走出了封闭的寺庙,走出了静谧的大山,践行着她普渡众生的诺言。从积攒五毛钱到地震海啸捐款上亿元,阎正大师从微一线做起,做了惊天动地的事迹。心里藏着一轮明月,何乐而不为呢?阎正大师的义举传遍了全世界。阎正大师知道,作为一个和尚和佛教徒,她的使命是帮助世界和众生,将光明传播到每一个黑暗的角落,但阎正大师不知道,她的小小义举已经感动了世界,震撼了许多沉睡已久的心灵。
带着一缕美德,传播爱与良知的大爱无言。
千钧一发,生命垂危,张丽丽,一位人民教师,用对学生的爱,将自己的身体伸向无情的五环。孩子们很安全,但是老师不省人事。人们问为什么这样一个弱女子有这样的勇气和胆量,不怕生死?简单的回答就是对学生和孩子的深爱。面对生与死的机会,张丽丽唯一的使命就是保护孩子们,甚至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但张丽丽不知道他的责任和担当唤醒了多少麻木的灵魂,让大爱涌动天地。
千里之行,九层之台,以“微”为本。从“微”出发,最终拥抱诗歌、信仰、爱情,达到花之满春、心之圆月的境界。
让我们以魏为伴,转身拥抱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