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车”下半场智能竞争加剧!华为、腾讯、百度相继进入市场。
3月29日,腾讯与奥迪宣布达成战略合作。腾讯将帮助奥迪构建智能互联的数字生态,包括数字驾驶舱、数字营销和用户运营,为中国奥迪用户提供智能出行服务。双方的联手将进一步加大奥迪在中国市场的“数字化攻势”。
向汽车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起“攻势”的,并不只有腾讯和奥迪。曾经盛传要造车的华为,也多次重申“华为不造车,帮助车企造好车”,其定位是给车企提供智能技术供应商。虽然华为宣称不造车,但其产业链布局显然已经深入到汽车制造的核心领域。
随着5G、AI、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的深入发展,传统汽车产业加速向智能化、网联化、电动化方向发展,而华为作为智能车载系统和底层ICT技术的重要提供商,是造车新势力中不可忽视的玩家。
华为和腾讯助力车公司造车。
5438年6月+065438+2020年10月,华为创始人任发布《智能汽车零部件业务管理决议》,整合华为智能汽车业务和智能终端业务,业务管辖统一到消费者业务管理委员会。同时,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被任命为智能终端和智能汽车零部件IRB总监。
任郑飞发布,余承东牵头,可见智能汽车业务在华为版图的重要性。在智能汽车业务上,华为先后推出了HMS for Car、车载投影屏HiCar、车载智能屏等产品,为车企提供智能出行服务。今年3月9日,华为还公布了自动驾驶领域的两项专利:“自动驾驶汽车、自动驾驶系统的人车交互方法”和“确定车道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今年2月,余承东正式宣布:华为与奔驰合作,在全新奔驰S级上推出用于汽车快应用服务的HMS。华为计划在年内推动4至5家车企发布搭载HMS的量产车型,用于车载智能车载云服务解决方案。
华为、腾讯携手车企打造智能网联汽车,正在加速车企智能化、数字化的进程。“造车局”的后半段,车企一不小心就可能掉队。
腾讯高级执行副总裁、云与智慧产业集团总裁唐道生表示:“腾讯希望成为奥迪的重要合作伙伴,发挥在车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智能制造等领域的优势,提供坚实的数字化基础,帮助奥迪为中国消费者构建完整、人性化的数字化服务生态,不断突破创新。”
在腾讯与奥迪的合作中,腾讯为奥迪的数字驾驶舱注入了丰富的社交、内容、服务等生态资源和数字技术,提供了微信车载版、QQ音乐、腾讯迷你场景(车载小程序平台)、腾讯地图等服务,让中国消费者也能在平日里享受自己熟悉和喜爱的数字生活,让汽车成为真正的“移动生活空间”。
“移动生存空间”与“铁盒子”的差距,可能是智能网联汽车对传统车企的降维打击。
2018,腾讯全面进军智慧出行领域,充分发挥在车联网、自动驾驶、云、位置服务、出行服务等领域的数字化技术和资源优势,驱动行业数字化创新。目前,腾讯已与33家主流车企合作,落地超过120车型。
汽车下半场,巨头之间的竞争变得激烈。
另外,在智能网联汽车的赛道上,房地产开发商恒大有点像“鲁莽”的玩家。它曾在贾跃亭斥资8亿美元购买FF汽车,但后者“下周回国”至今未见踪影。恒大从未放弃造车梦想。去年7月推出恒大汽车,随后发布旗下新能源汽车品牌“恒驰”首批6款车型。
恒大还与腾讯、百度合作建设智能驾驶舱、超级计算平台、智能生态系统等。花了1年,11个月开发了H-SMART OS恒驰智能联网系统,目标瞄准智能化。
看到“造车局”的下半场,巨头们纷纷入场。百度和吉利成立了杜畿汽车有限公司,阿里巴巴和浦东新区共建的“智造汽车”也出现了。滴滴与比亚迪合作定制网约车,竞争日趋激烈。不久前还盛传“小米要造车”。虽然传言是假新闻,但外界猜测可能是游戏在等待。
今年2月,中信证券的研究报告指出,电动化降低了造车门槛,电动智能供应链经过过去几年的发展逐渐成熟,为新进入者造车奠定了制造基础。与此同时,消费电子、房地产等行业已经进入成熟阶段,特斯拉、蔚来、理想、小鹏的市值飙升刺激传统巨头寻找更大的赛道。
中信证券预测,未来两到三年,科技行业乃至其他行业将继续出现巨头造车,新造车者将从五年前的、李想、何这样的“创业者”逐渐转变为科技巨头之间的直接竞争。
随着巨头的进入,将加速传统汽车企业的分化格局,挤压部分尾部企业的生存空间。不过,中信证券认为,新入局的巨头也给了一些尾部企业“抱大腿”的机会:比如BAIC最新旗舰车型arcfox就选择了麦格纳代工的解决方案和华为完整的汽车电子架构,相比之前的产品,产品竞争力和智能化都有了显著提升。
在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的趋势下,车企如何跑出来?光大证券的研究报告指出,在智能化和网络化方面,预计在外部硬件采购和合作研发的情况下,软件和算法将成为车企长期差异化竞争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