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兔汽车发布两款车身技术。真实水平配得上“世界第一”吗?
作为自主品牌的生力军,蓝兔汽车今年势头强劲。东风公司将蓝兔定位为可持续发展的高端民族汽车品牌。这么高的调性,怎么能拿出点干货呢?
最近,蓝兔在2020中国车身大会上发布了两项世界首创的车身技术,这是为了安全而进行的技术升级。由于车身技术主要基于传统的材料和结构技术,其更新换代的速度要比智能网联技术慢很多。在东风汽车之前没有雄厚技术积累的前提下,挂“世界第一”的字样,确实风险很大。
我们有必要关注蓝兔车身的技术实力。
这项技术是针对特定型号的技术演示。在iFree量产版白车身上,蓝兔汽车应用了两项新技术:
1.车身结构方面,首创TRB+贴片复合结构热成型a柱,B柱采用TRB铝硅涂层热成型材料;
二是车身强度方面,在全球车型中首次使用2000MPa铝硅涂层汽车车门防撞梁。
IFree量产版面向中大型智能电动SUV。
第一个方案是关于车身结构的方向,所以重点放在A柱和B柱上是对的,因为A柱和B柱在抵抗正面碰撞、侧面碰撞和侧翻事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为碰撞不同,A柱和B柱的重要性也不同,翻车事故最能体现他们的综合能力。所以在A柱和B柱* * *共同作用的车顶静压(翻车事故评价)方面,蓝兔发布了具体的测试数据,称这种第一种结构方案可以使车身的峰值压力达到100kN以上。
这是什么概念?就国内而言,中大型SUV的车顶峰值静压是60kN~80kN,比较常见,然后就是优秀。
虽然车辆侧翻事故仅占交通事故总数的3%左右,但侧翻事故造成的乘客死亡率却是所有交通事故中最高的,占10%以上。
比如途观L,沃尔沃XC60,奔驰GLC,尺寸和iFree量产版差不多?l,峰值荷载分为67.876KN,91.677KN和122.438+06kn..iFree量产版超过100KN,性能确实不错。
数据来自中国保险研究院
关于车身强度,蓝兔汽车强调,2000MPa铝硅涂层材料制成的车门防撞梁强度高,耐腐蚀,这在世界上还是第一次。
单独把车门防撞梁拿出来很有意思。车门防撞梁的评估平时不太重视,但作为抵抗侧面碰撞的关键加强件,可以起到减少碰撞侵入量的作用。还有为什么要提防腐的问题?车门很容易进水。其实车门内部也设计了排水槽,是为了方便进来的水尽快流出来。
从公布的信息来看,我们有必要从两个方面进行解读。
第一,它们的实际效果是否被夸大了;
第二,这些技术与行业内的表现相比如何?
准确地说,车顶静压测试并不完全看峰值压力,而是计算车顶最大承载能力与车辆整备质量力的比值。这个不难理解,因为汽车翻滚时对车顶的压力来自于身体的自重,胖子的头着地肯定比瘦子的头着地危害更大。
根据IIHS规则,当载重与车重之比达到3.25或以上时,被认为是“可接受的”,超过4才算达到“良好”。途观L,沃尔沃XC60,奔驰GLC?L的载荷质量比分别为4.44、5.06、6.75,都表现不错。
然而,由于蓝兔尚未量产,自重数据尚未公布。考虑?iFree量产版蓝兔定位于中大型智能电动SUV。没有采用全铝车身设置,车身重量更大,预计与沃尔沃XC60相当。
至于技术手段本身,TRB+贴片复合结构的应用还不错。TRB指的是变截面轧制技术,其优点是有效提高抗弯能力。对于曲率较大、易受碰撞损坏的a柱来说,是一种极好的技术手段。TRB变截面轧制技术也有助于轻量化改进。它的方法是在冲压前,在特定区域减薄板材。冲压后,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材料浪费,并且可以减轻非承载部分的重量。
但是,TRB的技术并不为蓝兔所用,比如上汽通用在武汉的武汉工厂。所以要看元素补丁有多高级。其实“patch”在英文里指的是Patch,对应汽车的时候就是加强板的意思。
就技术思路而言,并没有特别的创新,比宝马7系采用的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加强板还是弱了一点,但考虑到成本内的安全措施都用上了,还是值得肯定的。
车门防撞梁一般用1000~1500Mpa高强度钢,蓝兔采用2000MPa铝硅涂层材料的车门防撞梁,还不错。
但是对于SUV来说,尤其是定位纯电动SUV的量产版蓝兔iFree,其实更关键的部件还是门轨。因为车身姿态高,侧面碰撞时门轨会更多的参与碰撞。而且考虑到现在电池组会设计在底盘上,门轨梁的强度和结构设计变得更加关键。这也是为什么特斯拉、蔚来等品牌都在栏杆上有新颖的设计。
模特?3.门轨内板设计了中空结构的加强梁,可以加强抵抗碰撞的能力。
蔚来ES8采用一体式空腔底梁设计。
对比这两款车型,蓝兔iFree量产版的门槛梁采用的是厚度超过1500MPa的热成型钢,但并没有规定结构,应该是沿用了传统的车身设计,并不是特别新颖。
除了以上,蓝兔iFree量产版白车身高强度钢占比75%,其中1500MPa以上的热成型比高达31%,主要用于车身A?柱,b?立柱、门槛、中间通道、座椅横梁、前后纵梁、前后门防撞梁。
从这组数据来看,它的整体表现还是相当不错的。作为对比,热成型钢的比例领先于奥迪e-tron(27%)和宝马X7(16%)等众多豪华品牌。
此外,白车身的整体协调性和韧性也要考虑进去。扭转刚度是一项重要指标,蓝兔iFree量产版白车身的静态扭转刚度高达39.3 kN·m/deg。这个水平和蔚来ES8(44.14N·m/deg/deg)相差不大,但是比主流的20kn·m/deg ~ 30kn·m/deg好太多了。
高扭转刚度,更好的乘坐舒适性和更好的NVH性能。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抗扭刚度应该包含在电池组中,因为电池组会加强白车身的抗扭刚度,所以数据可能有所夸大。
作为对比,我估算过蔚来ES8的白车身扭转刚度是32.6?n·m/deg左右,但即便如此,即使量产版蓝兔iFree的白车身扭转刚度降低到29.3 KN·m/deg,性能还是很不错的。
从时间线上看,蓝兔汽车于2020年7月正式发布品牌战略和首款概念车iLand,9月发布全球首款量产概念车iFree。基于iFree的中大型智能电动SUV完成了高温高原测试。2021量产前,将完成全球“三高”、“特殊事件”、“全面增强”的严格测试。
在短短的一两年内,蓝兔的任务是紧迫的。从今天的分析来看,我们不能说蓝兔iFree的量产版有多惊艳,但能使用的好技术确实是在可控成本范围内使用的。为了支持民族品牌的崛起,我想在合理的范围内,大家都不会特别注重宣传。2021年快到了。祝蓝兔好运。
身材?|?来自网络
本文来自车家作者汽车之家,不代表汽车之家立场。